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0年初,新疆的春天剛剛到來。新疆軍區臨危受命——組建一支獨立騎兵師和平進軍西藏。南疆與藏北阿里之間,橫亙著白雪皚皚的昆侖山,高寒缺氧,路斷鳥絕。那是個令人談而色變的“無人區”,完成這項重任的難度是巨大的。

2 1950年建軍節前夕,新疆最南端的于闐縣(現于田縣)普魯村,進藏先遣連7個民族的136名官兵帶著300多匹騾馬整裝待發。風雪稍減,總指揮李狄三帶領全體官兵舉著大旗,高唱著《挺進歌》出發了。這是進軍西藏的第一支部隊,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道路,進行的是一次聞所未聞的遠征。

3 高原雪海茫茫,日照強烈,雪地里反射的光線異常刺眼。由于第一次高原行軍缺乏經驗,大家都沒有準備,許多人患上了雪盲癥,看不見路,行軍速度緩慢。

4 走出雪地,隨著海拔的逐漸攀升,缺氧和極寒的狀況接踵而來,因不適應高原氣候而生病的人越來越多。縱然他們有鋼鐵般的意志,也難有鋼鐵之軀!李狄三明顯感覺到了大家的憋屈和疲憊不堪,休息時,他掏出短笛吹奏起樂曲,悠揚的曲調回蕩在冰原……

5 阿里地域廣袤,許多地區都是“無人區”。全連出動分頭尋找藏族群眾,通過宣講政策、分送物品,主動幫助群眾牧羊、打柴等舉動,讓老鄉們漸漸打消了對解放軍的疑慮,先遣連初步有了自己的群眾基礎。

6 10月28日,時任新疆軍區司令員王震電令先遣連:“停止繼續向前推進,就地做好越冬備戰,全面展開群眾宣傳工作,堅守扎麻芒堡,等待后續部隊共同進軍噶大克。”這一等,就是長達8個多月的艱苦堅持和極地守望!由于大雪封山,先遣連幾乎在一夜之間中斷了后方補給線。最嚴峻的考驗來了!駐守扎麻芒堡(現西藏阿里改則縣先遣鄉一帶)的103名官兵,從12月開始靠吃馬料度日,其他幾個據點的食鹽也已告罄。

7 許多真心愛戴和擁護解放軍的藏族群眾,默默幫助著先遣連。在暴風雪中,外出執行任務的戰士楊天仁和駱駝一起被暴雪卷下了山谷,失蹤了整整13天,大家都以為他已經犧牲。牧民道不冬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楊天仁,用牦牛把他駝回了連隊。

8 仁冬喇嘛在夜里用鹽撒出了一條通往海子邊的路,這才讓先遣連尋鹽的同志們發現了海子里的水含鹽,絕望中的先遣連看到了一線生機。

9 最隱秘的敵人,是誰也不知道的高原病……它正無聲無息地摧毀著生命,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春節前后天天有戰士死去,連里每個人的胸口都像壓了石塊。1950年大年三十的下午,戰士劉守時離開了。連長彭清云流著淚說:“守時啊守時,你可真守時。你放心走吧,咱們記著你的功,西藏人民也會記著你咧。”

10 1951年5月28日,先遣連和后續部隊在扎麻芒堡會師后,又繼續前進,在跨越了海拔7615米的岡底斯山的東君拉達坂后,于8月3日抵達阿里首府噶大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藏北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領導機關授予該連“進藏先遣英雄連”稱號。在駐守高原的艱苦歲月中,包括李狄三在內的63名官兵長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