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參考抗寒蘋果的研究相關文獻,重點分析了國內32個蘋果品種或砧木的特征和特性,以期為寒地蘋果生產提供支持。
關鍵詞:抗寒蘋果,砧木,育種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02
蘋果是我國栽培面積大、產量較高的水果之一,矮化密植栽培是現代蘋果生產發展的主要模式。近年來蘋果經常遭受低溫傷害,幼樹越冬后常造成大面積抽條死亡情況,成年樹花期易受晚霜和倒春寒傷害,降低了產量和經濟效益,對果農生產積極性造成嚴重打擊。提高蘋果抗寒性的方法,一是選擇抗寒品種和砧木,二是進行越冬防寒保護措施,三是噴施生長調節劑、防凍劑,其中選擇抗寒品種和砧木能根本性提高蘋果抗寒能力。目前國內開展了一些抗寒蘋果品種和砧木選育的研究,本文將從主要抗寒品種和砧木的選育及分布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為生產提供支持。
1 我國蘋果品種與砧木選育應用情況
據統計,我國40多家育種單位從1951-2019年共選育出蘋果新品種273個[1],其中大果型、晚熟品種居多。目前我國生產上主要以國外引進的為主,如‘富士’‘國光’‘嘎啦’‘新紅星’等,其中富士系品種占比高達72%,我國自育品種在應用中占比較低,但‘寒富’‘華碩’等品種推廣栽培面積比較大,有些已經成為當地主栽品種;我國選育蘋果矮生砧木有多個優系,包括Y系、J系、SH系、CX系、SX系、S系等,涉及中國農科院、山西農科院、遼寧果樹所、青島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等多家育種單位。其中SH系在河北、山西、陜西應用較為廣泛,抗寒砧木GM256在吉林、遼寧北部、河北壩上地區及黑龍江齊齊哈爾、內蒙古地區有較多推廣應用[2]。
2 我國主要抗寒蘋果品種選育情況
搜集了近年來國內選育的主要抗寒新品種21個(見表1)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從成熟期來看,按照辛培剛等標準的劃分[3],早熟品種有1個,中熟品種有6個,晚熟品種有14個;從果實的大小來看,特小果型選育較少,大果型品種選育較多。小于50 g的特小型果實有2個,為‘齊早紅’和‘紫香’,在50~110 g之間的小果型品種有6個,在110~180 g之間的中果型品種有6個,在180~250 g之間的大果型品種有7個;從選育方式來看,僅‘塞外紅’是通過芽變選育,剩下20個品種均是有性雜交育種選育。
3 我國主要抗寒矮化砧木選育情況
我國選育的主要抗寒矮化砧木如表2所示,從矮化類型來看,矮化型砧木較多有6種,半矮化型有4種;從選育方式來看,抗寒砧木的選育以雜交育種為主,實生選種為輔;從選育單位來看,主要為我國北部、東北部、西北部的省份科研院所和高校選育;從選育親本來看,M9作為親本使用的最多,其次是山定子和小黃海棠。
4 我國抗寒蘋果品種及矮化砧木分布情況
我國抗寒蘋果品種及耐寒砧木主要應用于“干寒落葉果樹帶”和“耐寒落葉果樹帶”中,這一區域主要包括冀北山地、東北大部地區(除遼寧南部沿海地區外)、內蒙古大部分地區[4]。冀北山地承德地區蘋果生產主要是喬砧上嫁接耐寒品種,耐寒主栽品種為寒富、金紅、塞外紅和岳字系列,砧木主要是抗寒性強的山定子,極少使用矮化中間砧;東北遼寧中北部地區主要使用“寒富-GM256-山定子”組合,遼寧東北部、黑龍江東南部及吉林的公主嶺等地區主要栽培抗寒小蘋果類型,如‘金紅’‘龍紅’等,也有部分地區栽培抗寒大蘋果,如‘寒富’‘新蘋’‘新帥’等,砧木主要使用山定子;內蒙古通遼地區主要是以小蘋果栽培為主,如‘金紅’‘塞外紅’等,蘋果砧木使用山定子最多。
5 建議
就所搜集的蘋果抗寒品種及矮化砧木來看,存在早中熟、小果型的新品種相對較少,抗寒蘋果育種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強研究:一是數量上穩步提升,目前無論是抗寒新品種還是砧木的可選擇性不多,還需要科研工作者從滿足消費者需求出發選育出更多優良新品種。二是完善品種結構,從果實品質出發,選育更多小果型、早中熟和多抗的品種。三是增加育種手段,在常規育種的基礎上結合分子輔助育種等新育種手段。四是深入抗寒機理研究,可以重點從植物激素對抗寒性影響、抗寒分子反應機制、化學調控對果樹抗寒生理機制影響等方面進行。
參考文獻
[1] 孫麗梅,王 巖,曲靜艷,等.對我國自育蘋果品種推廣應用的幾點思考[J].北方果樹,2021(02):51-53,59.
[2] 徐繼忠.蘋果矮化砧木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3] 辛培剛,相法國,陳學森,等.我國蘋果品種溯源、演化及親緣分類[J].果樹科學,1996(S1):93-110.
[4] 宣景宏,劉國成,呂德國,等.東北蘋果產區抗寒砧木研究與利用進展[J].北方果樹,201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