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寒假,我們幾個好友就跟著小黃一起去涼山的金陽縣,迎接在金陽支教的小諶老師——小黃的老公,順路到涼山深度游。
自從妻子小黃去大涼山支教后,隆昌進修校的小諶老師就有個夢,常常夢見自己也成了大涼山里的一位支教老師。但妻子去了會理關河支教,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實在離不開他。
妻子支教結束,他就迫不及待地申請去大涼山支教。看到他堅決的態度,組織上批準了他的申請。從此,涼山州金陽縣的崇山峻嶺間,就時時閃現著他的身影。
剛到金陽,小諶對一切都很陌生。雖然妻子小黃支教,他去接送過幾次,但每次都只是來去匆匆。如今身臨其境,他對一切都感到新奇,想盡快深入了解涼山、了解金陽。小諶剛一安頓下來,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小諶是進修校老師,他的任務是幫助金陽縣培訓在職老師,需要他們到各個學校去開展工作。
他對第一次下鄉記憶猶新。那是涼山州為了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而舉辦的鄉村教師課件制作相關軟件的培訓。凌晨,啟明星還掛在天上,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就帶領小諶和教育信息股的負責同志,分別陪同信息化工程師們到聯系的學校送教。由于鄉村學校硬件條件和網絡接入帶寬有限,工程師們從早上開始上課,一直上到下午6點過還沒結束,只能第二天繼續進行。此時已經沒有公交車回縣城了,他們只能在鎮上住一晚。教育信息股的同志突然想到他有個開公務車的朋友,可以問一下看是否有公務車在附近下鄉,順便捎他們回城,這樣可以節省住宿開支。他朋友回話還果真有一輛公務車在附近下鄉,但是還在加班檢查,可能要晚點回城,他們只好等著。誰知道對方加班到晚上10點才結束,等接到他們回到城里已經是第二天零點。他們只睡了4個小時便又起床下鄉了。第一次下鄉,小諶就體驗到了早出晚歸、忍饑挨餓的滋味。
后來只要下鄉,差不多都是這樣的行程,但看見那些鄉村教師求知的目光、掌握了知識的欣喜,小諶覺得很值,苦并快樂著。
在金陽,他們幾個支教老師要克服許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平時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時間做飯,就在一個學校搭伙,周末才自己做飯,對于平時在家不做飯的小諶來說,他采取的是能湊合就湊合,所以很快就瘦了。除了繁重的工作任務,他最放不下的是家里,離家幾百公里,不想家是假的。平時上班工作繁忙的時候倒不覺得,一旦閑下來就覺得寂寞想家了。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不加班的時候,他就到后山上找個信號好又安靜的地方,先跟老父親通個視頻,再打個電話給妻子。他不跟妻子視頻,怕賢惠的妻子發現他瘦了心里著急。
2021年9月16日,他剛到金陽不久,隆昌近鄰瀘縣發生了6.0級地震。因為第二天要下鄉,路途很遠,學校通知早上6:30集中乘車,所以他就設置了5:30的鬧鈴。結果在酣睡之中被手機不斷的振動吵醒了,打開手機一看才4:41,再看微信,竟然有300多條未讀消息,全部都在討論地震。他馬上搜索新聞,結果是瀘縣凌晨4:33發生了6.0級地震,頓時瞌睡就沒有了。因為他鄉下老家和瀘縣相鄰,而他年近八旬的老父親獨居在鄉下老家。
他連忙起身給老父親打電話,結果沒人接,他心頭一緊,趕緊重撥。直到第5個電話,才終于接了,他一下就沖口而出:“爸爸您怎么不接電話?”電話那頭老父親喘著氣說:“剛才地震了,搖得好兇哦!是瀘縣地震,震中距離老家不到10公里。”老父親喘著氣接著說:“我感覺沒搖后,就打著手電筒去房屋四周查看了一遍,房子沒事。剛進屋聽到電話響趕緊來接。本來想跟你打電話的,不過想到你今天要下鄉,要早起,就想等天亮的時候再打給你。”他聽后頓時鼻子一陣酸楚。
還有一年12月18日,那天是星期六,是小諶老師母親去世一周年忌日。他一早起床吃過早飯就來到后山上,對著家鄉的方向跪下,三拜九叩。這時電話鈴聲響起,老父親在電話那邊說:“今天是你媽媽的周年忌日,我準備了刀頭(祭祀的豬肉),煎了幾條魚,剛才到她墳上去燒了香回來。你不用擔心,我一直記著的!”想到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他再也控制不住淚水的奔涌。他怕抽泣的聲音影響父親本就低沉的情緒,趕緊掛斷了電話。
小諶老師還擔心妻子忙不過來。她才在會理支完教回去,本該好好休息一陣,結果他馬上又到金陽支教,把雙方老人都丟給了她。他知道妻子是個工作狂,在學校擔任教科室主任,還有六年級畢業班的繁重教學工作,常常加班。他心里很愧疚,但他堅信支過教的妻子是理解他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心愿,為大涼山的學生和老師們奉獻自己的熱情。
一對支教夫妻,在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支教路上攜手前進。他們知道愛我所愛,歲月無悔;知道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知道堅持用心去做,用愛心耕耘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