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是中江縣永豐鄉碉樓村一位普通村民。1989年,李兵與熊德雙的女兒熊會英結為夫妻,并在第二年生下了女兒,本應享受幸福日子的一家人卻在孩子出生一年后就面臨生離死別。妻子病故,面對亡妻年邁的父母,李兵毅然挑起家中重擔,悉心照料兩位親人的生活起居,即使再婚也對老人不離不棄。
2001年,前妻的母親病倒了,全身癱瘓。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王家秀堅強地選擇一起承擔老人漫長的治療過程和高額的醫藥費責任。“李兵和王家秀兩口子對熊德雙是真的好得沒話說,比親兒子親女兒對自己的父親都還要好!”這是每一個知道李兵家情況的人對他們的評價。也正因為如此,李兵一家一直都被當地評為“孝老敬老模范戶”。
“我會替你照顧好他們,放心吧!”
李兵不是熊德雙的兒子,王家秀也不是熊德雙的女兒,但是他們兩夫妻對待熊德雙盡心盡力。只因為李兵對亡妻熊會英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李兵贍養了熊德雙夫妻三十余年。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熊德雙原本有一兒一女。為了提高收入,熊德雙的兒子跟著同村人去貴州打工,結果三個月后病死在貴州。兒媳婦也在剛剛為熊德雙生下孫女后被接回了娘家。老年喪子的熊德雙兩夫妻成天以淚洗面,好在有一個懂事的女兒陪在兩人身邊。兩年后,女兒熊會英也成年了,認識了小伙子李兵。那時的李兵就是一個到處賣貨的“跑攤匠”小販,但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并在1989年結婚,李兵正式成為熊德雙家的女婿。婚后的小兩口雖然不富裕,但日子也是過得甜蜜,很快熊會英懷孕了,第二年家里就迎來了小生命,外孫女的到來讓熊德雙一家從喪子之痛中漸漸走出來。但是命運總是捉弄人,生完孩子的熊會英身體總是不舒服,在醫療條件有限的那個年代,她吃了藥也總是不見好,結果生完孩子的第二年就撒手而去了。
熊會英去世前拉著李兵的手對他說:“我這輩子能遇見你很開心,但是遺憾的是不能陪你再久一些。我最擔心的就是我爸媽,我哥病故,我現在也不行了。我只能把他們拜托給你了,希望你像照顧你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他們。”李兵握著妻子的手回答:“不管是為了你還是為了爸媽對我的好,我都會替你照顧好他們的,只要有我李兵一口吃的就絕不會餓著咱爸咱媽,你放心吧。”
妻子去世后,照料家里二老一小的重擔真正落在了他一人身上。地里的農活要干,尚在襁褓的孩子要管,年邁的岳父母要顧……大大小小的家務事千頭萬緒,都需要考慮周全。他忙得像個陀螺,為了補貼家用還要每天挑著上百斤的碗走幾十公里的路去賣。李兵的吃苦耐勞和辛勤付出,全家人都看在眼里。岳父愧疚地對他說:“李兵啊,我們家對不起你……”李兵當即接過岳父的話說:“爸,你放心,我答應過孩子媽一定會照顧好你們的。”
料理完妻子后事的李兵顯得很頹廢,周圍也都是閑言碎語,說什么的都有。“哎呀,這個李兵老婆也死啦,留下兩個老年人、一個奶娃娃三個累贅,肯定要不了三個月就跑了。”“不跑路,三個累贅哪個嫁給他,他才二十多點,難道不討老婆啊?”各種閑言碎語都只有一個意思,李兵要拋棄這個家跑路。可是事實卻出乎所有人意料,李兵不只是三個月沒跑路,三年也沒跑路,到如今已三十余年……
“李兵是我們的兒子,現在我們又多了一個乖女兒。”
轉眼到了1997年,李兵的女兒已經7歲,小姑娘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因為收入低,岳母又經常生病,李兵家里根本沒什么存款,面對孩子的學費李兵又犯了難。一百多塊錢的學費愣是找了兩家鄰居借才湊夠。因為這個事情李兵便和岳父岳母商量,他出去打工,這樣收入高一點,免得再出現女兒讀書都沒錢的情況,岳父岳母當即就同意了。李兵也沒有讓兩位老人失望,在成都打工每月300多塊錢的工資李兵要寄300元回來。
就這樣平靜的日子又過了幾年,時間來到了2001年,李兵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王家秀。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但是李兵很矛盾,他不敢將女朋友帶回家,怕岳父岳母會傷心,會多想,但這么多年的相處,李兵早已經將岳父岳母當作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他還是將王家秀帶回家見了岳父岳母。出人意料的是,老兩口熱情接待了這個女婿的女朋友,熊德雙對王家秀說:“李兵對我們好,我們也早已經把李兵當作了自己的兒子,現在我們又多了一個女兒了。”清楚了老兩口的想法后,李兵和王家秀很快就完婚了。
可是,命運卻總是作弄人。就在李兵和王家秀完婚后不久,岳母卻病倒了,全身癱瘓。剛剛結婚兩個月的王家秀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她對李兵說:“爸爸現在也上了年紀了,弄不動媽了,我就在家里照顧媽,你一個人出去掙錢就是了。”這一照顧就是八年,這八年,王家秀每天都給老人擦洗身子,甚至在炎熱的夏天,老人也沒長一顆痱子。在這期間也不是沒有人勸過王家秀,對她說的最多的就是一個意思:“你們兩口子和這老兩口又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你何必找個跳蚤在自己身上咬!”
每次聽到這種話,王家秀總是笑笑,也不反駁他們。因為她清楚丈夫李兵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之所以選擇和他在一起,就是因為他重情義、守承諾。在眾人的不解中,王家秀照顧著和兩夫妻都沒有血緣關系的公公婆婆和繼女。在自己的女兒李金紅出生后,王家秀依然對繼女視如己出。繼女每年至少買幾次新衣服,她自己的親生女兒李金紅就撿姐姐的舊衣服穿。李金紅大一點后經常找媽媽哭訴,為什么姐姐每年買那么多新衣服,自己卻一件也沒有。王家秀總是抱著女兒說:“小孩子穿了舊衣服才長得高,姐姐小時候穿的也全是舊衣服所以才長得這么高。”
“沒什么大不了的,都是我應該做的。”
李兵在外掙錢,王家秀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李兵夫婦真心真意對待老人,努力工作,小女兒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也漸漸懂事起來,四歲的時候她就能幫奶奶擦身體了。鄰居們都夸小金紅孝順,對爺爺奶奶特別好。現在李兵在家里修起了二層樓房,鎮上買了房子。大女兒也結了婚,有了一兒一女,接過了爸爸媽媽的接力棒,照顧起了老人,小女兒李金紅也考上了重點大學。
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為了完成對亡妻的承諾,李兵照顧岳父岳母三十余年。這三十余年的堅持,有李兵作為男子漢作為丈夫的擔當,更有現任妻子王家秀的接力和支持。
“我就是一個沒念過書的普通農民,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這沒什么大不了。”這是多么淳樸的話語!而說這話的人,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