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水務局,甘肅 張掖 734000)
在生態環境發展的過程當中,灌區是比較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開放性,可以為自然環境和各方面的資源提供系統建設基礎,是現代農業生產當中的重要保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灌區的管理工作應該站在科學的角度進行系統性的調整,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對各方面的數據進行全面的采集,針對數據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處理,從根本上提高灌區的管理效率和質量。
實現灌區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水資源,推動灌區管理工作向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灌區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應用信息化的軟件可以緩解資源緊張的局面。灌區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針對水資源,其中會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數據,信息技術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后續的統計,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數據庫的利用效率。針對農業的所有資源在進行調度的過程當中,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充分發揮水資源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經濟效益?,F階段,灌區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水資源的浪費情況比較嚴重,其中以節水灌溉最為典型,通過利用監控技術和預測技術,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積極的應用多媒體或者是有效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展現,有利于管理者了解灌區的用水情況和相關的信息,信息化系統在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會包括灌溉監控板塊和決策板塊。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以及農村的生活用水量都在大幅度增加,但是灌區可以利用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對于水資源不進行合理的調配,那么就不能滿足日后的正常用水需求。灌區也存在著水資源浪費的情況,整體的管理模式和過于粗放,灌水的技術也較為落后,這些都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傳統的灌溉方式在具體應用的過程當中,渠道的防滲率比較低,由于土地不平整以及水價杠桿機制不完善,這些都會導致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灌溉用水浪費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也加劇了灌區水資源緊缺的程度,灌區的測量水設施比較落后,大多數都是人工對水流量進行測速。灌區當中的渠系點比較多,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人工的測量并不能及時反映情況,時間間隔也比較長,這就使得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給供水調水的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有關于水資源調配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灌溉高峰期,遇到貧水年,存在一些群眾上訪隱患,影響到了社會的問題和發展,也制約了灌區的持續進步。通過降低水的生產成本,可以針對用水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針對具體的用水情況充分發揮水價杠桿機制,站在各種角度促進人們節約用水。測量水量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需要推動整個工作模式向科學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計算到判定面積。灌溉區主要是以農業節水作為工作的中心,通過對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開發,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對基礎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的方式進行創新和開展。
創建現代化的灌區節水工程,可以積極地引進現代化的技術,調整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解決灌區水資源供需緊張的問題。灌區的人們對于信息化工程建設具有比較大的興趣,相關的地方單位也比較支持,這些因素為工程的整體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灌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規模,無論是引水還是輸水都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工程體系,在渠道周圍可以建立測流站和管理設施,工作人員也需要積極的學習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形成更加穩定的測水量水網絡和管理系統。灌區在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積累了大量的測水量水經驗,整體的基礎設施已經具備了初級的規模。通過構建更為穩定的工作系統,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可以實現灌區的辦公自動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灌區的信息化管理建設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農業的生產信息質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灌區當中可以利用的資源有限,并不能真正的滿足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了進一步推動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需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引進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確??梢詫崿F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和最優化,推動灌區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
在資金比較短缺的灌區當中,重要的服務對象是針對農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當中,農業是基礎性產業,經過大量的調查可以發現,農業的局部生產力水平普遍不高,經濟效益也沒有達到質的提升。灌區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會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而資金短缺和人力資源有限是現階段灌區在建設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灌區的建設技術在推廣的過程當中,軟件技術的普及力度有所欠缺,大多數的灌區建設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會將硬件技術放在核心的地位,忽略了對于軟件的開發和利用,這也限制了灌區信息化的發展。大多數的灌區管理工作都處于露天的狀態,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無法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信息系統在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并沒有針對病毒建設與之相關的安防系統,這就使得信息很容易被竊取,不利于灌區經濟的穩定發展。
灌區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會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建設的周期比較漫長,蘊含的科技含量比較高,需要充分的調動社會各行各業的力量共同對灌區進行建設。在推動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政府是主要的支持力量,可以形成全民共同建設的良好投資格局,政府需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幫助灌區信息化建設,獲得社會的融資。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在整體開展的過程當中,公共財政所投入的力度是非常龐大的,占據整個投資比例的最大化。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政府資金的投入是主要的資金來源,通過加大力度對灌區信息化建設進行資金幫扶,可以為項目整體的建設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籌集模式。
經過大量的實踐可以發現,灌區信息化建設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需要積極的引進信息化技術,其中會包括傳感設備技術、計算機軟件、數據模擬仿真技術。針對灌區對水質進行分析和調查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應用GIS技術以及3S技術,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將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將信息化的子系統作為連接的關鍵點。灌區信息化建設工作在整體開展的過程當中,通過利用GIS技術,可以對標準的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積極學習先進國家的信息技術,以便于更好的服務灌區信息化建設工作。
灌區信息平臺在整體建設的過程當中,會包含計算機網絡、通訊和數據庫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開展相應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對這些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有效保障信息可以實現快速的傳遞。在構建信息化平臺的過程當中,數據庫所匯總的內容會包括一些基礎的建設情況,其中也會包括水文和地質方面的數據情況,整體呈現的是一種資源共享的狀態。信息保障體系在建設的過程當中,要進一步確保灌區網絡的穩定性推動基礎性內容的發展,避免出現雷擊或者是火災等相關的自然威脅,與此同時也要防止相關的設備被盜。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選擇相匹配的技術產品,將此系統連接成一個完整的數據庫,確保每一個子系統都可以展開協調的工作,充分發揮整體的效益。
灌區自動化檢測系統在整體建設的過程當中,引進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引進技術可以對整個工作的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也可以對子系統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大多數的系統建設還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無論是人力還是資金方面的投入還有所不足,為了進一步對工作模式進行規范,需要展開更加大范圍的試點工程。灌區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需要建立現代化的水量調配管理系統,確保可以根據動態的規劃方案對水資源進行調配,針對閘門進行動態性的控制,從根本上提高對水資源的調控能力,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建立測流站以及水文自動監測系統,整個系統在運行的過程當中會對水況進行自動監測,針對特定的區域進行自動的測流和取沙。通過建立實時遙測定點位置,可以對水位的數據進行實時獲取,利用主控計算機可以將數據存入到數據庫內。計算機計算的速度比較快,可以實現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工作體系,以便于可以及時掌握水資源的相應管理信息,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的科學調配。針對樞紐工程當中的全部閘門可以進行自動的控制,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對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精準的把握,確保給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應用,節約大量的水資源。自動控制系統所呈現的渠道是比較單一化的,通過利用太陽能可以將光能轉化為電能,通過蓄電池可以對能量進行存儲。GSM通信覆蓋的范圍比較廣泛,網絡的能力也比較強,克服了傳統的通信系統投資比較大的缺點,可以為遠程的監控設備提供更加有力的平臺。
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調配,從而可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灌區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通過應用信息化的調度系統,可以對整體的用水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監測系統在具體應用的過程當中,可以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一半,每年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實現的收益也會大幅增加。在支渠口水位對具體的水資源流量進行監測,確保可以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水沙的調度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減少在干渠當中的泥沙堆積量。在渠首水引入灌區的過程當中也會引入大量的泥沙,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解決就會造成輸水干渠道泥沙堆積,影響到過去的整體經濟效益。內容管理軟件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也會出具最佳的水沙調配方案,降低了灌區水沙清理的費用,提高了灌區的經濟效益。
自動化監測系統在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對灌溉排放的具體工作進行合理的調配,改善土壤的水分條件,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通過調節氣候的變化情況,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使得土壤具有較好的肥力,為農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改造中低產田的過程當中,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穩定性,促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群眾對于整個項目建設的監督力度,為群眾監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渠道。促進用戶和灌區建設的和諧關系,推動灌區管理向現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灌區信息化建設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圍繞灌溉管理的相應內容制定明確的實施方案。信息系統需要和灌區的具體工作進行結合,了解地方的種植情況和雨水的情況,針對不同區域的渠道作物都需要進行分析。加強對于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技術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推動灌區信息化建設穩定可持續的開展。灌區信息化建設工作所涉及到的內容繁多,在具體落實的過程當中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推動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過程當中,管理層面要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從根本問題入手,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結合灌區的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推動灌區向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