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滿足綠色食品的要求,本試驗選用4種植物源農藥進行了室內及田間防治板栗紅蜘蛛藥效試驗。結果表明,0.5%苦參堿AS1000倍和6%魚藤酮ME1000倍倍的防效最好,2種藥劑在施藥后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藥后14 d也有較好的防效,分別為90.86%、88.41%,建議生產上優先推薦使用;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倍和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倍的防效良好,其藥后3 d的防效可以達到90%左右,但藥后14€E韉防效分別降低到79.82%、78.81%,持效性一般。
關鍵字:板栗紅蜘蛛;植物源農藥;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6.6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06
板栗紅蜘蛛學名針葉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是危害板栗、麻櫟、栓皮櫟、槲樹等殼斗科樹木的主要害螨,廣泛分布于我國北方板栗產區[1]。近幾年板栗紅蜘蛛發生較重,已成為制約板栗生產的主要害蟲[2]。當前防治板栗紅蜘蛛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施用化學農藥[3],但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造成了害蟲“3R”等一系列嚴重問題[4],而植物源農藥所含的有效成分為天然產物,施用后在自然界中易被日光、植物或土壤微生物分解,很少在農產品和環境中蓄積,并且不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具有選擇性強、對人、畜及天敵毒性低等優點,被國際上公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農藥[5]。
本文研究了苦參堿、魚藤酮、印楝素、除蟲菊素4種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的室內及田間防治效果,以期篩選出高效、低毒、對環境友好的植物源農藥,為板栗紅蜘蛛的可持續治理及綠色食品的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田間試驗地設置在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實驗站板栗種植園,試驗地板栗品種為燕秋,樹齡均為5~8年,株行距2.5 m×3.0 m。
1.2 供試藥劑 0.5%苦參堿水劑、6%魚藤酮微乳劑(北京三浦百草綠色植物制劑有限公司);1.5%除蟲菊素水乳劑、0.3%印楝素可溶液劑(內蒙古清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試驗儀器 3WBD-16C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臺州市凱峰塑鋼有限公司)。
1.4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室內防治效果試驗 試驗選用4種生物藥劑,每種藥劑設置5個濃度梯度,在室內進行殺螨試驗,供試藥劑及使用濃度見表1。從田間采集紅蜘蛛危害中等程度的板栗葉片,帶回實驗室內備用,進行藥前基數調查,且葉片表面蟲口基數均在50頭以上,采用噴霧法將不同濃度生物藥劑均勻噴灑至葉片表面,并將葉片晾干后置于底部鋪有潤濕濾紙培養皿中進行保濕,每個處理3次重復。調查藥后24、48、72 h培養皿中葉片上的活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6]。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基數-藥后蟲口數)/藥前蟲口數×100
防治效果/%=(處理藥后蟲口減退率-空白蟲口減退率)/(100-空白蟲口減退率)×100
1.5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田間防治效果試驗 試驗于2021年7月20日在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實驗站板栗園進行,選用前期室內初步篩選出的殺螨劑及使用濃度。試驗設置4個藥劑處理和1個清水對照處理,共設置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供試殺蟲劑及使用濃度如表2所示。
施藥前進行蟲口基數調查,施藥后于1、3、14 d進行調查,統計蟲口減退率及防治效果。按照1.4計算公式進行統計分析。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SPSS 17.0 進行Duncan氏新復極差法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的室內藥效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不同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均隨著濃度升高而增大,0.5%苦參堿水劑1 000、1 500倍液藥后24 h,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分別為96.07%、86.99%,具有顯著性差異;0.5%苦參堿水劑500、1 000倍的藥后72 h,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均為100%,防效優異;0.5%苦參堿水劑1 500~2 500倍的防效達到86.08%~96.63%,防效良好。6%魚藤酮ME 500~1 500倍藥后24 h防效達到90.81%~99.37%,防效較好;藥后72 h,6%魚藤酮微乳劑500、1 000倍防效優異,均達到100%;6%魚藤酮微乳劑1 500~2 500倍藥后72 h防效達87.17%~98.03%,防效較好。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倍藥后24 h防效為85.91%,0.3%印楝素可溶液劑600~1 500倍藥后24 h防效均在63%以下;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600倍藥后72 h防效分別為95.60%、87.05%,且兩者之間差異顯著。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750倍液藥后24 h,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在64.00%~80.39%,防效一般;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500倍藥后72 h,防效分別為92.97%和84.67%,防效較好,且具有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4種植物源農藥的最佳使用濃度為:0.5%苦參堿水劑1 000倍、6%魚藤酮微乳劑1 000倍、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倍、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倍。
2.2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板栗紅蜘蛛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選用篩選出的4種植物源農藥的最佳濃度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由表4可知,0.5%苦參堿水劑1 000倍和6%魚藤酮微乳劑1 000倍對板栗紅蜘蛛防效最好,施藥后1 d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藥后14 d也有較好的防效,分別為90.86%、88.41%,且無顯著性差異;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倍和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倍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良好,藥后1 d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分別為78.30%和77.53%,速效性一般,但其藥后3 d防效可以達到90%左右,到藥后14 d的防效卻分別降低到79.82%、78.81%,持效性一般。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室內、田間對板栗紅蜘蛛藥效篩選試驗結果表明,0.5%苦參堿AS 1000倍和6%魚藤酮ME 1000倍的防效最好,2種藥劑施藥后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藥后14 d也有較好的防效,分別為90.86%、88.41%,建議生產上優先推薦使用;0.3%印楝素可溶液劑300倍和1.5%除蟲菊素水乳劑250倍的防效良好,其藥后3 d防效可以達到90%左右,但藥后14 d防效分別降低到79.82%、78.81%,持效性一般。所以最終確定植物源農藥0.5%苦參堿水劑1 000倍、6%魚藤酮微乳劑1 000倍防治板栗紅蜘蛛,防效最好,并且具有見效快,藥效時間長的特點,生產上可交替使用。
謝燕等[7]研究得出,苦參堿對葉螨有很高的毒殺活性,本試驗結果與此相符。熊忠華等[8]研究得出,0.6%苦參堿水劑2 000倍液處理的速效性最好,藥后1 d對柑橘全爪螨的防效就達到98.57%,0.5%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處理的速效性較差,與本試驗結果一致。本試驗中6%魚藤酮微乳劑1 000倍液田間防效較好,藥后3 d對板栗紅蜘蛛的防效為98.77%,盧潔等[9]在2009年進行的7.5%魚藤酮乳油750 mL/hm2處理對柑橘全爪螨田間試驗的防效較好,藥后5 d防效達82.19%,與本試驗結果相符。李紹萍等[10]報道了,800、1 000倍液5%除蟲菊素乳油對孔雀竹芋紅蜘蛛的防效濃度效果最好,防效可達90%以上,能有效防治孔雀竹芋紅蜘蛛;且5%除蟲菊素乳油藥后3 d和藥后5 d對孔雀竹芋紅蜘蛛的防治效果比藥后1 d略有下降,藥后7 d其防效大幅下降,降到80%以下,與本試驗結果一致。可根據板栗紅蜘蛛的發生情況,輪換使用0.5%苦參堿水劑和6%魚藤酮微乳劑,也可與化學農藥混合或交替使用,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又能延緩單獨使用化學藥劑產生的害蟲抗藥性和環境污染問題[11],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孫緒艮,周成剛,張小娣,等.針葉小爪螨的滯育研究[J].昆蟲學報,1995(3):305-311.
[2] 顧麗嬙,李朝輝.唐山市板栗紅蜘蛛防治試驗[J].北方園藝,2009(9):92-93.
[3] 肖云麗,汪玉平,程水源,等.我國板栗害蟲研究概述[J].環境昆蟲學報,2014,36(3):441-450.
[4] 李志遠.板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0):22-23.
[5] 張 興,馬志卿,馮俊濤,等.植物源農藥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31(5):685-698.
[6] 封云濤,魏明峰,郭曉君,等.三種殺螨劑對山楂葉螨的毒力評價[J].植物保護學報,2018,45 (3):640-646.
[7] 謝道燕,楊振國,柴建萍,等.8種殺蟲劑對朱砂葉螨毒力及家蠶的急性毒性比較[J].浙江農業學報,2018,30(3):420-425.
[8] 熊忠華,席運官,陳小俊,等.4種天然源農藥對有機橘園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3,35(1):97-101.
[9] 盧 潔,石冠超,覃桂聰.7.5%魚藤酮乳油對蔬菜蚜蟲和柑橘全爪螨的防效[J].長江蔬菜,2009(10):65-67.
[10] 李紹萍,趙明方,陳武榮,等.5%除蟲菊素乳油對孔雀竹芋紅蜘蛛的防效[J].北方園藝,2012(4):134-135.
[11] 王麗麗,倪壽山,欒炳輝,等.5種植物源殺蟲劑對葡萄園綠盲蝽的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效[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6,32(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