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巡視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有企業巡察工作,是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的需要,是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需要,也是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發展優勢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巡視制度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全新實踐中更加成熟定型。黨的十九大將推進黨的市縣巡察納入黨的組織制度寫入黨章,《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提出對市縣黨委實現在一屆任期內巡察全覆蓋。黨的二十大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國有企業黨委在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內部巡察工作實現全覆蓋。在五年巡察實踐中,各國有企業相繼建立了巡察組織機構,配備了巡察人員,建立了巡察制度,搭建了開展巡察的體制機制和工作框架,巡察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但對照全面從嚴治黨和推進高質量黨建的目標,對照黨對巡視巡察工作的政治定位,對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不足,當前國有企業的巡察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
國企巡察工作存在的八個主要問題
對政治巡察的認識和把握存在偏差。巡察是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是政治巡察、政治監督。政治屬性是第一屬性。在巡察實踐中,一些單位對政治巡察的深刻內涵、重大意義、本質屬性認識不足,將巡察監督混同于一般的業務監督、職能監督、業務檢查,只看到業務中的“監督”,未看到監督中的“政治”,沒有從國有企業的政治屬性看國企巡察工作中蘊含的政治。
各巡察主體的責任分的不夠清壓的不夠實。在巡察工作的各個參與主體中,主要包括企業黨委、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及巡察辦公室、被巡察黨組織、巡察組、黨的工作部門和紀檢部門、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書記、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這些巡察主體中既有主體責任也有監督責任,既有第一責任也有“一崗雙責”,如黨委承擔主體責任,紀委承擔監督責任。在巡察實踐中,一些單位黨委責成紀委為主抓巡察,存在明顯權責錯位;一些單位更多強調被巡察黨組織的主體責任,而忽視了其他巡察參與主體的責任,存在責任空掛或旁落。
嚴的基調嚴的標準難以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巡察監督,關鍵也在嚴。只有堅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才能巡出“問題”、察出“偏差”,才能透過業務看政治、從下往上看責任。在巡察實踐中,一些單位在巡察中認認真真走過場,蜻蜓點水、輕描淡寫,“水過地皮干”,形式主義、“寬松軟”問題突出;一些巡察人員,明知有問題,但礙于人情世故,拉不下臉面,“熟人監督難”成為巡察中的“老大難”問題,甚至“應發現而未發現”的問題時有發生;有的單位對巡察發現的突出問題不敢問責、“軟化”問責,該問責而不問責,該重問責而輕問責;還有的單位發現問題的認定標準、整改成效的認定標準不統一,人為隨意性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巡察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問題導向問題意識問題思維不夠強。巡視工作方針的第一句就是“發現問題”。要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問題意識問題思維,把發現問題作為巡察利劍關鍵一招和巡察工作的“生命線”,著力在精準發現問題、發現突出問題上下功夫。在巡察實踐中,一些單位發現的問題表面化、碎片化突出,浮于面上,深度剖析、抓住病根明顯欠缺;一些眼皮子底下的突出問題,被選擇性忽視;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線索因為問題意識不強而淺嘗輒止,有的單位長期沒有通過巡察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線索,向紀檢部門移交問題線索長期為零;一些巡察報告對問題泛泛而談,聚焦不夠,精準不夠。

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不適應不匹配。巡察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是貫徹依規治黨、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也是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當前,國有企業開展巡察工作時間還不太長,建章立制意識還不夠強,建章立制的合規性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黨中央和國資系統關于巡視巡察的制度規定在有些單位尚未完全落地生根,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與巡察工作實踐存在脫節問題。有的單位巡察制度照搬照抄上級規定,上下一般粗,指導性、可操作性不夠強;有的單位僅僅運用中央和國資系統的制度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制度缺失;有的單位制度規定的執行不夠有力,巡察制度成了“稻草人”。
巡察方式方法綜合運用效能不夠彰顯。綜合運用好各種巡察方式,提高巡察綜合效能是巡察的基本要求。有的單位習慣于運用常規巡察、巡察“回頭看”,滿足于陣地戰,不想打突擊戰,很少主動選擇運用專項巡察、“機動式”巡察,更少用“組合拳”,認為能完成常規巡察全覆蓋就夠了,就不錯了;有的單位巡察工作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局面,沒有針對具體問題思考如何守正道、破舊局、闖新路;有的單位巡察工作單打獨斗,巡察部門與其他監督部門各監督各的,巡察與紀檢、組織、審計、信訪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欠缺,監督合力缺失。
整改“后半篇文章”存在“夾生飯”。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出發點,解決問題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強化整改落實和成果運用,是新時代巡視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的被巡察單位重視現場巡察,但對問題整改敷衍應付、“過關心態”嚴重;有的被巡察單位整改方案閃爍其詞,整改措施針對性、時效性不強,甚至很多“軟問題”都以“長期整改項”應付;有的被巡察單位整改問題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舉一”不“反三”;不少被巡察單位一次整改完成率不高,許多問題久拖不改;有的單位紙面整改、數字整改,上報整改完成率弄虛作假;有的單位巡察公開不夠,對發現的問題遮遮掩掩,生怕職工群眾知道問題所在;有的被巡察單位邊改邊犯,舊病復發問題突出;有的被巡察單位整改長效機制曇花一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成效不明顯,在深層次問題上整改乏力。
巡察隊伍能力素質不適應高質量巡察要求。高素質專業化巡察干部隊伍是實現高質量巡察的本質需要,對于國企巡察這個新生事物而言更是如此。幾年來,各國有企業巡察機構相繼組建,人員多是從其他部門抽調,很多單位巡察機構仍與紀檢機構合署,專職巡察時間都不太長,編制人數總體偏緊。有的單位缺編嚴重,組建具體巡察組還要臨時從其他部門抽調大量的人員充實,多數巡察干部是邊學邊干,實戰經驗欠缺。專兼職巡察隊伍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上存在較多短板弱項,能力素質與高質量巡察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探析國企巡察問題的原因
整體看來,以上國有企業巡察中存在的八個方面問題,在國有企業巡察實踐中比較普遍。在黨的十九大后剛剛推開國有企業巡察工作的前期,這些問題比較集中和突出。
隨著國有企業巡察工作的不斷深化,這些問題有些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有的得到了較大的緩解,有的仍然是頑癥痼疾,在國有企業巡察實踐中不平衡、不均衡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有些是認識意識問題,有些是責任擔當問題,有些是制度機制問題,有些是方式方法問題,有些是隊伍建設問題。
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四個意識”強不強的問題、“兩個維護”能不能堅決做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從政治上看,要以習近平巡視思想為根本遵循,時刻以中央對巡視工作的規定和要求校準巡察工作中的偏差,從政治上去認識,從技術上去實踐,從制度上去規范,從專業上去保證。認識了國有企業巡察存在問題的根源,才能靶向糾治,進而推進國企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作者盧學府系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紀委書記、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江志剛系廣船國際有限公司黨委巡察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