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創新實踐。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城鄉風貌樣板區作為基本單元,是實現共同富裕從宏觀規劃到微觀落地的重要載體。紹興市越城區在基本單元的培育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身模式,未來要從優化頂層設計、堅持人民至上、聚焦數字賦能、凸顯區域特色探索構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共同富裕;基本單元;越城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浙江被賦予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的重要歷史使命。紹興市越城區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經驗,在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培育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身模式。
一、推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越城實踐
紹興市越城區已經完成試點申報6個未來社區、4個未來鄉村、6個城鄉風貌樣板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越城模式”——依托區域優勢,明確功能定位,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品質時尚、精致韻味、獨特氣質的標準,因地制宜培育,彰顯紹興古城、名士文化、服務亞運和稽山鑒水的特色優勢;貫徹人文為魂、生態塑韻主線,推進古城保護,加強文化、生態資源激活與利用,形成具有實操性的建設路徑;堅持以人為本,多元主體協同參與,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推動共富共享;聚焦數字賦能,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高效協同,形成縱向扁平化、橫向網絡化、全域智慧化治理格局。
(一)未來社區的培育:品質時尚
1.系統集成,精心規劃編制特色場景。一方面,成立領導小組統一組織推進全區未來社區建設,組建省市兩級專家咨詢團隊,引進第三方綜合測評機構,統一對項目建設、質效評估等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導向,注重傳承“紹興氣質”“越城韻味”,以“鄰里、教育、健康、治理、服務”五大場景為標配搭建主體框架,致力于構建網絡化、無障礙、功能復合的公共生活網絡。如青藤社區將未來社區創建與古城有機更新相結合,重塑活化歷史空間節點元素,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單元古城樣板。
2.以人為本,注重發揮居民主體作用。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發動業委會、物業、商企、居民等多方主體參與未來社區建設。通過發放線上調查問卷、召開線下座談會、舉辦需求對接會等方式,及時收集梳理居民需求,提升群眾參與度,確保創建工作充分體現民情民意。如外灘社區在未來社區項目驗收階段,組織開展居民滿意度測評,檢驗建設成效;快閣苑社區在設計階段推出“請您來點單”小程序,向社區居民公開征詢意見,量身制定“舊改套餐”,在建設階段由社區居民成立“紅色監督隊”,參與施工全過程監督。
3.數字賦能,重點搭建信息智慧平臺。越城區積極組織省內外技術前沿專家團隊及運營單位,開展未來社區設計、規劃、運營、維護等專項工作,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整體智治綜合平臺,打造社區“智慧大腦”,提升社區治理和居民服務智慧化水平。如薛瀆(棒球)社區在交通場景中采用無人駕駛技術,實現停車場自動泊車、智慧共享停車等功能;滄海社區特色開發“公共場地預約”場景功能模塊,提供共享辦公、學習空間、體育健身、文藝活動等公共活動場所預約,確保社區公共空間分時段、集約化、合理化高效利用。
(二)未來鄉村的培育:精致韻味
1.堅持黨建統領,強化規劃為先。一方面,選優配強村“兩委”領頭雁,健全完善班子分責分工。另一方面,利用“駐村指導員”和“民情日記”兩張黨建“金名片”,督促黨員干部走訪群眾,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如孫端街道安橋頭村通過村民代表及黨小組座談會,收集了涵蓋基礎設施、環境美化、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生態保護等4大類14條群眾需求意見,并將其作為今后未來鄉村建設重點。明確未來鄉村定位,立足村域特色,圍繞生態、文化、治理、產業等多維度進行現代化布局。如皋埠街道壩頭山村以“陸游祖居地、水鄉慢生活”為主題,以宋韻文化村為定位,多維度規劃陸游文化中心、風情宋街、陸游書院等11個項目。
2.圍繞文化立魂,注入發展活力。堅持厘清發展主題,注入獨特文化元素,打造蘊含特色的“產業+文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并進,培育獨具辨識度和競爭力的未來鄉村。如鑒湖街道坡塘村緊跟“藝術鄉建”的步伐,引入蓮花落表演藝術家胡兆海、“陋室畫家”位光明等一批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孫端街道安橋頭村圍繞魯迅文化,創新引入專業運營單位,深化“魯迅外婆家”IP品牌建設,多場景打造魯迅筆下《故鄉》中原汁原味的水鄉村莊風貌,推動形成“小映盒”鄰影院、大眾書局北新書站等10余個鄉村文旅新業態。
3.深化數字賦能,助力經濟騰飛。技術是未來鄉村建設的有力抓手,以數字化改革為載體,實現村社整體智治,助力村級集體經濟騰飛。如鑒湖街道坡塘村運用大數據和云平臺,深入推進“浙里興村治社”應用,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農村三資數據庫,實現集體資產登記、使用、處置等情況掃碼公開查;流轉盤活閑置農地,借助村委集中運營、農場主入股分紅的模式,合作共建微田園“稻夢空間”,實現農田土壤狀況、溫度濕度及農田作物長勢等遠程監測。
4.聚焦生態改善,致力形象改造。生態是未來鄉村的必備底色,改善鄉村原有風貌、優化村民生活環境是未來鄉村建設的關鍵環節。一方面,注重保護傳統特色建筑,如越城區在未來鄉村的培育建設過程中對老臺門、老戲臺、古橋、古路等修舊如舊。另一方面,把握“微改造、精提升”要求,打造具有個性的未來場景。如鑒湖街道坡塘村秉持環境連片打造、設施連片完善理念,致力于打造“鄉愁可寄、自在田園、樂歸鄉村”的慢養型休閑旅游綜合體,獨創“大茶園”“大書房”“云上居”等品牌,興建茶文化體驗中心、云松書房、鄉村博物館等一系列鄉愁“棲息地”,不斷吸引村民回流。
(三)城鄉風貌樣板區的培育:獨特氣質
1.注重規劃引領,強化多方聯動。由區領導牽頭組建工作專班,聘請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師團隊結合樣板區自身優劣,因地制宜高標準推進建設方案。建立復合型城鄉風貌規劃的聯動機制,對接相關部門,落實保護、建設要求;對接社區,了解基層民生訴求;多次召開專家評審會,研討商議改造方案。同時,堅持全域規劃與點式創建相結合,健全鄉村長遠規劃建設體系。
2.強調以人為本,優化配套設施。堅持多管齊下三問于民,即方案編制問計于民,項目確立問需于民,成果評定問效于民。在樣板區建設之初及方案確定之前,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充分征求周邊居民及游客的意見,修改、深化方案;項目驗收前,借助第三方對樣板區開展市民滿意度測評,圍繞市民建議開展下步規劃。如“越子城”傳統風貌區將舊廠房改造為青藤廣場,設置公共社交節點花園,升級居民健身場地,增設公共兒童服務中心等便民設施20余處。
3.堅持特色保護,助力文旅融合。越城作為一座文化古城,彰顯地域特色、挖掘傳統文化現代價值尤為重要。如“越子城”傳統風貌區基于《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出臺具體操作細則,開展立面改造、歷史街區、傳統建筑修繕等,古城保護成效顯著。圍繞“世界古城活化典范、古越文化傳承高地、繡花實踐風貌樣板”的目標定位,挖掘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如規劃修建徐渭藝術館等8個重點公共文化空間,優化城市游步道、烏篷泛舟等配套設施,打造“游山、泛舟、市井”風貌感知線,培育文創休閑等特色產業及文旅服務業態,帶動旅游發展、消費增長。
4.堅持技術賦能,發展數字經濟。一方面,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建設紹興古城保護利用信息展示系統,用于紹興古城保護項目規劃決策,綜合分析與場景展示,助力紹興古城科學改造。如“越子城”傳統風貌區通過古城信息展示系統實行管控,構建“街—巷—坊—院—塔—苑”特色文化空間序列。另一方面,搶占數字經濟風口,推進智慧街區建設。如迎恩門風情水街特色產業風貌區目前已完成AR導覽、智慧消防、智慧監控等建設并投入運行。
二、構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經驗啟示
紹興市越城區按照“首位立區、幸福越城”的目標,高質量培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始終堅持人文為魂、生態塑韻、數字賦能,治理和發展共生、傳統與現代相融。
(一)優化頂層設計
構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如何在建設過程中避免千篇一律,又做到足夠“接地氣”,頂層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成立實體化運作專班,全方位落實各項工作。建立一套信息對稱、協調各方的多主體聯動決策機制,明晰職責分工。二是構建目標體系,加強示范引領。結合地區實際,完善基本單元建設的指標體系,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多中心、多鏈條、多維度打造全域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規劃。三是編制多項清單,統抓整體建設。通過編制基本單元建設時序清單,緊扣階段性重點,突出重要時間節點重點工作;編制責任清單,明確責任部門、實施權限、行使依據等,確保有章可循、權責一致;編制典型案例清單,通過試點先行,典型引領,形成一批互學互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
(二)堅持人民至上
人是基本單元的核心,創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指向的是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打造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美好家園。一是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求,構建高水平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率先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和“15分鐘社區生活圈”,形成網絡化、無障礙、多功能的公共生活網絡。二是重點領域重點群體重點關注。通過深化擴中提低重大改革、打造“一老一小”融合服務新模式、優化交通場景等重點舉措,滿足群眾更高層次、更多樣化、更均等化需求。三是暢通民意渠道,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在基本單元建設的不同階段傾聽民聲民意,做到場景設計和群眾愿景深度融合,加強群眾建言獻策、評估落實、評價反饋的閉環工作體系。
(三)聚焦數字賦能
數字化改革是浙江省作出的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決策部署,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城鄉風貌樣板區是數字化改革中數字社會的重要綜合落地場景,數字技術也將成為未來推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有力抓手。一是打通數字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作用,積極推進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業務協同,實現數據交互共享;同時推動省、市層面統一平臺接入標準,促進相互兼容。二是數字賦能提高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在基本單元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群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推動基層事務高效協同、流程再造、智能服務,探索建立整體智治路徑。三是開發智慧化應用場景。聚焦群眾所憂所急所盼,多維度打造便民服務、議事協商等數字化場景,建立數字信息全流程閉環管理服務體系,實現多維度多層面的功能應用。
(四)凸顯區域特色
文化底蘊、生態風貌等獨具辨識度的地域元素是每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基礎,結合地區特色、發揮資源優勢、實現差別化個性化定位發展有利于打破僵化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加快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一是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把握地區特色,明確發展定位,充分利用地區優勢總體規劃、科學布局,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獨具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將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成為功能定位明確、配套設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社會經濟發展協調的現代化新區。二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挖掘傳統文化現代價值,保護、傳承、利用獨特文化元素,豐富文旅融合新業態,打造文化IP品牌建設,以文旅賦能推進全域共富。三是聚焦生態可持續發展。堅持生態塑韻,統籌推進當地特色風貌一體化保護修復,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協同推進基本單元高質量建設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打造富有區域特色的靚麗生態名片。
參考文獻:
[1]郎曉波,魯華君.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與美好生活的社區形態——“未來社區”的概念證成及實踐議題[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2(05):78-87.
[2]沈華榮.全方位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J].浙江經濟,2021(09):46-47.
(宋淑溶 中共紹興市越城區委黨校;羅新陽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江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