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川劇《草鞋縣令》(2022版)在成都四川大劇院首演,并于2022年7月7日、8日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連演兩場。其精彩的演出獲得社會各界、戲劇專家和川劇觀眾廣泛好評。來自四川大學、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等專業藝術院校以及省內各界人士紛紛以觀后短評的方式開展多角度述評。
誠信為民的七品縣令
7月7日晚有幸觀看了新編歷史川劇《草鞋縣令》,從戲劇的開場一直到結束,很長時間我都還沉浸在戲里,久久不能平靜。
“……兩山夾一溝,有水難行舟……”戲劇在哀婉幽怨如泣如訴的川劇獨有的幫腔和合唱中展開,映入眼簾的是層次感清晰并具有中國特色的山水畫風格的舞臺美術,簡約空靈、無限寫意。無場次的場景變化、轉場,巧妙有新意而又靈動性強。將觀眾帶入了每一幕的規定情境,使我的眼睛不忍錯過每一幀畫面。燈光的運用強調了舞臺的畫面感與鏡頭感,外部環境的虛化則幫助觀眾聚焦在一個點上,從而能夠清晰地欣賞到演員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每一種情緒的變化,這些變化深深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卻。
幫腔是川劇高腔獨有的演唱形式,該劇幫腔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表現形式,像人物一樣融入戲中,不時與劇中人物呼應與互動。包括二位器樂演奏員的出現,既有創新又能恰如其分地為規定情境服務,這是導演的妙筆。
陳智林將忠心為國、誠信為民的七品縣令紀大奎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地展現了戲曲演員扎實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令人欽佩。此外,肖德美、劉誼等川劇名家均有不俗的表現。
——伍" "越(四川傳媒學院教授" 國家一級演員)
藝無止境" 筑高原攀高峰
川劇《草鞋縣令》自2018年首演以來,在持續的演出實踐中不斷提高完善,該劇與我們遂寧市川劇團的新編歷史川劇《蒼生在上》基本屬于同一時期搬上舞臺的力作,兩部作品都取得了廣泛而良好的社會效益。《草鞋縣令》(2022版)在成都的幾場演出我都前往觀摩學習,川劇《草鞋縣令》,好聽好看接地氣,戲里戲外魅力四射。
陳智林院長作為川劇領軍人物,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川劇舞臺上堅守,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在一個又一個的精品力作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舞臺藝術形象,而且給予了基層川劇院團不遺余力的幫助和支持。川劇領軍人物智林院長,為藝術而生,為川劇事業的發展殫精竭慮,舞臺上和舞臺下都名副其實,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劉世虎(遂寧市川劇團團長" 國家一級演員" 川劇凈角名家)
印象深刻的《草鞋縣令》
朋友邀約第一次去四川大劇院看川劇《草鞋縣令》,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應該是外行看熱鬧咯!但不知不覺隨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劇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那婉轉動聽的旋律,鏗鏘有力的唱腔,川劇特有的詼諧幽默,演員激情投入的表演,絢爛多彩的燈光,優美別致的舞美,都留下深深的印象!尤其是身邊都是年輕朝氣的藝術院校學生,這將是傳承川劇這個非遺藝術未來的希望所在,令人倍感欣慰。
望著今晚美麗的“超級月亮”,吹著夏日夜晚特有的微風,不禁從近年疫情反復的低迷心情中感受到些許賞心悅目,藝術原來真是會陶冶性情的,在這靜謐的夜色下,頓覺平安生活的美好與珍貴……
——孫彩鳳(四川省統計局退休干部)
表現形式的全新呈現
“我們都是百姓養,碗里裝的百姓糧。身上穿的百姓衣,當官就該為民想。”6月15日晚,由査明哲執導,楊椽、鄭瑞林編劇,李天鑫作曲,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得主陳智林,攜手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劉誼以及李喬松、蘇明德等川劇名家聯袂主演的川劇《草鞋縣令》(2022版)在成都首演。舞臺上,鮮活獨特的人物形象、悠揚婉轉的川劇高腔、濃郁活潑的巴蜀特色,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讓觀眾大飽眼福耳福。
全新版的《草鞋縣令》,新、趣、韻、厚、精。新版,耳目一新;趣,風趣,興趣盎然;韻,川韻、音韻、聲韻、音樂韻律;厚,濃厚,地域特色濃厚,表演功力深厚;精,精道、精致,精彩,向精品邁進。
——杜" "林(四川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
用傳統打動人心" 讓川劇煥發生機
在四川大劇院觀看新編川劇《草鞋縣令》,此劇正在全力備戰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幾位梅花獎得主的表演真是讓我覺得看得過癮,聽得更過癮。舞美、燈光設計甚好,劇中的喜劇表達讓人倍感親切的同時,也是演員功力的體現。當下時代,讓川劇煥發生機,用傳統文化之美抒寫惟民至上之心、打動人心,實為近年來難得之佳作。
這部戲沒有把這些神奇傳說照單全收,而是很內斂很有分寸地從實入手,以穩重而有說服力的史實為依據,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畏、有喜有悲的清官形象,鮮活地重現在觀眾們面前。在這部戲里,紀大奎既要面對紛亂復雜的地方利益沖突,又要處理親情與法理的爭執,還要經受自身的三觀與現實環境不相融的掙扎,最終在亂如麻線的矛盾沖突中,找尋到一條各方面大致能夠形成共識的安定之路。
劇中的亮點橋段“跑山悟道”一出,更是展現了純正的川劇藝術,兩名演員通過傳統程式的演繹,呈現了舞臺演出的無限可能。
這部戲充分結合當下的時代精神,把紀大奎身上的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將民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量、堅守初心、不忘本分的精神,與我們所處的大時代相結合,所有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當代人心中有什么,眼睛便能在悠長的歷史中去找尋到什么,并將之視為榜樣和標桿,心向往之地去學習和模仿,這也許就是編排這出戲的初心和愿景吧!
——楊" "羚(金沙劇場藝術總監" 藝術跨界制作人、導演)
川劇又出了一臺好戲
“我們都是百姓養,碗里裝的百姓糧,身上穿的百姓衣,當官就該為民想。”川劇《草鞋縣令》觀后有感。
一個外省朋友看了我發的朋友圈后,發消息給我說“川劇又出了一臺好戲”。的確如此,川劇《草鞋縣令》確實是一臺好戲,好在既接地氣又有深度,該劇人物性格鮮明、劇情跌宕起伏、唱詞詼諧幽默,之前版本和現在這一版本我都有看過,首先從表現形式、手法上都進行了全新的呈現。劇中紀大奎一心為民,不僅是一個清官而且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民之心的貼心官、良心官。
從音樂角度來看,整臺音樂大氣,有深度,在傳統曲牌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豐富了伴奏音型,加入了新的和聲,臺上臺下一問一答式的男聲幫腔,很有創意,還加入了民歌元素和川劇燈戲元素,非常接地氣。
最大的亮點是三朵“梅花”,其中陳智林院長將紀大奎這一人物的儒生氣質、草根情懷、清廉樸實、仁德親民、勇于擔當的清官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觀劇過程中,看得出來編劇、導演、演員、音樂、舞美、服裝化妝道具整個劇組都專業、專注、專心投入,希望川劇《草鞋縣令》越演越好,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陳位政(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二級演員)
有筋骨有溫度的哲學思辨
相較于舊版,整個劇情沖突設置更加尖銳集中,將主人公圍困在重重的人生困境當中,在解決與環境、與他者,最關鍵是與自己的糾葛難題中,推進故事,步步展現其內在人格的成長歷程,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更加有血有肉。讓這部精品川劇脫離了僵化的純宣教色彩,更有哲學上的思辨性,具有了筋骨和溫度。
新版的巴蜀美學特質更加濃郁,既把握住川劇的劇種定位,又恰如其分地融入現代元素,力圖實現符合現代觀眾精神向度和審美需求的舞臺呈現。雍奴以川丑應工,插科打諢,搞笑擔當,讓觀眾的觀賞情緒張弛有致;川劇獨有的音樂符號幫腔充滿川韻川味,編曲當中又加入了當代元素,特別是琵琶獨奏和塤的獨奏,樂音悠揚,既是舞臺音樂的有機補充,又應和敘事情境,外化主人公內心,讓全場觀眾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與主人公自然共鳴。整體舞美設計寫意空靈,而舞臺兩側的石碑和鎮水神獸又具象寫實,虛實結合,詩意盎然,流露出“劇詩”的藝術品相,提升了整部戲的美學品質和意蘊。
劇中吳中隆帶領眾人在“古瀑口”行祭祀大典之時,出現了變臉技巧的表演,把川劇一大絕活水乳交融地融于表演語境之中,體現了對變臉審美本體價值的堅守。對楊承祖這個人物的塑造,新版增加設計了他悄悄跟隨紀大奎“跑山悟道”這場戲,他由不屑、不理解到逐步感動、自慚、變化。這場戲猶如設置了多個視角,觀眾由直接觀看和通過楊承祖的視角感受到紀大奎掙脫“名韁利鎖”桎梏的成長過程,又從另一個視角展示了楊承祖也在慢慢擺脫“名韁利鎖”對他良知的拘囚和捆綁, 這就為他最后的轉變做了巧妙的鋪墊,人物塑造更加飽滿真實。
今年是“振興川劇”40周年,新版川劇《草鞋縣令》的成功打造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也預祝這部戲在今年的中國藝術節上斬獲佳績。
——周" "娟(四川省藝術研究院一級藝術研究" "《四川戲劇》副主編)
草鞋縣令: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初看時,會覺得他有點理想主義;再往后看,會發現他只是有自己堅持的底線;隨著劇情的深入,他的形象逐漸飽滿、立體,他會抗爭、堅守,也會有掙扎、猶豫,但最終還是踐行著為民立命的信仰。“官自七品修,官休心不休”的草鞋縣令,被演技精湛的智林院長演繹得淋漓盡致,在他施政不得時,我跟著揪心;在他終于為山民脫罪后,我跟著拍手稱快。
智林院長的精彩演繹讓草鞋縣令不僅只是舞臺上的角色形象,更是一個被賦予了靈魂、有血有肉、果敢有為的百姓父母官。劇中的情節也是有樂有悲、有起有伏,尤其是最后縣令扔袍拋靴的情節,在那些嬉笑怒罵的俏皮話里,其實蘊藏著人生至味、人性至深的涵義。金靴不一定能助人登上華殿,但接地氣的“草鞋”才更能讓人切身感受到土地和人民的溫度,如此為官,才是百姓們心坎上的“父母官”。
——侯" 瑩(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
景深錯落有致" 節奏松弛有度
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學習鑒賞川劇《草鞋縣令》。這是我從事話劇工作以來第一次感受川劇的魅力,走進劇場,就被舞臺的布景所吸引,前后景深錯落有致,演出開始,臺前的樂器老師們和合唱老師們更是讓我大受震撼,現場的演奏效果營造出了足夠的空間感,坐在觀眾席仿佛置身在山谷之中。整場演出除了感嘆換景巧妙,燈光精美,藝術家們的表演也是實實在在地給我上了一課,長達2個半小時的演出,演員們真唱真演配合默契,節奏始終松弛有度,觀眾們也為此獻上了一次又一次的掌聲。
這次的學習為我打開了川劇的興趣之門,我也會將我今日所學結合運用在話劇的創作之中,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觀摩學習像《草鞋縣令》這樣優秀的戲劇作品。
——聶治涵(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2017級畢業生)
角色真實" 大眾才能共情
今晚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演出現場美輪美奐。《草鞋縣令》(2022版)真的做到了與時俱進,故事很感人、表現形式很新穎、內容很創新。劇中鮮活獨特的人物形象、悠揚婉轉的川劇高腔、濃郁活潑的巴蜀特色都令人印象深刻。紀大奎清廉樸實、仁德親民、踐行踐諾、勇于擔當的清官形象,令人久久難忘。陳智林將紀大奎的儒生氣質、草根情懷、慎思篤行刻畫得淋漓盡致。
一部戲讓觀眾有所思,有所悟;一部戲讓人有蕩氣回腸的感覺;一部戲讓人對藝術有敬畏。《草鞋縣令》里面每個人都讓我覺得特別的真實,不管是主演紀大奎還是配角石竹娘、雍奴等,甚至非正面角色楊承祖,都有血有肉,讓人覺得似乎就是身邊的人。
觀劇后,腦海中一直回蕩著劇中的一句話——“離微不二把心修,不負天地載魂舟”。穿草鞋的不一定是縣令,縣令也不一定穿草鞋,但穿草鞋的縣令,卻會博得我們的好感。
——常" "藝(四川省川劇院副院長" 著名導演)
《草鞋縣令》好看、好聽、接地氣
新編川劇《草鞋縣令》從首演到改編,我前后看了六場,算是鐵桿粉絲。一出戲的誕生,從編、導、演到燈光、舞美、化妝、服裝等都需發揮“一鍋菜”的精神,才能完美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而改編后的川劇《草鞋縣令》就做到了這一點,雖談不上做到了極致,但也算是近年川劇舞臺上的精品力作。
主演陳智林是川劇界的領軍人物,塑造的眾多人物栩栩如生,在《草鞋縣令》中扮演的縣令有別于《巴山秀才》中的酸秀才,他把草鞋縣令的文人氣息和睿智通過表演、唱腔,發揮得淋漓盡致,敘述時如行云流水,高亢時激情四溢,觀眾掌聲不斷!
舞美完全采用了戲曲的虛擬性和寫意性,給人以美的意境,導演手法高明,從演員的臺詞到場面的調度非常有看點。劇中臺詞很有四川特色,延續了川劇的特點,正劇喜演,劇中的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劉誼,還有蘇明德、李橋松等在舞臺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也為此舉增色不少,所以我說改編后的《草鞋縣令》好看,好聽,接地氣!
——蔣曉明(鄰水縣文化館館長" 一級演員" 川劇須生名家)
川劇“幫腔”" 高腔的力量與歷史感
2022年7月7日,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川劇院推出的川劇《草鞋縣令》在成都市城市音樂廳精彩上演。好的戲劇藝術總能與觀眾產生有效的電流反應,將觀眾從現實空間拽入陌生化空間,去感受別樣的人、別樣的事、別樣的生活,從而凈化、陶冶、升華我們的思想情感,達成戲劇的“卡塔西斯”。
川劇《草鞋縣令》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劇作。作為本場演出的觀眾,我深深地被川劇藝術的表現形式、舞臺上的故事所吸引,尤其是川劇藝術的“幫腔”,它是川劇藝術重要的構成部分,其藝術功能與魅力如同古希臘戲劇的“歌隊”,時而在舞臺敘事中交代必要情節、時而在舞臺抒情中延宕觀與演的“共情”、時而在舞臺空間轉化中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時而配合演員表演完成必要的表演程式……藏在側幕或樂池中的“幫腔”如同一出川劇的靈魂,當它出現時,總能戳中你的神經,讓你感到“陌生、驚奇、有趣、好玩”!它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躲在暗處與你游戲,與你調侃。總之,我喜歡川劇的“幫腔”,演員高亢、激情的高腔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和歷史感,總會帶你飄入另一個世界,帶你領略虛幻世界的人情世故。
——韓" "濤(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
隱喻與治愈
內行看門道。新編川劇《草鞋縣令》(2022版)自首演以來,社會反響熱烈,觀眾反饋良好,眾多專業劇評人士從劇目主題、藝術審美、劇情人設、舞美打造、現實關照、哲理反思等不同維度給予該劇全面解讀,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條分縷析,入情入理,既理性回應了演出現場好評如潮的客觀存在,又感性貫通了演出之后熱議不止的主觀感受。
外行看熱鬧。人生如戲,內外修習。《草鞋縣令》全劇情節推演緊湊、高潮迭起,引發觀眾強烈共情共鳴、走心走紅的情節至少有二。一是主人公紀大奎在面對步步為營的錢財賄賂、官位誘惑、功名圍獵過程中發出的自律“三問”,對社會現實的隱喻和震撼,“學而優則仕、立德立功立言”的個人信念在群體“雅賄”面前欲罷不能的痛苦與掙扎。二是主人公在夜訪古瀑口、暗察李冰陵途中脫袍、脫靴、脫皮的遞進“三脫”,對人性靈魂的解剖和治愈,脫下了名韁利鎖,脫下了道貌面具;脫下了官場常例,脫下了累贅外衣。并點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面對載魂之舟,最后徹底放下,選擇惟民至上。
愚以為,《草鞋縣令》(2022版)之所以能夠讓內行和外行同時叫好的原因依然在一個“情”字,編劇的深情、導演的衷情、主演的真情,正是所有藝術以真為底色、善為表達、美為旨歸的終極追求。
——蒲秀政(《現代藝術》雜志社總編輯" 四川省文藝期刊聯合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