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大高校的多個專業均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攝影課程教學工作的改革同樣勢在必行。實驗室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各大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工作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高校新型教育形式發展的重要措施。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攝影棚實驗室建設工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未能達到理想效果。對此,我們應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細致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加快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步伐。
當前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地加大,各大高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時,不僅需要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工作,同時要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的比例,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攝影教學是一門具有藝術、文化以及技術性的專業課程,其理論教學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攝影教學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設備的具體操作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能夠有效保障學生認識到真實的攝影設備,并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充分掌握攝影技能。而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攝影設備發生質的改變,數碼設備的應用逐漸取代了傳統攝影技術,以靈活、便捷、操作簡單的優點逐漸改變人們的攝影習慣。數碼攝影也成為當前高校攝影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通過傳統攝影設備與現代數碼設備的對比教學,使學生明確多種攝影技術的優缺點,加深學生對于攝影藝術的理解程度,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很大幫助。總之,高校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水準對學校攝影教學課程的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同時多種類、多層次的攝影設備操作教學保證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效果。
在高校攝影的教學工作中,通常情況下室內光線難以達到拍攝狀態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在攝影棚實驗室中安置光源設備,調整攝影棚亮度,降低因光線問題給攝影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打破攝影環境的限制,提升攝影教學工作的效率與靈活性。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規模需要根據學生數量進行布置,在通常情況下,攝影棚大小在30m2左右,長度大于6m,以保證在攝影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攝影人物變形的情況,便于在人物背后進行布光,攝影作品成像不會出現投影現象。攝影棚寬度布置不小于5m,以保證在兩旁部位進行布光設置時,不會對攝影教學產生影響,同時給特殊燈位要求預留充足的空間。攝影棚高度需要高于4m,以便于整體教學空間的布光設置。同時為保證攝影棚內無雜光,需要在攝影棚窗戶裝置灰色遮光布,墻面顏色以灰色調為主,地面鋪設深色木質地板。墻體設置自動化背景升降機,以此調換攝影教學背景。同時設置柔光、聚光等多種輔助燈光設備,創建多種拍攝效果。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除傳統的攝影設備之外,攝影棚需要配置相應的數碼攝像機,如佳能EOS1000D套機,并配備長焦鏡頭、廣角鏡頭、微距鏡頭、魚眼鏡頭;尼康D3300單反相機套機、尼康D810相機,配備標準、廣角、長焦、定焦等專業鏡頭。
我國的高校教育進程中,傳統的教育理念主要以理論教學工作為主,輕視實踐教學工作。即使在實驗室教學工作中,其相應的教學體系并不完整,實驗室利用效率較低,實踐教學工作進展并不理想,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時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現階段仍有部分高校受此類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攝影棚實驗教學工作仍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相應的教學內容與當今時代發展狀況不符,過于單一陳舊。教學模式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的形式,學生對于攝影設備的操作方式了解程度過低,實驗課堂缺乏學習活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學生在完成相應的攝影作業時,多采用數碼攝影設備,而課堂內容注重講解傳統的攝影技術,難以到達鍛煉學生的目的,不利于學生攝影技術的提升。
我國多數高校的攝影專業在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方面重視程度不足,投入的經費有限,導致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滯后,未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許多高校的攝影棚實驗室均是在傳統攝影技術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攝影設備以傳統照相機、放大機、沖洗機為主,甚至部分高校實驗室的教學項目僅限于黑白、彩色相片的拍攝、沖洗和放大,教學效率低下。同時,攝影器材屬于高度精密的教學儀器,并且更新換代的頻率較快,市場價格相對昂貴,所以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資金投入數額較大,各大高校的教學經費審核程序較為復雜,審批難度較大,資金難以在短時間內到位,相應的攝影教學應用的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應用傳統攝影設備教學嚴重影響專業教學活動。同時攝影設備的核心配件相對脆弱,容易損壞、老化,且造價相對較高,后期的保養、維護、維修費用較高,需要一定數額的資金保障。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不僅包括攝像設備,同時包括燈光、背景、道具等,攝影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儀器設備種類較多,需要整套實驗設備協調配合,此類設備同樣需要資金進行購買、保養、維修,以保證攝影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大一部分人對攝影專業具有一定的誤解,單純地認為攝影工作即進行照片的拍攝、沖洗、放大等,此類工作技術含量低且重復量大。而攝影棚實驗室的工作即為對相關的攝影器材、場地、背景進行管理,工作歸于簡單無聊,對于高素質人才缺少吸引力。在進行招聘過程中,攝影棚實驗室崗位難以引進先進人才,給實驗室的日常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同時,各高校對于攝影棚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不足,多數工作人員的待遇相對較低,且無缺少職稱評定、學習進修的機會,難以達到自我專業生涯的提升,工作的積極性較差,制約了攝影棚實驗室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高校攝影棚實驗室的師資力量薄弱,最終導致整體教學工作質量較差,難以發揮實驗室教學工作應有的效果。
我國的各大高校建設攝影棚實驗室,主要是針對校內的設計類、傳媒類專業學生攝像教學工作,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保證此類專業教學的教學、科研工作,應用時間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管理難度相對較小。由于在整體管理過程中,相應的管理制度并不明確,出現一定管理缺陷。例如其他專業的學生對于攝影棚實驗室的應用機會較少,相應功能未得到有效地開發,場地和相應的設備利用率較低,攝影棚實驗室的開放性較差,造成教學資源浪費的情況。而攝影棚實驗室的多個使用部門之間管理權限并不清晰,例如新聞、廣告、教育技術專業均有攝影教學課程,對于攝影棚實驗室的使用機會較多。但每個專業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場地、設備的要求各不相同,一旦出現設備故障問題,相應的責任、權力范圍相對混亂,管理難度較大。
針對高校攝影棚實驗室教學工作的優化,需要在教學內容與模式進行改進、更新,以此在短時間內提升實驗室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針對教學課程的創新,首先需要打破實驗室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這一教育理念,最大程度提升攝影棚實驗室的利用效率。從宏觀角度出發,強化高校攝影棚實驗室的管理,可由適當采用實驗室使用績效對教師進行年度審核,并進一步提升實驗室工作的信息質量。攝影棚實驗室的場地、設備、課程安排由專業人員進行統一管理,最大程度提升攝影棚實驗室的應用效率。根據高校的實際教學環境與學生綜合素質情況,合理改進實驗教學內容與評估方式,充分改善所有師生的教學、學習觀念,體現攝影棚實驗室教學課程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將攝影藝術與拍攝技術在實踐操作中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度領會攝影藝術的表達含義。同時,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創新設計,以某一攝影項目為載體,完成教學創新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校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需要校方加大實驗資金的投入,以此保證攝影設備能夠及時進行更新換代,符合時代發展需求。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碼攝影設備已逐漸取代了傳統攝像設備。即拍即取、操作簡單、攜帶便捷等優勢促進了數碼攝像的普及,高校攝影教學也逐漸向數碼攝影教學方向轉變。數字化攝影棚實驗室核心內容為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影像處理,不僅保證了攝影棚實驗室的信息化建設程度,促進實驗教學工作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保證實際教學效果。數字化攝影棚實驗室建設可結合攝影設備特點,搭建虛擬仿真攝影平臺,既保證了實驗室教學工作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同時降低了實驗場地空間、教學內容、專業攝影設備以及場景搭建等條件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性,并減少了現有攝影設備的損耗、破壞幾率,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實驗經費。教師在完成專業設備教學之后,適當講解手機拍攝技術,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并將生活中的細節作為拍攝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不僅需要適合的場地和先進的攝像設備,同時需要一支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實驗室教學隊伍。實驗教師是攝影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同時也是相關課程的開發者,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攝影專業并非是單純的“照相”技術,而是一門結合了藝術、文化以及技術的綜合學科,同時也是知識、設備以及技術更新速度較快的專業,要求攝影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藝術鑒賞能力,同時需要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和洞察力,以便于實時掌握該學科的最新發展狀況,及時進行教學內容更新。因此,高校攝影棚實驗室教師的選用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標準,必須嚴格進行專業匹配,保證其符合專業資質需求,并實行短期試崗制度,保證崗位工作適宜。高校領導需要加強對于攝影棚實驗室教師的重視程度,為實驗室教師提供崗位培訓機會,促進教師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給予實驗室教師同等職稱評定和職業晉升機會,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并有效激發實驗室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良好的制度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提升管理工作質量的有效依據。高校攝影棚實驗室是多個專業的師生共同使用,因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使用行為進行約束、管理,以保證攝影棚實驗的日常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對每個使用群體均進行明確的規定,如對應專業學生、應用頻率較少專業的學生、相應專業的實驗教師等,每個群體均履行各自的責任義務,以此保證科研、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針對在攝影棚實驗室的教學、活動、科研內容,需要制定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管理,如攝影設備的使用、場地的清潔保障、實驗耗材的應用說明等,以確保實驗室內的活動均符合管理標準。針對攝影設備的領取、借用,應制定詳細的借還制度,明確器材損壞的責任,降低因不良操作導致的設備損壞。
在高校攝影棚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工作中,領導者應加大重視程度,及時發現實質性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更新教學內容、設備,打造先進的實驗室教學隊伍,最終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為高校的教學以及科研工作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