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發展鄉鎮企業過程中孕育的“四千四萬”精神,是推動蘇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當前,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期,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如何加以應對,更需要弘揚“四千四萬”精神。作為蘇南鄉鎮民營企業代表的紅豆集團有著60多年發展史,深入了解其發展歷程,能實實在在地領悟“四千四萬”精神內涵,獲得有益啟示。
關鍵詞" “四千四萬”精神;紅豆;實踐啟示
“踏盡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難萬險” 的“四千四萬”精神,是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鄉鎮企業艱苦創業的一種形象概括和高度凝練。其策源于鄉鎮企業發祥地,也是無錫乃至江浙更廣區域創業者的集體創造,是窮則思變、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
一、“四千四萬”精神的內涵和時代意義
2023年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特別提到了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所創造的“四千”精神,勉勵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堅定信心再出發。在蘇南地區發揚光大的“四千四萬”精神與浙江“四千”精神一脈相承,兩者的精神實質、核心要義高度一致。
(一)“四千四萬”精神的精髓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還勉勵大家“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道出了“四千四萬”精神的精髓和靈魂。
歷史資料顯示,“四千四萬”精神提法來源于20世紀70年代原無錫縣鄉鎮企業物資供銷戰線。20世紀70年代初,有著強烈致富愿望、迫切要求改變農村面貌的一大批無錫農民,頂著各種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多方挖掘有利條件,努力尋找發展機會,使鄉鎮企業得以在傳統計劃經濟夾縫中生長發展起來。他們喊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口號,闖出了一條鄉鎮企業的發展之路,并在此過程中錘煉出一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堅忍不拔一往無前、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的精神,“四千四萬”精神成為其血液中流淌著的改革基因、身體里蘊含著的爭先密碼。而“辦法總比困難多”,就是“四千四萬”精神的核心內涵。當前,面對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面對民營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面對無數困難與挑戰,辦法總比困難多。民營企業家只有不忘初心、堅定信心,保持企業家的精氣神和斗志,順勢而為、應勢而變,才能在與困難和挑戰中找到新的答案,交出優異發展答卷。
(二)“四千四萬”精神是錫商精神的高度凝練
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無錫新一代錫商們憑著“敢想敢做”“敢闖敢拼”的干勁,邁入了工商業發展的黃金年代。錫商是“四千四萬”精神創造者,也是積極踐行者。一代代錫商繼往開來,接續奮進,挑起堅守實業的大梁,勇立時代潮頭。“四千四萬”精神之所以能夠讓無錫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和它的內在邏輯是分不開的。錫商群體所具備的創新、創業、擔當精神和人文關懷,正是“四千四萬”精神的內涵來源。
錫商有“敢創人先”的非凡勇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遭受苦難、內憂外患之時,無錫一批商界先驅興辦實業、拯救家園,創造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跡,錫商由此聲名鵲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活躍的地域性商人群體和企業群落。錫商有“堅韌剛毅”的頑強斗志。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一直是流淌在錫商血液里的優秀基因。當年的鄉鎮企業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求生存,“四千四萬”精神正是那個年代創業奮斗的真實寫照。錫商有“崇德厚生”的人文關懷。無錫近代錫商群體具有“義利并舉”、仗義疏財、造福百姓的精神特質,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發起成立千橋會和百橋公司,集資修建橋梁,改善水路交通,共建造大小橋梁80余座,其中以榮德生60壽辰時在五里湖上建造的寶界橋最為著名,時稱“江南第一大橋”。錫商有“實業報國”的責任擔當。投資興業,務實重工,把服務民生放在興辦實業的擇業之首,這是錫商為實業救國,實現民族自立、振興中華愛國精神的具體體現。
(三)新時代呼喚“四千四萬”精神的創新弘揚
如今,已邁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面臨著兩個重大轉變:一是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二是經濟發展由過去的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對于無錫來說,要實現這兩大轉變,需要新時代發揚“四千四萬”精神,企業家依然要保持善于突破、敢為人先的創業干勁和激情,要迎難而上,大膽創新。
在企業的發展中,紅豆集團積極踐行“四千四萬”精神,首創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引領企業發展,走出了一條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幾十年治企實踐與思考,2007年,紅豆集團探索建立了“企業黨建+現代企業制度+社會責任”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這一治理模式中,“黨的建設”是靈魂,通過黨建引領,規范企業行為,推動企業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有機統一;“現代企業制度”是基礎;“社會責任”是使命,通過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回報社會,促進穩定和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從現代企業制度“以資本為中心”內部利益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以人民為中心”八方利益的根本轉變。2021年5月30日,在中央黨校舉行的“民營企業永遠跟黨走”研討會上,紅豆集團探索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高度肯定。
二、紅豆集團踐行“四千四萬”精神的實踐
作為錫商代表之一紅豆集團發展歷經了千難萬險,充滿了挫折挑戰,憑著“四千四萬”精神,紅豆人邁過了一道道坎,化解了一個個危機,使企業始終保持了健康發展。紅豆是“四千四萬”精神的得益者,也是“四千四萬”精神的踐行者、傳承者、弘揚者,“四千四萬”精神在紅豆深深扎根。
(一)“四千四萬”精神帶領小廠起死回生
草創于1957年的紅豆集團,經歷了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發展成今天的涉及服裝、輪胎、制藥、園區開發四大領域的大型跨國民營企業集團。最早的創業人是周林森。他吃盡千辛萬苦,辦起手工小作坊,1957年帶領三個彈棉花匠把彈棉花機放在一個小房間里,最早的小合作社就成立了,兩年后憑出色表現而光榮成為企業的首名共產黨員。隨后小廠一直起起伏伏。1983年,紅豆集團前身——港下針織廠面臨倒閉,時任無錫港下鄉蕩上村黨支部副書記周耀庭接到調令,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接手了這家企業。進廠后,周耀庭把所有的心思都撲在工作上。當時產品沒有銷路,庫存嚴重積壓,周耀庭就身體力行學“賣貨郎”,帶領員工挑起擔子走家串戶去銷售,趕上集市還去擺地攤,餓了,吃自己帶的干糧;渴了,就找人要點水喝。一擔一擔地挑,一坎一坎地過,倉庫里的東西賣掉變成現金,贖布回來重新啟動工廠。就這樣,小廠得以起死回生。到1983年底,港下針織廠不僅基本清理了庫存,還扭虧為盈實現60萬元的收益。憑借敢闖敢拼、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擔當、奮斗精神,使小廠盈利連年翻番,歷盡千難萬險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二)“四千四萬”精神為紅豆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1987年,周海江感召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毅然放棄大學教員崗位回到故鄉的紅豆集團工作,成為全國第一個辭去公職進入鄉鎮企業的大學生,當時的《新華日報》還專門對此事作了報道。秉承老一代鄉鎮企業家“四千四萬”的創業精神,從基層一線推銷員做起,逐步成長為紅豆的新一代黨員企業家。
正是憑借著“四千四萬”精神,在三代領頭人的帶領下,紅豆集團一步步發展壯大,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和“唯一”:1991成為了無錫縣第一個億元鄉鎮企業;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后,紅豆人敢闖敢拼,很快成為江蘇省第一個省級鄉鎮企業集團;1997年,紅豆集團是第一個成立黨委的鄉鎮企業;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紅豆集團黨建經驗是唯一入選中組部的民營企業典型案例;2020年,紅豆集團被全國總工會列為唯一的民營企業產改試點單位;首創了“企業黨建+社會責任+現代企業制度”的“三位一體”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2022年“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寫入二十大報告。
2020年以來,各行各業承壓前行,紅豆集團能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靠的還是“四千四萬”精神。在新冠疫情暴發的三年間,紅豆集團先后組織開展了多項黨建專題活動,包括爭當戰疫紅色先鋒、戰疫紅色堡壘活動,評選表彰100名“黨員先鋒”活動,評選20個“黨員先鋒團隊”,“以‘三自六化’推進高質量發展爭當先鋒”主題活動等。這些活動,產生了黨員先鋒群體效應,激發紅豆廣大黨員干部的攻堅克難的斗志和信心,成為集團穩定發展的堅強保證和強大力量。
(三)“四千四萬”精神引領開拓“一帶一路”樣板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紅豆集團大膽走出國門,勇于面對國際市場的風浪和挑戰,聯合中柬兩國企業,充分發揚當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四千四萬”精神打造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樣板。
紅豆第一批駐柬員工進入當時的西港園區,只有一片荒地,沒有電,沒有網,只有草、只有牛,他們跋山涉水,用自己的腳丈量每一寸土地。十多年來,西港特區從高低落差70米莽原荒灘起步,現已成為柬埔寨當地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2022年,園區企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4.93億美元,同比增長12%,持續保持穩中向上的發展勢頭。目前,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已累計引入來自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的企業175家,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區發展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同時也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從前破舊的茅草屋,到現在有車庫的小樓房,當地人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當地人的“金飯碗”。習近平總書記在署名文章中稱贊“蓬勃發展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中柬務實合作樣板”。
三、紅豆集團踐行“四千四萬”精神的啟示
回顧過去幾十年,從民族工商業篳路藍縷、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如今成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民營企業群體,從不缺乏艱難困苦的磨礪考驗。以紅豆集團為代表的民企能夠一次次在挑戰中迎接挑戰、在困難中解決困難的勇氣之源,正是發軔于鄉鎮企業創業之艱的“四千四萬”奮斗精神,紅豆集團的實踐為當下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一)“四千四萬”精神是改革開放之初鄉鎮企業走出困境、渡過難關、變無數不可能為可能的動力之本
一路走來,鄉鎮企業大膽改革創新、敢闖敢干、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創造了“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由小到大”的發展奇跡。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還沒進行股份制改革的時候,1993年紅豆就已經在探索股份制改革,通過“增量擴股”的方式使改革順利進行。這一改革創新成為“新蘇南模式”的代表。當前,無錫高質量發展要走在前列,就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改革創新的膽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激勵更多的企業像紅豆一樣傳承和發揚“四千四萬”精神,使企業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始終屹立時代潮頭。
(二)“辦法總比困難多”是“四千四萬”精神蘊含的精髓,是一代代企業家迎難而上與困境博弈的必勝“法寶”
“四千四萬”精神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現在40多年過去了,但“四千四萬”的精神內核,并沒有隨時間而淡薄,其精氣神、其精髓“辦法總比困難多”,并沒有在改變中消失,而是經過歲月的淬煉有了新的表述。紅豆集團的一代代領頭人發展企業的經歷表明,在新的條件和環境下,企業、企業家們需要改變的,是干事創業的方法與手段,是前進路上的思維與視野,而不能改變、不能丟掉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敢拼敢闖、不達目的決不服輸的意志,這是干事創業的“魂”。
(三)“四千四萬”精神是新時代企業家適應時代、主動創新、前沿發展、征程奔騰的新風貌、新追求
在新時代,企業面對的國內外環境、市場環境都已發生很大變化,這需要企業家們把準時代脈搏,主動適應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的變化,更好地創業創新。企業、企業家們一定要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開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作出貢獻。
(作者系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