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33
棗樹的萌芽比蘋果、梨等果樹要晚,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區一般在4月上中旬,此時氣溫迅速升高,害蟲活動頻繁,樹體更容易受到多種蟲害的危害。本文結合近年來棗樹萌芽期主要蟲害的發生情況,對其防控技術進行介紹。
1 綠盲蝽
也叫綠盲蝽象,主要為害棗樹嫩芽、新葉、花蕾等部位。啃食棗樹嫩芽生長點后,造成樹體不能正常展葉,嫩芽干枯;為害幼葉后,常使棗葉上產生不規則的孔洞,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綠盲蝽在河北1年發生4~5代,以卵在棗樹的剪口、病枯枝及老棗股上越冬,一般4月中旬雨后的3~5 d為越冬卵的孵化高峰。成蟲喜陰、喜潮濕,有較強飛翔能力,趨光。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棗樹上產卵并越冬。它的第1代蟲害發生盛期多在5月上旬,主要為害棗芽。
防治方法:1)清除田間雜草,切斷其食物來源和寄主;休眠期刮樹皮,剪除病蟲枝,減少越冬蟲卵;2)成蟲危害期,懸掛粘蟲板誘殺成蟲;3)化學藥劑防治,常用藥劑為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氰菊酯、甲維鹽等。可根據綠盲蝽實際發生情況,選用以上幾種藥劑進行復配,防治效果更好。
2 棗尺蠖
又名棗步曲、棗尺蛾;幼蟲主要為害棗樹嫩芽及嫩葉,在河北贊皇縣棄管棗園近幾年發生最為嚴重,蟲口密度較大時可將整片棗園葉片吃光,致使棗樹的生長嚴重受損,甚至造成減產或絕收。棗尺蠖在河北1年發生1代,越冬蟲態為蛹,越冬場所多位于棗樹樹冠下15 cm左右的表土層中;于翌年2月中下旬,其成蟲羽化出土,至4月上中旬達到成蟲羽化盛期。雌蟲羽化出土后,于傍晚或夜間上樹進行交尾,最終產卵于棗樹皮縫、老翹皮及嫩芽等處。棗尺蠖為害期通常在每年的4-6月。
防治方法:1)于冬季棗樹休眠期,結合施基肥深翻棗園或翻樹盤,將蟲蛹深埋殺滅。2)藥劑防治可用20%滅掃利乳油2 000~4 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全樹噴霧防治。
3 棗癭蚊
又名棗葉蛆;以幼蟲為害棗樹的嫩葉,被害葉呈筒狀縱卷,顏色多呈紫紅色,最后變黑枯萎甚至脫落。
棗癭蚊在我省棗產區一般1年發生4~5代,越冬蟲態一般為結繭的老熟幼蟲或蛹,多分布于樹體下的表土層中。棗樹萌芽時棗癭蚊羽化,成蟲交尾后將卵產在還未展開的嫩葉邊緣,卵數粒或數十粒成串排列。幼蟲孵化后吸食棗樹的嫩葉,造成該葉片縱卷,卷葉內有數條幼蟲,并且呈小白蛆狀。棗癭蚊為害盛期多在5月上旬,5月下旬到6月,幼蟲老熟,落地鉆入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1)在秋末或早春深翻棗園土壤,將棗癭蚊蛹和老熟幼蟲翻至深層土壤,使其不能出土上樹危害,可起到好的防治效果。2)萌芽后樹上噴施菊酯類藥物防治。
第一作者郵箱:taoliang9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