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631.1+9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2.020
近年來,葡萄酸腐病做為一種新的病害種類在生產上日趨嚴重,該病害既影響鮮食葡萄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又影響葡萄酒的釀造質量。為了探索葡萄酸腐病的發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方法,作者連續多年對秦皇島產區的葡萄園進行深入調查和藥劑試驗,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現歸納總結如下,供葡萄生產者參考。
1 發病時期、癥狀
葡萄酸腐病在轉色期前后至成熟期均可發病,在成熟期發病最重。發病初期果粒變為灰白色或淺白色,并呈現水漬狀軟腐,伴有明顯的醋酸味道,發病中期,果粒(穗)周圍出現多個粉紅色的醋蠅,在果實腐爛處出現灰白色的醋蠅幼蟲(蛆),并伴有大量的汁液從傷口處流出,套袋的果實出現“尿袋”現象(果袋下方出現深色濕潤),發病后期,腐爛的果粒出現干枯,只剩下果皮和種子;無核葡萄只剩一層果皮。果穗一旦感染酸腐病,就會呈現連續感染、腐爛的現象。發病嚴重的葡萄園,出現整穗葡萄全部腐爛,整個園子彌漫著醋酸味道。
2 發病條件
2.1 空氣濕度過高 高濕的氣候條件是果穗發病的首要條件,尤其是套袋的葡萄因果袋質量差而容易透水,果粒周圍的水分短時間內不容易散發,果袋內部濕度過高,易導致病害發生。
2.2 果實出現傷口 生產中各種原因造成的果皮傷口(裂果、果粒擠壓造成的傷口、雹傷及機械傷口等)均可導致果粒感染酸腐病,完好果粒基本不感染此病。
2.3 品種抗病性弱 個別品種對葡萄炭疽病和灰霉病抗病性弱(病斑處產生傷口),果皮薄(易裂果),容易導致葡萄酸腐病發生。
2.4 果園內有醋蠅存在 如果周圍果園因感染酸腐病而招引大量的醋蠅,易加重臨近果園病害的發生。
3 發病原因
該病害是一種真菌、細菌和昆蟲共同作用的綜合性病害,果實傷口暴露的果肉中含有一定的糖分,糖分在空氣中酵母菌的作用下發酵成乙醇(酒精),傷口和酵母菌的氣味吸引醋蠅前來取食葡萄的果肉,因醋蠅的身體上攜帶醋酸菌,導致果肉再次感染醋酸菌。醋蠅在傷口處產卵繁殖更多的幼蟲,幼蟲再大量取食葡萄的果肉,導致果粒腐爛,后期只剩果皮和種子,腐爛的果實會有酸性的汁液流出,汁液流到健康的葡萄果粒上會侵蝕果皮,造成果皮傷害,果皮傷害后形成傷口,又成為酵母菌、醋酸菌和醋蠅的侵染繁殖的場所,因醋蠅的繁殖速度快且傳播病菌的能力極強,短期內造成病害爆發流行。
4 化學防治
果實轉色前后,可噴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8%辛秀胺(辛菌胺醋酸鹽)水劑300倍液等殺菌劑和殺蟲劑配合使用,殺蟲劑可選擇10%聯苯菊酯2 000倍液、50%滅蠅胺可溶性粉劑2 000倍液等,間隔10~15 d,連噴1~3次。
果園中一旦發生葡萄酸腐病,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人工剪除病果粒(穗),再用80%必備400倍液+10%聯苯菊酯2 000倍液+50%滅蠅胺水溶性粉劑2 000倍液噴果穗,對于套袋的果穗,要先撤除果袋,再噴藥防治,并且要重新套上新的果袋,對病果粒(穗)、舊果袋進行集中深埋殺菌處理,再全園普遍噴灑1次殺蟲劑。
5 綜合防治措施
5.1 加強果園綜合管理,降低果園濕度 植株進行合理密植,創建合理的葉幕系數,合理控制葡萄產量,過度干旱后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避免園內積水,降低果園濕度,均能有效降低此病害的發生程度。
5.2 避免果實出現傷口 幼果期(封穗期前)合理疏除過密的果粒(或使用果穗拉長技術),避免果粒之間過度擠壓;合理使用激素,避免果皮傷害;避免機械傷口;冰雹過后要及時去除帶傷口的果粒等綜合措施均可有效降低葡萄酸腐病的發生。
5.3 降低醋蠅數量,減少傳播途徑 果實出現傷口后會引來大量的醋蠅,要盡早使用藥劑,將醋蠅防治在大量繁殖之前,會有效降低蟲口密度,防止過度危害;及時人工剪除帶傷口或腐爛的病果粒,減少醋蠅繁殖的場所,可明顯控制病害的發生程度。
5.4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酸腐病的品種,避免選擇果皮過薄、果粒過緊、易裂果、抗病能力差的品種建園,這些品種因容易產生傷口,所以容易感染葡萄酸腐病。
5.5 避免不同成熟期的品種進行混栽 早熟的葡萄品種在成熟期一旦發病,導致葡萄園內醋蠅的數量和病菌的數量增加,為晚熟的品種創造了發病的條件,容易引起晚熟葡萄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5.6 及時處理病果粒 近成熟期,在藥劑防治的同時,要對病果粒及時進行人工剔除,發病嚴重的果穗要整穗剪除,病果粒(穗)要及時清理至園外,進行深埋殺菌處理,嚴禁隨意堆在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