楊風輝,顧雪輝
海軍遠海多樣化任務日益增加,艦船活動范圍正在擴展到全球。遠海多樣化任務通常需要衛勤保障伴隨,需要攜行各類衛生裝備以便滿足診療需求。執行遠海任務時,通常都處在高溫、高濕、高鹽環境中,衛生裝備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增加,需要加強維護保養,但遠離祖國大陸、后方支援比較困難的情況又加大了衛生裝備維護保障的難度,因此必須認真思考應對方案。筆者對執行遠海多樣化任務的艦船、島礁醫院等任務單位的衛生裝備保障模式進行探討,包括裝備配置與研發、裝備管理和維護、保障人員隊伍建設等內容[1-3]。
海軍執行多樣化遠海任務時,衛生裝備保障工作相比于其他軍種而言有其特殊性。其他軍種衛生裝備的保障工作主要在國內進行,有設備廠商、聯保部隊等較多的外部支援力量。海軍執行遠海任務的艦船、島礁醫院都遠離祖國大陸,后方的保障力量支援力度弱,甚至鞭長莫及,主要依靠自身完成衛生裝備保障[4]。
從醫療部門的角度來看,目前海軍遠海多樣化任務中衛生裝備的保障大致有2 種模式:一是醫療任務為非主要任務,如遠洋護航任務,通常由艦船醫務部門人員和臨時人員組成衛生裝備保障隊伍,通常人數較少,保障維護能力較弱;二是醫療任務為主要任務,如醫院船海外醫療服務、島礁醫院醫療保障等任務,通常除醫院船、島礁醫院本身人員外,還會由任務承擔人員或支援單位組織人員進行衛生裝備伴隨保障,并根據任務內容補充相關衛生裝備,進行任務前的裝備巡檢,準備消耗品、維修備件等物資[5-6]。
目前的衛生裝備保障模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遠海多樣化任務的需求,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衛生裝備型號過多,增加了維護保障、技術培訓等工作的難度。目前海軍艦船、島礁醫院配置的衛生裝備大部分從公開市場招標采購。醫療設備市場生產企業多、產品型號多,每次招標的中標產品基本上各不相同,導致在用裝備型號繁雜不成體系,備品備件供應要聯系多家企業,保障效率較低,保障渠道復雜。衛生裝備型號繁多不利于有計劃地組織大范圍技術培訓,制約了保障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導致其在任務期間發揮的作用有限[7]。
執行遠海任務的艦船、島礁醫院雖然都配置了數量不等的衛生裝備,但重配置輕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相比于其他裝備管理而言,衛生裝備管理還有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8]。
海軍衛生裝備保障人員主要有3 個來源:一是軍醫大學附屬醫院、中心醫院等醫療機構醫學工程部門人員;二是各艦船等非醫療單位的衛生裝備保障人員;三是聯保部隊支援人員。在這3 類人員中,醫院醫學工程部門更偏向于管理職能,衛生裝備技術人員數量不多,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各艦船等非醫療單位的衛生裝備保障人員數量更少,缺乏技術培訓和備品備件,技術水平也較低;聯保部隊雖然會派出人員支援某些醫療需求較多的任務,如醫院船遠海任務[9-10],但也僅針對個別具體任務,對于海軍大量的遠海任務,聯保部隊也難以提供充足人員。總體而言,目前海軍衛生裝備保障人員數量較少、技術水平較低,難以在遠海多樣化任務中提供有力的衛生裝備保障。
遠海多樣化任務中衛生裝備保障存在的諸多問題,是海軍整體衛生裝備保障體系在任務期間的反映。應將任務保障和日常保障結合起來,從裝備配置和研發、裝備維護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3 個方面探索海軍衛生裝備保障的新方式。
海軍使用的衛生裝備可嘗試建立衛生裝備型號目錄,選擇能夠供應多品類、系列化設備的國內大型龍頭企業供貨,同類裝備盡量統一型號。與國內醫療設備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研合作,研發適合海軍體系化及標準化的衛生裝備[4],保持裝備體系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以上措施有利于組織保障人員技術培訓,便于配件、耗品等物資的籌措。
3.1.1 建立衛生裝備目錄 總部以招標等形式建立衛生裝備目錄并在海軍范圍內實施,明確設備名稱、型號、廠家、價格等要素,要求供貨企業在較長期間內穩定供應該型號設備及其相關備件、耗品,在全國具備售后服務網絡、技術培訓人員和高效的物流體系。各需求單位定期將需更新的衛生裝備通過軍內網絡上報到總部指定的管理部門,管理部門統一按目錄訂貨,配發到位后由各需求單位按軍隊相關規定辦理資產更新手續,供貨企業向管理部門上傳驗收單和驗收視頻,管理部門審核后統一付款。
建立目錄后,總部可指定機構承擔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培訓任務,針對目錄內裝備有計劃地展開保障人員輪訓,可在較短時間內使保障人員熟悉型號,掌握使用與維護技術,任務期間不同艦船、不同單位人員或裝備互相支援時,由于裝備型號統一,可快速人裝結合,生成保障能力。多個任務單位執行集群遠洋任務時,攜行較少的備品備件就可以保障整個集群。任務前籌措備件時供應渠道、價格等要素明確,可提高物資籌集效率[11]。
3.1.2 軍民融合研發適應遠海多樣化任務的海軍衛生裝備 海軍衛勤保障單位可積極探索和國內醫療設備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過軍民融合方式共同研發海軍專用衛生裝備,逐漸形成適應遠海多樣化任務的海軍衛生裝備體系,衛生裝備研發定型后保持長期穩定,不做頻繁更改。考慮到遠海多樣化任務所處的通常是高溫、高濕、高鹽環境,且任務場景可能經常變換,所使用的衛生裝備應首先保證設備質量穩定性、易維護性、易操作性,盡量便攜化、模塊化,不必過多追求設備性能的先進性,滿足必要醫療需求即可[12]。
在選擇合作研發單位時,可按大類對衛生裝備進行區分,如劃分成檢驗、影像、手術麻醉等種類,不同種類裝備分別選擇該領域的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研發,盡量做到同種零部件可互相替代。衛生裝備保密要求相對較低,可通過知識產權轉化,將同一種設備委托若干家國內企業生產,形成競爭,提高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品質。
執行遠海多樣化任務前,應由任務單位組織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對相關衛生裝備進行全面巡檢,排除已有故障,關鍵裝備儲備常用備件,有條件時攜行備機。盡可能對任務期間的衛生裝備使用人員組織使用培訓。
任務期間,衛生裝備分散在各科室或醫療部門,由日常使用人員負責裝備初級維護,如清潔、外觀檢查、試機檢測等,保養維護工作應作登記,發現異常及時向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報告。衛生裝備保障人員負責維護巡檢和故障維修,調配裝備使用,儲備配件耗品,建立并管理物資賬目。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向后方、周邊單位請求支援[13-14]。
衛生裝備種類多,技術含量高,無論是維護保障,還是科研創新,都需要有專業的人才隊伍。在配備衛生裝備的單位應設置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崗位,明確職能定位;在具備條件的單位建設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培訓基地,建設保障人員培訓體系[15];在軍醫大學等單位建立衛生裝備科研機構和人才隊伍。
3.3.1 設置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崗位 執行遠海多樣化任務的單位應設置專職或兼職的衛生裝備保障人員崗位,并給予編制保障。對于作戰艦艇等非醫療單位,可在醫務部門設置衛生裝備保障人員,由軍士擔任,若人員編制緊張,可設置兼職保障人員;對于島礁醫院,可設置1~2 名軍士作為專職常駐保障人員,同時與后方醫院建立穩定對口支援關系,后方醫院設立專職保障人員隊伍,每年對前方醫院的衛生裝備定期巡檢;對于醫院船,可設置1 名軍士作為專職常駐保障人員,執行醫療任務期間加配1 名軍官和1~2 名軍士[16]。
3.3.2 建立衛生裝備保障人員技術培訓體系 建立衛生裝備型號目錄后,組織短期技術培訓、輪訓變得可行,可在軍醫大學或士官學校等部門組織海軍衛生裝備保障人員短期輪訓,按衛生裝備目錄和裝備類別,由衛生裝備生產企業培訓人員和學校教員共同對保障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和維修技術培訓[17]。衛生裝備供貨企業必須配套錄制教學視頻,詳細介紹衛生裝備原理、結構、維護方法、常見故障排除方法等內容,隨裝備一起發送給各單位,便于保障人員隨時自學。
3.3.3 加強衛生裝備科研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在軍醫大學等具備條件的單位建立平臺性質的衛生裝備研究機構,建設開放的醫學工程實驗室,撥付專項經費。研究機構設置少部分專職工作人員,其余大多數研究人員為兼職,來自各附屬醫院、醫學中心,日常從事臨床醫學、衛勤保障、醫學工程等工作。兼職研究人員從一線工作獲得研究靈感,自行組織團隊,在醫學工程實驗室進行工程試驗、樣機試制等工作,待研究項目有一定基礎后申報科研課題,直至完成產品轉化。并且通過研究機構的平臺作用,鍛煉研究人員隊伍。
遠海多樣化任務往往缺乏后方支持力量,衛生裝備保障必須依靠任務單位自身進行,這是海軍需要建設和其他軍種不同的衛生裝備保障體系的根本原因。通過裝備配置、研發、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各方面的討論,筆者提出了一些改進保障模式、完善保障體系的設想,以期能夠對遠海任務衛生裝備保障工作有所助益。未來海軍遠海活動會更加頻繁,衛生裝備保障模式需要不斷改進,跟上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為海軍衛勤保障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