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作為一種舶來品,于 19 世紀以一定規模進入中國。此后,越來越多的音樂愛好者加入鋼琴藝術作品的創作隊伍。這些音樂愛好者中有些人已經名揚天下,有些人則默默無聞, 但他們卻創造了膾炙人口的鋼琴藝術作品。鋼琴藝術作品中凝聚了創作者深切的情感,從精神上帶給人愉悅感,使聽眾感到幸福和滿足。近年來,流行音樂借助鋼琴創造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中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郎朗創作的《紐約狂想曲》等作品,體現了鋼琴藝術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1]。在此種情況之下,研究鋼琴藝術作品呈現出的審美特征有助于中國當代鋼琴藝術的發展,突破傳統觀念,激發鋼琴作曲家的創作熱情,使其創作出更高水平的鋼琴藝術作品,達到更為開闊的藝術境界。
一、鋼琴藝術作品的意義
(一)有助于記錄時代變化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上的愉悅、休閑、娛樂等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需求,聽音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周杰倫等頂級音樂人用鋼琴創作出一系列優秀的作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鋼琴藝術作品,學習鋼琴的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同時也為中國鋼琴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綜觀眾多優秀的鋼琴藝術作品,無一例外,都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關,反映著時代的變化。每一時代的鋼琴藝術作品,都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旋律,為人們以后的藝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2]。作為反映人們社會生活和情感思想的鋼琴藝術作品也需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的審美品位,植根于現實土壤,不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自我空間里、割斷與其他器樂和藝術門類的聯系,而是要積極通過與其他樂器進行合作,爭取為聽眾帶來更高質量的藝術作品。
(二)有助于傳遞鋼琴藝術
鋼琴藝術作品的形成是創作者生活感悟的集合體,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的產物。譜寫鋼琴樂曲,可以幫助鋼琴藝術作品創作者理清思緒,深化對鋼琴藝術的認識,使得鋼琴藝術朝著更高質量發展。此外,樂曲的形成為后人創作鋼琴藝術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使人們更加注重鋼琴藝術作品中的審美價值,發掘蘊含于鋼琴作品中的藝術之美,讓藝術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大眾。這既能滿足大眾對優質藝術的追求,又能傳遞鋼琴藝術作品和鋼琴藝術。鋼琴藝術作品的受眾越多,就越有利于推廣鋼琴這門高雅藝術,就像金字塔一樣,底座越大,就越能達到更高的高度,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鋼琴藝術的魅力。隨著鋼琴藝術作品的進一步傳遞,鋼琴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實現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在藝術領域,鋼琴藝術作品更加符合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需要, 在音樂作品旋律中能夠起到豐富音響色彩、深化情感表達、塑造音樂形象等作用,被廣泛運用于音樂創作和表演之中 [1]。
(三)有助于人們欣賞藝術作品
眾所周知,鋼琴作為一項高雅的藝術,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藝術之美、和諧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有助于提升人們欣賞藝術作品的眼光,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鋼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文化,在不同人的眼里,鋼琴文化有著不同的呈現方式。鋼琴藝術作品還能以不同的大小調表達人類的豐富情感,滿足人們對高質量鋼琴藝術作品的精神需求 [2]。如作品《上海之夢》,作者只用了 I、II、V、VI 四組和弦的分解,就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創作,使得整部作品十分簡潔。這種簡潔、干練的創作手法,更能凸顯鋼琴的音色和音響效果,便于人們理解鋼琴藝術。對鋼琴藝術作品的認識越深,越能了解創作者的思想, 這樣創作者與受眾之間在鋼琴藝術作品領域就有更多的共鳴,創作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也就越能演奏出更加富有感染力的鋼琴藝術作品。
二、鋼琴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
(一)情感之美
中西方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同,鋼琴傳到中國以后,體現了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在表達方式上更為含蓄。與西方的鋼琴藝術作品相比,中國的鋼琴曲是典型的“高語境”作品,需要聽眾用心去感受。作曲家在構思曲譜的時候,將生活中的所悟所得注入其中,用鋼琴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鋼琴藝術作品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用鋼琴曲調表達出各種不同的情緒態度,或剛或柔,或急或緩,或重或輕, 不僅要演奏出鋼琴曲的音質音色,還要體現個人情感。不同的鋼琴曲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 在演奏時要通過高低音表達出鋼琴曲所要表現的情緒,同時也要讓聽眾感受到演奏者的情感變化。鋼琴藝術作品創作的背后,蘊含著創作者豐富的思想與情感,創作者借助鋼琴這一外在載體使情感得以表現。鋼琴曲的情感表達源于對現實生活的深入體驗,這就要求創作者在創作時要對現實生活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確定好鋼琴藝術作品的基調,通過演奏充分表達鋼琴藝術作品所要表現的情感 [3]。
(二)靈感之美
所有的鋼琴藝術作品都來源于創作者靈感的迸發。不同的人可以從鋼琴作品的演奏中感受到不同的靈感。創作者不需要和其他人完全一樣,他們只需要用手中的鋼琴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心境會導致鋼琴藝術作品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們會發現,許多鋼琴作曲家為了尋求新的創作靈感而前往一個新的環境,從新的環境中獲得不同的刺激和信息,從而激發創作靈感。在特定場合、特定環境,在不經意的某個瞬間,靈感就會迸發出來。如《當我遇見你》這首俄羅斯民歌,一經推出就受到大家的喜愛。在鋼琴作曲毫無思路的時候,創作者可以試著站在聽眾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沉浸在聽眾的思緒里感受鋼琴曲。如果能將鋼琴曲的創作素材和創作思路結合起來,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方向,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三)聽覺之美
各種藝術活動都是與人的感官聯系在一起的,鋼琴藝術作品主要通過傳遞音樂符號,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鋼琴曲能讓人們創造和聽到聲音的各種可能性,進而影響人們的情緒。鋼琴藝術作品作為藝術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思維,培養音樂情感、增進情感交流。鋼琴藝術作品作為在音樂世界流通的“社交貨幣”,可以用來打造人們在音樂話題上的意義空間,對于藝術家來說,則能為自己和自己的藝術走向大眾提供機會,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的一種方式。在現實生活中,鋼琴藝術作品可以調劑緊張、單調的生活,使人們的神經得到放松,有益于身體健康;可以給人以愉悅, 凈化人的靈魂,使人們的精神得到一種高度的享受;可以幫聽眾排除憂愁和悲傷,擺脫生活中的痛苦。隨著鋼琴音符的流動,鋼琴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是一幅幅精彩的畫面;隨著旋律的變化,靜態圖片開始變得鮮活起來;隨著演繹節奏忽快忽慢,可以看到祖國壯麗的河山、巍峨的長城,感受中國歷史的變遷 [1]。在鋼琴曲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需要調動所有的藝術細胞和藝術感覺,不斷深入思考,為聽眾獻上一曲曲渾厚而動人的鋼琴交響曲。
(四)融合之美
鋼琴能夠創造出好的音樂,即使身為普通人,也能夠聽懂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 從而產生有意義的聽覺,激發追求藝術之美的意識。鋼琴能夠與眾多樂器進行合作,從而豐富鋼琴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呈現出鋼琴藝術作品的融合之美。以《與你相見若如初》為例, 大提琴的伴奏使得整首曲目的表演更加完整, 歌曲的傷感之處通過大提琴的低音展現出來, 兩者時而結合、時而分離的演繹節奏充分體現了鋼琴的融合性,表現出有情人即使被迫分開, 也仍記得初遇的那份美好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鋼琴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要能夠保持鋼琴曲自身的旋律,要樂器的融入能夠使得演奏效果更為和諧和統一,這樣一來,看似簡單的兩個旋律,在不同樂器、不同技法的演繹下, 也將呈現出豐富的音樂色彩。和其他樂器進行融合可以使鋼琴曲對于旋律的處理更為細膩, 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而拓展鋼琴藝術作品的發展空間,展現鋼琴曲的獨特音色,烘托出鋼琴曲的內在魅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鋼琴藝術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琴作曲家通過大量的生活感悟,將自己的情感注入音樂, 借助鋼琴這一載體,展現音樂藝術的魅力。鋼琴藝術作品不僅是將靜態的符號變為動態的音樂旋律,而且還蘊含著創作者豐富的情感,創作者靈感的迸發造就了一系列鋼琴藝術作品, 呈現出鋼琴藝術作品的聽覺之美和創造之美, 給觀眾以身臨其境之感。鋼琴藝術創作應尋求與聽眾情感上的共鳴,打造共通的意義空間, 塑造屬于鋼琴藝術之美的獨特魅力,提升人們對于鋼琴藝術作品的鑒賞力,促進鋼琴藝術作品的發展。
[ 作者簡介] 趙月瑤,女,漢族,吉林長春人,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長春人文學院音樂舞蹈戲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鋼琴教育。
[1]出自劉曉東、劉知瑤《鋼琴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 探究》,《戲劇之家》2022 年第 24 期。
[2]出自文一旋《鋼琴藝術作品帶來的審美特征研究》,《北方音樂》2020 年第 5 期。
[1]出自左娜《鋼琴藝術作品帶來的審美特征分析》,《黃河之聲》2019 年第 15 期。
[2]出自劉一帆《鋼琴藝術中情感和審美要素關系的 闡釋》,《藝術品鑒》2022 年第 32 期。
[3]出自劉曉東、劉知瑤《鋼琴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 探究》,《戲劇之家》2022 年第 24 期。
[1]出自姚雪冬《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鋼琴作品中的 創作融合》,《藝術評鑒》2022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