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骨子里蘊藏的堅韌、拼搏、奮進,以及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胸懷是當代\"新農人“最可貴的品質。
楊萍,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憑借對農業、農村的熱愛,潛心學習農業知識,研讀農業政策,不斷提升自我,成為四川省廣漢市第一個工商注冊的家庭農場主,第一個獲得“四川優秀青年農民”稱號的女農場主。不僅如此,在她的帶領下,其所在的錦花村和附近村社300余戶鄉親都走上了致富路,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了無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女承父業,擔起農機服務和種植業重擔
農忙時節,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核心區里,植保無人機正在噴灑農藥。“1臺無人機相當于100個人力,效率大大提高。”楊萍一邊操作無人機,一邊說。以油菜、小麥為主的小春作物約占四川省全年農作物面積的1/4。小春生產是全年糧油生產第一仗,對確保實現糧食生產“開門紅”,至關重要。
當地村民提起楊萍,都稱贊她“是個能干人”。早在1983年,楊萍的父親就承包了錦花村農機站,為村民們提供農機服務。楊萍高中畢業后,父母希望她進城打工。“但是我覺得男孩能駕駛農機,女孩一樣可以。”于是,從小在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楊萍女承父業,成了父親的“徒弟”和接班人,承擔起村里部分農戶的農機服務。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重農抓糧的良好氛圍,全力保持糧食生產發展的好勢頭。楊萍看準時機,想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然而,當時鄉親們的觀念還比較陳舊,對于將自家世代耕種的土地流轉給楊萍抱有很深的顧慮。面對困難,楊萍迎難而上,和村“兩委”一起挨家挨戶做工作。為消除鄉親的顧慮,楊萍主動提出“先付租金再用地”,雖然給自己造成了資金緊張的問題,但同樣出生農村的楊萍覺得能讓鄉親們安心就很值得。就這樣,楊萍的第一批土地300畝終于流轉到手。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絕不可以沒有知識。”為了不落后于時代,楊萍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鉆研農機服務和大田農作物種植技術上。2012年,她成為廣漢市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學成后的她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創新發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之后的幾年時間,楊萍不忘初心,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糧食生產,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和收益。通過到各地考察,楊萍在基地內率先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2015年,她在廣漢率先實施規模化稻田養鴨以及林下養殖;2016年,她在廣漢率先使用沼液肥水灌溉稻田,“變廢為寶”減少化肥使用;2018年,她率先在田間安裝螟蟲誘捕器、頻振殺蟲燈防治蟲害;2019年,她大面積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實現綠色循環技術的全面覆蓋。2019年楊萍還成功申請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20年她又獲得了有機轉換認證證書。2021年,楊萍率先在德陽市進行自然農耕技術示范,不使用化肥、農藥生產的糧食,收益較普通種植每畝增加1000元。
做大做強,成立合作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在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農業社會化服務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頭腦靈活的楊萍抓住商機,從農業社會化服務入手,打開了又一個全新的局面。“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快,大伙都需要從傳統的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楊萍說,從1998年起,她陸續投入400多萬元資金,購買了40多臺新型農機設備,成立了農機服務合作社,為周邊農戶提供機械化耕作服務。
2011年,楊萍又敏銳地意識到,隨著農機的跨區域作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于是她開始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創新開設家庭農場,在提供機械化服務之外,開始嘗試自己耕種,這樣農機就不會被閑置。
在楊萍的不懈努力下,她積極探索出現代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并不斷試養總結出“稻鴨共生”模式,實現千畝規模化飼養。令人刮目相看的楊萍逐漸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和認可,越來越多的鄉親愿意將土地流轉給她。2017年,楊萍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600畝。
獲得可觀收益的楊萍沒有忘記當初支持自己的父老鄉親,2017年初,楊萍聯合當時流轉土地給自己的392名鄉親,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麥浪土地合作社。鄉親們可以在原來750斤稻谷的保底收益的基礎上,額外增加20%的二次分紅。每年,楊萍幫助合作社成員增加收入達30余萬元。
與此同時,經過不斷探索,2017年,楊萍全面掌握暗化育秧技術,育成的秧苗質量極好,附近大戶紛紛請楊萍提供育插秧服務。由于她實行機械化操作,每畝節約育插秧成本300元以上。多年來,楊萍毫無保留地為周邊大戶提供技術指導,也將廣漢市育插秧技術提升至全川領先水平。
楊萍熱情、優質、高效的服務在廣大種植戶中口口相傳。2018年,楊萍育插秧面積超過了10000畝;2021年更是突破20000畝,服務區域也由德陽市延伸到了成都、綿陽和樂山等地,服務收入達到300余萬元。楊萍還積極配合農業農村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對機插秧進行推廣、示范。目前,廣漢市機插秧覆蓋率已突破6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楊萍說,“作為新農人,我更應該立足現代農業,讓農機和農藝完美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探索打造農產品品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心奉獻,引領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楊萍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不僅自己利用機械化、科學化的理念進行規模種植,還輻射帶動其他農戶共同致富。在楊萍的影響下,連山鎮已有近30人開展規模化種植,其中有3人種植面積超過了1000畝,這些人中還不乏女性。
作為錦花村婦聯兼職副主席,楊萍深知女性創業的艱辛,于是竭盡所能幫助周邊婦女增收致富。從事農業以來,楊萍幫助周邊婦女就業200余人,帶動婦女創業6人,每年幫助周邊婦女增加經濟收入30余萬元,極大激發了婦女的就業和創業熱情。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楊萍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免費農機服務、技術指導以及工作崗位。每年糧食收獲后,組織周邊大戶為貧困人員送去新糧。同時,愛心資助3名涼山州學生上學,常年給他們寄去學習和生活物資。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楊萍一直踐行鄉村振興、人才先行。每年麥浪合作社開展農業技術培訓1000人次以上。同時,農場作為四川大中小學農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們提供免費的實踐課程,讓他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新農村的變化,為未來全面助推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埋下希望的種子。
楊萍所生活的家庭,是新時代農村家庭的縮影和樣板;她所提倡的“適度規模生產+適度規模服務”,是解決誰來種田的最終路徑;她骨子里蘊藏的堅韌、拼搏、奮進,以及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胸懷是當代“新農人”最可貴的品質。
從一名普通農民成長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只有一個想法:“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就要證明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同樣做得到,而且做得更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