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1.5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14
興隆縣是以干鮮果品產業為主的山區縣,果品產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山楂產業又是果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興隆縣山楂栽培面積長年穩定在1.5萬hm2(23萬畝),總產量20萬t以上,主栽品種有燕瓤紅、燕瓤青、欒紅、大旺等。以加工為主的山楂栽培品種品種多、面積大,以鮮食為主的秋金星栽培面積不足150 hm2,2016年以來秋金星逐漸被市場認可,發展前景好,通過大樹改接秋金星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擴大規模,提高產量,滿足市場需求的目的,在現階段具有很高的推廣意義。
1 試驗園的基本情況及秋金星品種表現
1.1 興隆縣山楂概況 興隆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毗鄰京、津、承、唐4市,北緯40°17'~41°40',東經117018′~118°15'之間,是典型的受燕山山脈影響的溫帶季風型山地氣候,是山楂栽培的適宜地區之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更利于興隆山楂干物質的積累,使山楂的果膠、色素、可溶性糖含量與其他產區相比都有顯著提高,形成了興隆縣山楂味濃色美的獨特品質。
1.2 試驗園的基本情況 試驗園地址在興隆縣南天門鄉石廟子村南山果園,面積6 670 m2(10畝),原有栽培品種為燕瓤紅,樹齡20 a以上,株行距距3m×4m,樹勢偏強,管理水平較高。園區的地勢坡度為15°,陰坡面、壩臺地,海拔500m,酸性砂壤土,土壤厚度在60~70 cm,年平均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580 mm,年平均濕度60%,無霜期160 d。
1.3 秋金星在興隆縣品質表現 果實近圓形,果個整齊,果形端正,百果質量為720 g,最大單果質量8.1 g,平均縱徑2.36 cm,平均橫徑為2.48 cm,平均果梗長為1.52 cm,果點灰黃色偏大,分布均勻,果面亮紅色有光澤,果肉白色、粉紅色,肉質細膩,風味酸甜濃厚,適宜鮮食亦可用于加工,種核小、種核4~5個,可食率達到80%,維生素C含量61 mg/100 g,總黃酮含量640 mg/100 g。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成熟后不易落果。
2 改接秋金星過程
2.1 接穗采集 入冬后至萌芽前均可采集接穗,試驗用秋金星接穗,采集時間是2016年2月,采集地點是興隆縣興隆鎮西關村山楂種植園。平均樹齡15 a,樹勢強,處于結果盛期,采集過程中注意選用芽體飽滿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強壯枝條,共采集接穗2 000條,用保鮮膜包裹好,存放在果園地窖內備用。
2.2 改接過程 月中旬改接,準備材料有果樹剪、鋸、自制嫁接刀、滅腐新(甲硫·萘乙酸)和黑色果樹嫁接膜。采用劈接的嫁接方法,接穗下部削成楔子形,長度在3~5 cm之間,上寬下窄,里薄外厚,里面不帶皮層外面帶皮層(保留原有樹皮即可),接穗上部選留3個飽滿芽,接穗頂端剪口與頂芽間隔1cm以上,剪口處涂抹滅腐新(甲硫·萘乙酸)進行保護,根據樹冠大小每棵樹選留9~15個嫁接部位,均勻分布在樹冠周圍,選擇枝條粗度在2~5 cm之間且表面光滑無傷疤的地方嫁接,去除其他枝組只保留嫁接用枝組,用嫁接刀劈開砧木,將接穗插入砧木內,有形成層的一側在外,接穗與砧木外表皮貼合,接穗留白0.5 cm,最后用黑色塑料薄膜包裹好。砧木較粗大的,在切口兩側各插入1個接穗。
3 秋金星接后管理
3.1 檢查成活率及補接 試驗園嫁接成活率可達到98%。接后20 d開始檢查成活率,接穗上芽體飽滿且保持新鮮狀態證明接穗沒有失水,芽萌發并展葉證明接穗已經成活,如接穗干癟出現失水癥狀或者芽萌發后又干枯證明接穗未成活,此時應補接。
3.2 去除萌蘗 去除接口以下全部萌蘗,嫁接成活后分別于5月1、9、18日除萌共進行3次。
3.3 解綁和綁縛 接后45 d傷口愈合,愈合后解綁,解綁后待枝條長到40 cm時用支柱綁縛。
3.4 灌水施肥 4-6月如果干旱的話需灌水3次,新梢展葉后連續噴施葉面肥3次,每次間隔15 d,7、8月修筑排水溝,11月初澆封凍水。
3.5 摘心去葉 新生枝條長到40 cm時,開始摘心去葉促進分枝,立秋前后對沒有停長的枝條進行摘心。
3.6 病蟲害防治 嫁接當年注重防治蚜蟲、舟形毛蟲、銹病、白粉病。用吡蟲啉防治蚜蟲;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舟形毛蟲;用粉銹寧、多菌靈防治銹病、白粉病。
4 日常管理
4.1 土肥水管理
4.1.1 土壤管理 采用自然生草模式,雨季在行間追施氮肥,增加草的生長量,每年割草3~4次,每3年對全園進行1次深翻。
4.1.2 肥水管理 萌芽前澆解凍水,同時每株樹施復合肥1.5 kg;展葉后每間隔15 d進行1次葉面補肥,7月中旬前噴0.2%~0.3%尿素,7月中旬至8月底噴0.3%磷酸二氫鉀;秋季采收后施基肥,基肥用農家肥搭配生物菌肥。興隆縣春旱嚴重,5、6月根據土壤墑情灌水,7、8月果園內修筑排水溝,11月初澆封凍水。
4.2 整形修剪
4.2.1 夏季修剪 夏剪要去除萌蘗,疏除過密枝,短截徒長枝,光禿帶部位的枝條及時摘心去葉促進分枝。
4.2.2 冬季修剪 修剪要調整樹體結構,去除病死枝組,疏除過密枝組,復壯弱枝,抑制徒長枝,保留壯枝結果,培養光禿帶上的枝組,去除枝條上的干橛,山楂樹冠垂直投影內留枝120條/m2為宜。
4.3 花果管理 5月中下旬疏花,花序間隔15 cm以上,疏除受病蟲為害、發育不良及過晚開放的花序花蕾;6月中旬疏果,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噴1次920(赤霉素)以提高坐果率。
4.4 病蟲害防治 早春清園,刮除樹干老皮,將枯枝落葉和病僵果及時清理出山楂園或集中填埋,春季萌芽前噴灑清園劑,用石硫合劑清園要現用現配且不要和其他藥物混配使用。
山楂主要蟲害有蚜蟲、葉螨、舟形毛蟲、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滅幼脲、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農藥防治,還可以用殺蟲燈、性誘劑誘殺;山楂主要病害有銹病、白粉病、花腐病,常用粉銹寧、多菌靈、百菌清、三唑錫、甲基托布津等農藥防治。為避免病菌和害蟲產生耐藥性,農藥應交替使用。
5 經濟效益
試驗園大樹改接秋金星第2年見果,第4年產量667 m2達1 000 kg,第5年以后667 m2的產量穩定在1 500 kg,按市場價8元/kg計算,大樹改接秋金星5年后667 m2產值達12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