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長期霸榜,在新能源時代,依然能夠憑借出色的品質和靈活的策略,贏得市場信心。
雖然8月份是車市傳統銷售淡季,但得益于新能源車型走量,各大車企的新能源銷量成績均超預期,共計12家品牌單月銷量超萬輛,做到了淡季不淡。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8月新能源車銷量榜單的頭部品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面孔,其中,銷量一哥非比亞迪莫屬,埃安的成績保持穩定增長狀態,理想是唯一一個月銷量破3萬輛的新勢力品牌,長城汽車主要靠歐拉品牌的產品走量,蔚來汽車繼7月之后再度交出正增長的成績單,深藍汽車憑借S7的貢獻緊跟蔚來之后,小鵬、零跑、哪吒、極氪、吉利幾何等5家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也沖進萬輛俱樂部。
在一系列名單之中,上汽大眾不得不詳細說上一說。數據顯示,上汽大眾8月新能源車交付量再次破萬輛。這一數字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中或許并不出眾,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合資品牌單月銷量最出色的成績單。
上汽大眾的新能源銷量主要來自ID.3,單月交付量超過1萬輛,且熱銷勢頭不減,據上汽大眾官方爆料,目前每天的訂單量都保持在400輛以上,終端市場一車難求。正因為ID.3的熱銷,截至8月底,上汽大眾ID.家族銷量連續2個月過萬輛,入市僅兩年多累計銷量超15萬輛,穩居合資新能源陣營首位,成為合資新能源“全村的希望”。
上汽大眾ID.3的熱銷,其中一部分功勞要歸于上汽大眾近幾個月以來的促銷政策。今年7月初,上汽大眾為ID.3制定了至高3.7萬元的限時優惠促銷政策,優惠完之后的售價12.59萬元起。
不到13萬便可以入手一款合資純電車型,不可謂不誘人。在這樣的“史低價”刺激之下,大眾ID.3在7月份的銷量一下子躍升至7"378輛,相比此前沒有優惠的6月份(1"819輛),足足上漲了5"559輛。
不過,在內卷日益白熱化的國內汽車市場,“低價”并不能完全與“暢銷”劃等號,要想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產品力依然是主導。
立足2023年汽車市場走向,雖然新能源車型銷量繼續高開高走,但產品結構依然呈現沙漏型,30萬元以上、10萬元左右純電車型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尤其是在10萬元左右價格區間,由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以往都是自主品牌小車占據主導。但客觀來看,市面上大多數10萬元級別的自主純電車型,產品競爭力多集中在顏值、舒適度、經濟性等方面,對于操控、駕駛感、人機工程的關注度普遍不高,而ID.3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
2"765"mm軸距、450"km續航、3秒起步,為定位純電緊湊SUV的ID.3構筑了不錯的“基礎”;算力媲美頂流芯片8155的三星Auto"V7的車機芯片、高密度三元鋰電池、前麥弗遜式+后五連桿式獨立懸掛、德系底盤調校、86%占比的高強度鋼材安全車身、后置后驅等高價值配置讓ID.3具備了與同級競品一較高下的“底氣”;一系列科技裝備,例如高級自適應巡航系統、碰撞警告系統(帶自動剎車)、車道保持系統、變道輔助系統、泊車管家、AR"HUD智能導視等,武裝到了牙齒。
在降價之前,ID.3的產品力足以與同級合資競品同臺競技,但由于其與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等明星車型的價位有三四萬元的差距,并不對后者構成威脅;但在降價之后,十七八萬元的產品價值搭配十二三萬元的落地價格,ID.3直接實現降維打擊,消費者的天平開始傾斜,銷量暴漲也在情理之中。來自上汽大眾官方的數據也顯示,目前ID.3有1/3的銷量來自競品,這證實了,ID.3已經順利切到了紅海市場的蛋糕。
如今,汽車市場已經進入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各大車企不僅加速了產品推新速度,還加大了各大品牌的優惠政策,這意味著,9月份新能源車市的競爭態勢將會加劇,各大車企的成績排名也將會有所變動。
對此,上汽大眾已經官宣,到今年9月,優惠政策還將延續,并在原先基礎上還“加碼”推出了新車可享首年3000元的限時保險補貼,銷量再創新高的希望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ID.3熱銷之后,上汽大眾還留有后手,據悉,上汽大眾ID.7以及另一款重磅車型ID.Next也將在不久后正式亮相,作為上汽大眾ID品牌踐行高端化和年輕化的關鍵落子,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品牌勢能。
當然,對于上汽大眾降價一舉,行業內也存在不少爭議的聲音,認為放價會反噬品牌,其實不然。
所謂“內卷”,本質是市場淘汰賽的升級,但無論如何升級,銷量規模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保住了品牌在市場上的保有量,并保持一定的增速,才能彰顯品牌對用戶的價值,實現良性循環。換句話說,失去了基本銷量的支撐,才是真正對品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整體來看,上汽大眾此次“放下身段”,可以稱之為是一次戰略上的成功。此舉不僅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其適應本土市場、為中國用戶帶來更多性價比產品的誠意,也體現出了其對于市場強大的把握能力、為自身爭取了更多想象空間:在燃油車時代,上汽大眾長期霸榜,在新能源時代,依然能夠憑借出色的品質和靈活的策略,贏得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