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4.2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30
1 興隆縣板栗產業的現狀
興隆縣是河北省板栗種植大縣,也是我國最早的板栗出口基地縣, 興隆縣的土壤、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板栗生長。20世紀80年代,日本與興隆外貿合作在半壁山村、孤山子村建兩個板栗收購站,在半壁山鄉的趙杖子村、藍旗營鄉的葦子峪村、八卦嶺鄉的草場村認定3個JAS有機板栗供應基地,當時興隆板栗作為“天津甘栗”的主產區遠銷海外。
2003年,興隆縣被農業部確定為“中國板栗之鄉”,2015年被省林業廳確定為“河北省果品(板栗)重點縣”,2016、2018年兩次取得京津冀果品擂臺賽板栗“果王”稱號。到2020年底,全縣各類果樹栽植面積達6.5萬hm2(98萬畝),呈現“南板栗、北山楂”的分布格局。板栗是興隆縣的第一大栽培樹種,總面積達到3.8萬hm2(56.8萬畝)、年產量6~8萬t、年產值7億元~9億元,平均667 m2產量100~150 kg、667 m2產值1 300~1 800元,基本上每個村都有板栗種植,其中長城沿線9個鄉鎮的125個村占資源總量的80%以上,栽培品種有燕山早豐(3113)、燕奎(107)、燕山短枝(后20)、燕紅、大板紅、燕興(大青桿)、東陵明珠、紫珀(北峪2號)等。
2 興隆縣板栗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生產環節中的主要問題
2.1.1 密度大 板栗屬于大冠型樹種,目前栽植株行距為3 m€? m的板栗園已嚴重郁閉,造成板栗產量低、栗果質量差、大小年結果現象嚴重。
2.1.2 品種雜 沒有確定的主打品種,造成興隆板栗沒有明顯的品牌特點。
2.1.3 地塊散 種植板栗的土地由于歷史原因,面積大小不一,分布比較零散,涉及若干戶主,難以組織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
2.1.4 效益低 目前板栗的粗放管理模式,農民板栗經營成本為4元/kg左右,每667 m2產值1 300~1 800元、效益600~800元,造成從業人員老齡化。
2.1.5 植保設施不完善 作業路、水利、公益性病蟲害測報設施少,病蟲害不能統防統治、內腐率高,果品質量安全難以保證。
2.1.6 土壤條件差 多年噴灑除草劑、施用有機肥偏少、造成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嚴重。
2.1.7 組織化程度低 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起到組織、引領作用。
2.2 經營環節中的主要問題
2.2.1 缺乏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帶動 目前,興隆板栗加工企業只有長城綠源、金利、韓式三家,年加工能力8 000~10 000 t,約占年均產量的13%,加工產品主要有甘栗仁、栗子雞、純正栗蓉等,絕大部分板栗由收購點代購代銷,不足以穩定產業發展。
2.2.2 企業與果農利益關系松散 我縣板栗加工企業由于產品單一、增值鏈條短,難以組織果農進行有針對性的生產,對生產貢獻率不高。
2.2.3 收購秩序混亂 2003年外貿解體以后,興隆縣板栗銷售環節無人管理,本地板栗通過收購點代購代銷賣給外地,山東、邢臺、密云等外地板栗又通過多種渠道進入興隆板栗市場,原來在興隆設點收購的“栗上皇” “多栗多”等大公司紛紛撤點,本地的收購點成為大公司的代購點,且具有定價權,而價格波動易造成買賣雙方關系緊張。
2.2.4 貯藏能力不足 全縣板栗冷藏庫總貯藏能力約6萬t,果農使用庫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縣板栗的話語權。
2.3 管理環節中的主要問題
2.3.1 產、供、銷脫節、政策效率不高 健康的產業是一個整體,需要把產、供、銷各個環節的優惠政策整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效率,不能由各職能部門分段管理。 2.3.2 宣傳力度不夠,消費者認知度低 在河北以外的市場,談起“京東板栗”就是“遷西板栗”,而興隆生產的“京東板栗”知者甚少。
2.3.3. 綜合性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有技術、有銷路、有境界”的產業帶頭人太少 縣級技術力量嚴重不足、鄉村級技術力量已經斷檔,不能有效組織開展技術培訓。
2.3.4 缺乏持續、高效的激勵機制 技術人員政務纏身,技術工作難以抓深抓透。
3 興隆縣板栗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興隆縣板栗生產、經營和銷售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希望能為興隆縣板栗產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3.1 在生產環節 1)以村級技術服務隊為主體的實用人才培育工程。加強鄉、村級專業化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由鄉、村一把手負責推薦“三類人才”,由縣林草局負責技術培訓,每個村配備1名公益性“技術帶頭人”,工資待遇不低于村干部。2)以果園作業路為重點的適度規模的高標準示范工程。每個村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建立一個面積為3.3 hm2(50畝)左右的高標準示范園,完善果園作業路、水利、病蟲害防治設施,樹上、樹下技術措施落實到位,讓普通果農能跟著學、跟著干。3)以質量安全為目標的病蟲害統防統治工程。由政府出資、服務隊管理,購置便捷高效的噴藥設備,對栗仁內腐、栗實象甲等普遍性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
3.2 在營銷環節 1)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每年收購季節,縣政府積極邀請主要板栗收購商,聽一聽他們對興隆板栗的意見和建議,制定比較穩定的收購政策。二是健全地方法律法規,成立專項維權隊伍,完善、規范市場秩序。2)加大對加工企業的關注力度。支持企業開發價值高、鏈條長的新特產品,吸納更多果農參與;鼓勵企業組建產、加、銷供應聯盟,督促企業統一使用“興隆板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培育龐大的營銷隊伍。一是加強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銷售市場的管理,嚴格貫徹原產地登記制度,杜絕外地劣質板栗進入興隆市場,確保從興隆縣出去的產品質量好、有源頭、可追溯。二是鼓勵合作社、企業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興隆果品”直銷店,對銷量千噸以上的直銷店給予優惠的融資政策。4)加大倉儲能力建設,確保優質果品能夠周年供應。一是支持果品大戶建保鮮庫。二是責成享受過補助政策的企業,拿出一部分庫容讓果農租用。5)加大對所有收購單位的管理。一是要求所有收購企業都要有一支專業化的技術服務隊,有自己的果品供應基地,與果農要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聯結機制。二是要求所有收購企業都要使用“興隆板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僅靠代購費經營的收購點要逐步取締。三是建立企業績效評價平臺,公開企業二維碼,方便果農對企業帶動能力評價打分。
3.3 在管理環節 1)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政治高度,把產、加、銷從頭到尾統籌起來。成立由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的獨立機構――興隆縣林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建1個果樹群、包1個重點村,把“果農的組織化程度、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水平”作為各級各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嚴格的獎懲機制。領導小組由書記、縣長任組長,辦公室主任由主管縣長兼任,工作人員從“產、加、銷”各職能部門抽調,每個鄉鎮配1名專職技術干部,每個村配1名公益崗帶頭人,工作關系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直接領導。2)形成常態化的調研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個季度要聽取各部門工作匯報一次,每年收購季節要深入基層調研、督導工作一次,走訪典型農戶和收購企業,確保調研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3)讓專業人員只干專業事。讓專業技術人員從繁瑣的行政工作解脫出來,僅以“示范帶動效果”作為他們的評聘標準。對技術過硬、出色完成崗位工作目標的給予重獎,把果樹技術崗位打造成讓一般人羨慕、讓優秀人員充分創造價值、依依不舍的崗位。4)把鄉土人才鍛造成提升品質的排頭兵。各村產業帶頭人一定要品德高尚,能組織、肯擔當。首先考慮從企業家和果農中選拔,實行聘任制管理;其次考慮從村干部中選拔,以產業帶動能力作為落實待遇的考核條件。5)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合力度,組建品牌“聯合社”。一個鄉一個聯合社,按統一標準組織生產,統一使用“興隆板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取締不發揮作用的空殼合作社。6)加大宣傳與品牌推介力度。一是制作專題片,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負責人在央視及主銷地介紹興隆和興隆果品;二是在興隆電視臺開辟“果園天地”專欄,每周一名鄉鎮長介紹本鄉產業發展,宣講各種惠農政策,宣傳各種先進、成功的管理經驗和模范事跡;三是深入挖掘產業文化,制作影像專題,通過央視、網絡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四是打造果品文化廣場,在交通干線顯著的位置設立宣傳碑牌,在果品主產區依托旅游產業建特色農家院,在招牌、裝修上體現果品文化,讓游客一進入興隆就感受到濃郁的果品文化氣息,感受果品大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