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年3月20日
今天的基因編輯課程剛剛結束,午休,咖啡館。
人類是偉大的。
他們為這塊大陸取名為“梁龐方舟”,雖然年輕的會議代表們給出了很多具有創新性的名字,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頗為老套的這一個。
“梁城飛碟計劃”,前段時間發布的解密書上用了這樣一個副標題,我露出了淺淺的笑容,好一個飛碟計劃。
2046年12月6日,中國天眼觀測到一顆正在向地球飛行的金屬質小行星,木星擋不住它,月球擋不住它。預測撞擊點在南美洲西部,智利的中部位置,那里是梁城過地心的對稱點。撞擊之后,梁城將是全球逃生時間最充裕的“最終之地”。根據模型計算,最遲在2048年2月15日,撞擊就會發生,小行星會徹底撕碎地球,沒有任何懸念。
中國聯合多個發達國家秘密討論應對方案。
最終他們選了較為極端的這一個。
把梁城和龐城打造成逃生大陸,在撞擊發生之前攜帶著人類文明的種子離開地球。
所謂的飛碟,其實是一個用可編程納米粒子制造的震蕩放射器。投放它的正是中國軍方。后來的封鎖行為,是為了防止附近居民家庭的電子設備對放射器的正常工作產生電磁干擾,調試好之后,軍方啟動了它。部分民眾看到的熱武器打擊行為,是軍方投放的誤導影像,他們以此深化對“飛碟形象”的塑造,這樣可以在民眾之間增加一層基于畏懼的克制心理線,阻礙極端的破壞行為發生。為了避免全球性的社會動亂,多國政府經過討論之后決定對小行星危機進行保密,而飛碟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團隊也在相關文件的約束下未對梁龐兩城的民眾事先做出任何說明。如今每個人都拿到了一份道歉書,我想,沒有人會不原諒那些偉大的人。
由于時間倉促,技術受限,短時間內無法制造出一艘能夠滿足需求的獨立宇宙飛船,也無法將梁城和龐城所在的陸地進行全面改造,所以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只是用納米陶瓷打造了地下城的框架,它同時也是方舟核心區的雛形,最重要的東西是埋在地表下五百多米的深空引擎,它是六十多個國家獻出頂尖科技資源合作之后的產物,是人類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能夠造出來的最好的“救心丸”。
只有環境保障還不行,沒有人,什么都將失去意義。
為了應對暴露在太空環境下可能出現的惡劣因素,必須讓生活在地面上的“沖鋒者”們接受變異改造。飛碟放射出的人工宇宙射線改變了所有梁城人和龐城人的基因,這是一種不會致死的輻射,輻射導致的變異會因人而異,在達到規范性可控標準的變異種類庫里,那次計劃中的所有變異種類都是被精心挑選的、有利于未來的新人類在太空環境中生活的。比如我的萬花筒眼睛,它可以有效抵御超強紫外線,還能遙感伽馬射線,提前預知危險空域,而戴上一種特制的眼鏡之后,我的視野就會恢復正常。媽媽和妹妹的狀態都很好,她們的基因都沒有成功變異,目前仍然保持著正常人類基因的狀態。爸爸現在成了一名維護造氧植物的園丁,他變異之后對大氣成分非常敏感,稍微過量的二氧化碳會讓他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科學家們還在深入研究他的具體變異情況。我和他不常見面,但我們已經不會像從前那樣用審視的目光看對方了。狐貍精——她叫陳怡,不知道為什么,此時此刻我對她的恨意好像消失了,梁氏生物集團被攻擊的時候,她躲進了一間地下實驗室里,因為不懂那些五顏六色的按鈕有什么功能,她在驚慌之下不小心抽干了自己所在實驗艙的氧氣,不幸身亡。
王博的兩棲動物基因變異不成功,他需要接受二次變異改造,但那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他也再次投身學業,只不過他改選了機械工程專業。饒磊和我一樣,變異的基因和眼睛視覺成像有關,他的右眼可以突破三維限制和常規的光譜限制,方舟的艦長已經將他招募到駕駛艙去做實習瞭望員了。至于羅劍川,如果將來我們需要在水里生活,他的基因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雖然在啟航之前工程師們就把提前制造好的擬天空弧面反射防護罩安裝在了這塊大陸的上表面,但是在離開地球之后,它受損非常嚴重,相關的檢修團隊連續工作了半個月才讓情況穩定下來。飛碟放射出震蕩波的那天晚上,就是我們啟航的日子,后來小貝確實來我家了,她和我一起站在窗前凝望著飛碟,飛碟突然爆出一道耀眼的白光,我攥緊了她的手……
小貝的爸爸是一名物理學家,他是飛碟計劃的核心參與者,所以小貝其實一開始就知道這一切,只是她不能對我們說。
現在仔細想想,在那些偉大勞動者在梁城地底下動工的那段時間里,我們確實經常會感受到來自地面的輕幅震動,但大家都沒當回事,后來索性習以為常了。誰也猜不到有人正在五百米以下搭建承載著人類文明希望的巨大引擎。在啟航的時候,地下城的建設尚處于初期階段,牢固的框架給了我們十足的安全感和信心,后面的事,將由那些事先已經入駐地下城工程區的領導團隊和工程團隊完成,他們由來自各個國家的精英組成,一共四百二十人。而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代,將協助他們將人類文明延續下去。在種子庫里,存放著從各個國家收集來的各類動植物的種子和精卵細胞,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在有限時間和條件下收集到的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的保護動物的種子則是已經被凍結的胚胎……我相信它們有朝一日會自由生活在一片嶄新的、充滿陽光和希望的大地上。
地球遭受撞擊的那天,我們所有人都來到了側面的舷窗前,一朵小小的花火亮起,就像造物主不經意間擦燃了一根火柴。所有人都泣不成聲,四十多億年的歷史,在此終結。全球廣播的內容是提前準備好的,由聯合國秘書長完成了那場地球歷史上最后的演講。我想,當時同胞們一定有所怨恨,但為了讓文明的路走下去,基于最優解的偉大的犧牲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地球碎片的飛濺,水星將葬身太陽,隨后火星運行軌道也將受到影響,整個太陽系的未來都暗淡無光。我們將永遠記住我們的同胞,他們都是偉大的奠基者,尤其是那些最初觀測到小行星,最終卻沒登上這塊大陸的人,他們最早看到了末日,看到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卻甘愿成為一塊鋪路石伏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在文明信息庫里,有一塊電子墓碑,上面鐫刻著六十八億同胞的名字。我們會把這塊墓碑立在宇宙里最耀眼的地方。
沒有人知道新的家園在何方,也許這塊小小的陸地,就是我們最后的家園。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某個星際十字路口遇到了外星人,我們會熱情地告訴他們,這一葉小小的扁舟,來自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小貝過來了,她在沖我笑,她拿著兩份人造肉餅。半個月前她再次和我成為了同學,我們都將成為為新人類打基礎的“挖井人”。
我們將手牽手,一起飛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