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鋼琴;鋼琴教學;應用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眾多孩子接受音樂教育的起點,因此鋼琴啟蒙教育十分關鍵。以往的鋼琴教學方法在強化鋼琴技能訓練的同時無法關注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很難堅持鋼琴的學習。所以,如何優化幼兒鋼琴教育方法,為喜愛鋼琴、學習鋼琴和學習音樂的兒童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是每一位鋼琴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包含了語言、動作、歌唱、演奏、欣賞和創作等一系列內容的綜合教學方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從傳入中國以來,就憑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新穎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廣泛的實踐運用,受到了學校及社會的認可。因此,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到兒童鋼琴教學中,能使兒童感受到鋼琴學習所帶來的愉悅心情,主動地、發自內心地喜歡鋼琴。
一、兒童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鋼琴逐漸成為兒童學習樂器中的熱門選擇。學習鋼琴的兒童不斷增多,但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一些兒童就逐漸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出現了厭學、棄學的現象。鋼琴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失之偏頗,不僅會影響兒童學習鋼琴的熱情,也會影響兒童鋼琴教學的發展和創新。
(一)教學模式較為僵化
在鋼琴教學中,很多鋼琴教師只注重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把音樂教學關在了課堂門外,過多強調專業性的知識和技巧,只注重學生彈鋼琴的姿勢、指法是否正確,手型的支撐,節奏的正確把握等,從而造成學生在彈鋼琴時,沒有豐富的音樂性,缺少了音樂的韻味兒和自由,彈出來的樂曲死板僵硬,教學的原則就是把譜子彈正確就可以,即使有些樂感較好的或者領悟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把樂曲的樂譜彈得很準確也很標準,但是不能對彈奏出來的音樂有正確的理解,對于不同的音樂、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和情感不能很好地詮釋出來。對于音樂表達的內在情感關注度不高,學生們照本宣科難以投入感情,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無法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導致學生技巧和音樂感悟能力不相匹配,很難保證鋼琴學習的熱情。
(二)教學施行急于求成
在鋼琴教學、學習中存在一些急于求成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許多教師和家長更加關注學生何時能夠參加鋼琴考級或何時能夠參加鋼琴比賽,盲目追求成績。但鋼琴比賽和考級主要是考查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和演奏水平,這就被許多家長和教師甚至學生所曲解,認為只要拿到了考級認定證書或在鋼琴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就是鋼琴學得很好了。即使剛學習鋼琴不久的學生,為了所謂的證書也要參加比賽,相應地就會激勵學生進行拔高練習和加大練習的強度。如有些學生學琴的程度只能達到初級,但家長和老師操之過急,為了讓學生盡快考級拿證書,盲目地加入考試練習以及與學生學習程度不符的樂曲,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些學生性格活潑愛動,在琴凳上至多坐 20 分鐘,但為了多練習趕進度家長就增加了練琴時間和練琴作業量,不顧孩子的主觀感受,如此就會導致很多學生對鋼琴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不僅不愛練琴,甚至還產生了抵觸心理。
(三)教學方法千篇一律
在教材方面,首先是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受傳統鋼琴教材流行的影響,例如湯普森簡易教程系列、拜厄、車爾尼等教材是眾多教師的首選,使用的啟蒙教材基本是外國作品,中國作品數量較少。其次是一個教師所有的學生全部按照同樣的教材學習鋼琴。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成人、個別教學還是集體教學,教師全部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面對所有學生,流水線式教學。這種方式對于教師來講非常便捷,但針對不同的學生沒做到因材施教,影響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
在教學流程和方法方面,以往的鋼琴課堂上課一般從基本功練習教材開始,例如哈農或拜厄,加入節拍器練習手指基本功并回課,其次就是樂曲的練習,對于樂理知識等的傳授通常采用口傳相授的方式,教學流程和方法單一無創新性,學生在課堂中不免感覺有些乏味,還可能不會很好地吸收課堂中所講知識,影響鋼琴學習的效果。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教育理念對于兒童鋼琴教學是有極大的借鑒作用的,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符合兒童音樂學習的心理規律
皮亞杰認知發展四階段理論將2~7歲的兒童納入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思維語言以及各方面能力有所成熟。他們的行為順序可以在腦海里想象出來。兒童的語言在6歲之前,基本處于一個“自我中心化”的狀態,大部分的認知活動,依然還是由感知來支配的。
鋼琴的啟蒙教學主要針對4~6歲的兒童,結合皮亞杰認知發展四階段的理論得知,此時的他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力也極其突出,對音樂也保持著一種自然的、本能的純粹反應。因此,當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聽到音樂時,有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與成年人不同的理解。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強調啟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與兒童音樂學習的需求相符合,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讓兒童充分感知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和激動的情緒,符合兒童好動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鋼琴教學課堂中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更容易被兒童所接受,進而激發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愛好。
(二)能使兒童更融入和貼近音樂
奧爾夫認為音樂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是節奏學習,其他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圍繞它進行。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有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基本形式。如跺雙腳表示很強 (ff) 、跺一只腳表示強 (f) 、輕拍手表示弱 (p) 、 兩手指輕拍手心表示很弱 (pp) 等。跟隨音樂的旋律起伏舞動身體,如在長時值時拍手并展開雙臂,二者也可以相互結合,切身體會音樂的強弱變化、速度快慢,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加融入音樂、貼近音樂的本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音樂學習的過程,他的思想體系是以節奏為基礎的創造性兒童音樂教育。奧爾夫強調:這一體系絕不是單純音樂的形式,它是運動、語言與音樂的一體化。兒童是音樂創造的積極參與者。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簡單易行,沒有人為附加,沒有繁贅結構,接近于生活、自然及兒童的天性。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點是回歸自然、即興創作,在兒童鋼琴教學中,調動學生本身存在的、最自然的表現欲望來學習音樂,讓學生擺脫枯燥無味的學習狀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它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鋼琴教學中。
(一)運用動作教學進行音高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動作教學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聲勢、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以及這些動作在時間、空間中的運動,結合游戲、形體表演等。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運用聲勢,無須借助抽象復雜的概念和思維和任何教具,每個兒童都自然地會使用,因此會興趣盎然。
鋼琴演奏中對于音符音高的學習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通過音高教學訓練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聽辨能力,相比直接口傳相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在學生的胸前粘貼寫有不同唱名、音名和具體音高位置的名牌,要求學生快速找到自己的同伴。或者結合學生實際,在黑板上寫出簡短的樂句片段,并且可以加強、弱,漸強、漸弱等力度記號,要求學生在教師演奏的過程中,在黑板前找到所聽到的樂句片段的相應位置,隨著教師彈奏時演唱并作出相對的聲勢動作,熟練后可鼓勵學生替代教師的角色來進行出題和彈奏,這樣的練習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創造性能力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同時對音高的學習也有更加全面的訓練。
(二)用聲勢伴奏進行節奏教學
利用聲勢為語言、歌唱伴奏,是最為方便的多聲訓練之一,也是音樂教學中對設備要求最少、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手段之一。聲勢伴奏應用了“固定音型”的手法,其應用的聲勢可以從學生熟悉的語言、身體動作、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很自然地獲取。
在鋼琴啟蒙階段,對于鋼琴節奏的掌握至關重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同樣認可節奏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其在教學中從節奏切入,將語言、動作和鋼琴節奏進行融合,提升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在白板上寫出動物、植物等不同內容的名稱,如:一枝玫瑰花(玫瑰二字運用8分音符的節奏型,其余均為4分音符的節奏型) 、胖胖的 (切分節奏型)熊貓 (4分音符節奏) 、花叢里的(8分音符節奏型)貓咪(4分音符節奏型) 等, 通過引導學生適當轉換語速和強弱感受語言的節奏感。在教學初期,這些節奏可以簡單一些,隨著熟練度的加強,節奏的選擇要有一些互補性,盡量與節奏朗誦詞不同步。教師可以在鋼琴上將節奏彈奏出來,學生也可以自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一腦多用,積極踴躍地發言。
同一首樂曲的節奏也可以采取多種的教學方法。例如《藍雀華爾茲》樂曲,運用三拍子的固定音型伴奏。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樂譜,低聲部第一拍重音跺腳,高聲部0××的節奏運用攤手、拍手、拍手的聲勢進行節奏練習。還可以運用走起來的形式進行節奏練習,學生自由地分散在教室里,在教師彈奏新曲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隨音樂行走并擺動身體,動作要求和音樂節奏、速度一致。教師先慢速演奏,學生腳踩高聲部旋律,8分音符走一步,低聲部旋律在每一個小節第一拍對應高聲部空拍,以提醒學生在休止符處停止不動。熟練之后,教師可嘗試逐漸加快速度。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節奏感和反應能力得到有效訓練,也有助于學生認識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三)強化學生的識譜能力
鋼琴演奏教學作為鋼琴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大難點,運用奧爾夫聲勢模仿節奏的教學方法,可以將要學習的樂曲先用節奏模仿聯系,再學習樂曲,這樣一來,既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減少學習難度,也使課堂有機地聯系起來。如在樂曲《山頂回聲》中,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高聲部旋律,一組為低聲部旋律。
在高聲部 4/3 ××× | ×- - | 中,設計了拍腿、拍腿、拍腿、拍手 (隨即展開表示長拍)的律動。
低聲部 4/3 ××× | ×- × | 中,設計了拍手、拍手、拍手、拍腿、拍手的律動。
教師先帶著學生練習,隨后邊彈奏曲目邊引導學生根據具體聲部做出聲勢;當學生逐漸熟悉后,再過渡到邊做聲勢邊歌唱,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樂曲的熟悉程度,再通過鼓勵學生互換聲部繼續練習;最后引導學生在鋼琴上進行演奏并合作,為學習新樂曲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且有助于鋼琴彈奏的學習。
(四)注重兒童音樂創作技能培養
受到以往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表現不足,忽視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培養,一味地鍛煉技能。奧爾夫的原本性音樂教育強調:原本的音樂,是一項基本的、奠基性的項目。這是有關人的培養的事,兒童在早期體驗幻想和被喚起的、培養的一切,對畢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奧爾夫教育觀念中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即興性的音樂教育。
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身體姿勢創造各種固定節奏型,教師在黑板上畫幾組節奏型,學生選擇一個節奏型用身體擺出來,其他同學來猜擺出的是哪個節奏型,也可以討論如何修改,同學之間相互協作配合。對于樂曲的創編,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兒歌或樂曲開始,在簡單的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創作出的音樂旋律可能不和諧、不好聽,沒有固定的和聲排列順序,但這卻是學生自己創造的,教師應給予適當鼓勵,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樹立學生創編音樂的信心。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分享合作,輪番演奏自己改編的小曲子,甚至可以舉辦一場創編音樂分享會,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打分,高分者可獲得獎品或證書。在歡樂的良性競爭氛圍中,不斷增強學生創編能力和創新意識,增進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群體關系。
結語
同樣的音樂,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傳授方式和教學道具完成不同的情景,把一個作品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一系列簡單又有趣的活動。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讓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更具有靈活性,這種靈活性還體現在對于不同的兒童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由此需要教師要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
事實證明,在鋼琴教學中通過使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使得原本枯燥無聊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增加,從而提高了鋼琴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特別是帶有游戲的環節中,鋼琴基礎知識及鋼琴演奏技能不僅能得到有效強化,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具有相當高的應用價值,是一種非常適合兒童鋼琴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