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江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工商傳統,“踏盡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難萬險”的“四千四萬”精神在這里孕育形成,發揚光大,成為推動蘇南乃至江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時代弘揚“四千四萬”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圍繞這一主題,本期策劃推出“四千四萬”精神的研究文章。“四千四萬”精神具有歷史性,武力在《“四千四萬”精神: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農民貢獻》中梳理了“四千四萬”精神的內涵和形成原因,指出“四千四萬”精神是我國農村經濟持續改革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中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四千四萬”精神具有傳承性,王剛、王朝慶在《“四千四萬”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蘇南的生動實踐》中,從哲學方法論的范疇闡述了“四千四萬”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穿透力。“四千四萬”精神具有實踐性,楊大鵬、王凌聰在《“四千精神”引領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中指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形成和發展于浙江民營經濟的探索與實踐,在推動產業轉型、企業創新、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創造力。四千四萬”精神具有現實性,周海江在《紅豆集團對“四千四萬”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中總結了蘇南鄉鎮民營企業代表紅豆集團對“四千四萬”精神的現實踐行。“四千四萬”精神具有時代性,梅亞萍的《新時代弘揚“四千四萬”精神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一文,強調“四千四萬”精神與“四敢”之時代要求、推進“四個走在前”之實踐擔當相互貫通。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四千四萬”精神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與使命,新時代“四千四萬”精神應運而生,即積極適應時代的“千變萬化”,主動經受創新的“千錘萬煉”,在發展的前沿展現“千姿萬態”,在新的征程上奔騰“千軍萬馬”。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和挑戰并存,必須充分認識并深入挖掘“四千四萬”精神的時代價值,讓中國式現代化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