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解河北省冀東地區板栗疫病發病情況及發病原因,對不同區縣板栗疫病發生情況進行取樣調查,結果表明:板栗不同種質資源中,新11號發病率最高,映山紅發病最輕;不同樣地中,遷安市未發現板栗疫病;昌黎縣的板栗發病最為嚴重;遷西縣的板栗發病較輕;嫁接部位栗疫病發生嚴重,栗疫病與枝干溫度呈正相關關系,線性回歸分析板栗疫病發病的枝干臨界溫度為23.63℃。
關鍵詞:板栗疫病;病害調查;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S436.6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0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分布地域廣,在亞洲[1]、歐洲[2]、美洲[3]均有分布。隨著板栗種植面積的增大,病蟲害也隨之增多[4],其中板栗疫病對板栗危害嚴重,板栗疫病又稱栗胴枯病[5],是一種典型的世界性森林病害,該病害曾在歐美大肆流行,導致大面積板栗受到侵染[6]。板栗疫病主要危害幼苗、主干和枝條,發病初期枝干褪綠,病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后逐漸擴展包圍枝干,并向上、下蔓延,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7-8]。為了解各地板栗疫病的發病情況、嚴重程度及發病時枝干臨界溫度,本文對河北省5個區縣的不同板栗品種及種質資源進行病害調查,并利用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探討了板栗嫁接部位和枝干溫度與板栗疫病之間的關系,明確該病害發病時枝干臨界溫度,從而為板栗疫病的防控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本試驗于2021-2022年分別調查河北省昌黎縣、撫寧區、遷西縣、遷安市、遵化市5個區縣板栗疫病的發病情況。
1.2 調查種質資源 調查的板栗種質資源10份,包括燕麗、燕紫、燕寶、燕山早豐、東陵明珠、映山紅、新11號、撫寧8號、遷西42號、青龍45號。
1.3 田間發病情況調查 本試驗于2021年4月份采用隨機調查法對板栗疫病發病情況進行田間調查,每個地區各品種選取60株樹,每20株作為1個處理,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調查時,需記錄發病位置(嫁接口上方、嫁接口附近、嫁接口下方)、發病部位及健康部位枝干溫度。并計算不同地區種質資源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分析板栗疫病易感病部位與嫁接部位及枝干溫度之間的相關性,算出板栗疫病發病時枝干的臨界溫度。板栗疫病分級標準:0級:枝干均未發現病斑;1級:病斑橫徑占主干周長比例25% 以下;2級:病斑橫徑占主干周長比例26%~50%;3級:病斑橫徑占主干周長比例51%~75%;4級:病斑橫徑占主干周長比例76% 以上;5級:整株死亡。
發病率及病情指數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9]: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x該病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100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板栗疫病發病情況調查
2.1.1 板栗種質資源發病情況調查 由表1可知,所調查的10個板栗種質資源均有發病,其中新11號、燕麗、燕紫、燕寶發病率均達到60%以上,新11號發病率最高,高達83.34%;燕山早豐、青龍45號、東陵明珠和映山紅發病率均在26%以下,映山紅發病率最低為13.33%。從病情指數來看,新11號病情指數較高,為43.36,病害危害程度與其它各資源間差異顯著。
2.1.2 不同取樣地區板栗疫病的發病情況調查 由表2看出,遷安市的板栗未發現板栗疫病;昌黎縣的板栗疫病發病率最高、病情指數最高,分別為67.87%、24.85,且與其它各地區之間差異顯著;遷西縣的板栗發病情況較輕,發病率為9.33%,病情指數為3.33。
2.2 板栗疫病致病因素分析
2.2.1 板栗嫁接部位的栗疫病發生情況 于取樣地調查板栗嫁接部位的栗疫病發生情況由表3可知,除遷安市未發現板栗疫病外,其它4個區縣都有發生,秦皇島地區疫病發生嚴重,發病率在30%以上;通過對疫病發生部位調查發現,發病位置主要集中在嫁接口處。分析原因可能是板栗嫁接時造成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從而感染板栗疫病。
2.2.2 枝干溫度對板栗疫病發病情況的影響
2.2.2.1 板栗疫病發病率與枝干溫度的相關性 由表4可知,發病部位枝干溫度與板栗疫病發病率呈正相關,且達到顯著水平,相關系數r=0.697,由此可見板栗疫病的發生與枝干溫度高低有一定的相關關系。
2.2.2.2 板栗栗疫病發病率與枝干溫度的回歸分析 枝干溫度影響板栗疫病的發病程度,且與該病害發生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試驗以發病部位枝干溫度(x)與板栗疫病發病率(y)做線性回歸方程,其回歸方程為:y=6.393x-151.049,相關系數r=0.697,顯著水平P=0.017lt;0.05,由枝干溫度與板栗疫病發病率的回歸方程可知,板栗疫病發病的枝干臨界溫度是23.63 ℃。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對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板栗疫病發病情況進行了取樣調查,在取樣地中遷安市未發現板栗疫病;昌黎縣的板栗疫病發病率最高,且發病最嚴重;遷西縣發病較輕。不同種質資源中,新11號發病率最高且發病程度最嚴重;映山紅發病最輕。經調查發現板栗疫病在嫁接部位發生嚴重。據報道,馬良進[10]等對浙江省板栗疫病進行調查,發現板栗疫病在浙江省內普遍發生,其中義烏市黃山林楊毛坪板栗林嫁接的板栗樹發病最嚴重,這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宋曉斌[11]等通過調查發現陜南板栗疫病的發生與坡向、前一年冬季的降水量與極端最低溫度、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其中坡向對板栗疫病發生影響最大;曹光明[12]通過應用數量化理論I模型分析板栗疫病與生境和經營因素的關系,結果表明影響板栗疫病發病的主要因素為土壤A層厚度、土層厚度、經營水平,土壤質地對板栗疫病影響關系不大;而坡向對板栗疫病無影響。關于板栗疫病發病臨界溫度尚未見報道,本文利用回歸分析明確了枝干溫度與板栗疫病的發生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回歸方程為y=6.393x-151.049,相關系數為0.697;板栗疫病發病臨界溫度為23.63 ℃,為預防板栗疫病的發生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章繼華,何永進.國內外板栗科學研究進展及其發展趨勢[J].世界林業研究,1999,12(2):7-12.
[2] 賈恩卡洛·波努斯,歐洲的栗子業[J].植物資源與環境,1995,4(2):53-60.
[3] 柳 鎏.世界板栗業與21世紀我國板栗發展的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1999,14(1):91-95.
[4] 王 毅,張躍寧,宋曉斌,等.陜西板栗病蟲害調查與主要病害發生特點[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20(3):120-123.
[5] 李文輝.板栗疫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J].河北果樹,2014(2):51-52.
[6] 豐雪春.湖南不同產地板栗品種“鐵粒頭”對栗疫病的抗性研究[D].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0.
[7] 華寶松,王炳華,馮氣金,等.板栗疫病發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J].林業實用技術,2004(3): 31-32.
[8] 周守海.板栗疫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安徽林業,2008(2):49.
[9] 陳徐飛,廖佳興,牛亞捷,等.黑龍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實病害調查[J].中國果樹,2022(1):95-98.
[10] 馬良進,俞彩珠,應庭龍,等.浙江省板栗疫病調查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0,17(1):65-68.
[11] 宋曉斌,劉昭軍.基于數量化理論Ⅰ的陜南板栗疫病成因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 25(6):122-125.
[12] 曹光明.板栗疫病與主要生境和經營因素的定量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4,26(2):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