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華
我國是聯合國認定的“水資源緊缺”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25%,而且水資源分布也呈現出不均衡態勢,其中,西北內陸的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水資源總量的4.6%。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國將水利工程建設納入到長遠規劃當中,旨在利用水利工程控制調配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功能,來解決當前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進而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本文將著眼于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以及提升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績效,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采取的有效策略予面全面闡述。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灌溉、水資源調配等功能,特別在水資源調配方面,水利工程所體現的重要價值尤為明顯。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例,截至2020年6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輸水300億立方米,沿線受益人口達到6000萬。但是,受到管理機制、運行資金、主觀人為等因素的影響,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也暴露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各級水務管理部門應當制訂一套針對性強、實效性好的運行管理方案,在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同時,實現水利工程項目的最大化價值。
水利工程作為一項事關國家發展、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防洪減災、抗旱保苗、水資源供給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項目是否能夠安全穩定運行,與工程實際應用價值的體現密切相關。尤其在國家提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號召以后,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近年來,洪澇災害日漸頻繁,如果運行管理工作不到位,對水利工程的運行監督力度缺失,那么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將被削弱,進而在抵御和防治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時,也無法收到預期效果。第二,目前,我國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2億畝,而灌溉總水量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僅農業灌溉用水量便占據全國用水總量的61.4%,但是,高效節水灌溉率僅為25%左右, 這就說明在農業灌溉領域,人們的節水意識淡薄,灌溉浪費現象較為嚴重,這就給水利工程的功能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隨著我國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三廢的排放量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之下,水體污染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而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運行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凈化水體、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
雖然各級水利部門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運行管理機制,但是,受到人為干預等因素的影響,在制度實施和執行過程中,難以落實到位,執行效果也差強人意。以監督管理機制為例,為了對取水用水單位實施有效監管,當地水利主管單位實施了取水證政策,規定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日取地下水總量達到10000 m3以上的、水庫、水電站庫容量在1億m3以上的都需要辦理取水證。但是,一些用水單位為了逃避監管,少繳納用水費用,往往采取虛報或者謊報實際用水量的方法來掩人耳目,而監管人員在對涉事方進行處罰時,常常秉持一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以至于對涉事方并沒有產生懲戒的作用,進而在實際工作當中依然我行我素。
受到地域經濟差異化特征的影響,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每年用于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費用遠遠高于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此,這些地區在水利工程后期維護方面所需要的資金嚴重短缺,進而導致水利工程設備老化、工程使用壽命大幅縮減,這都給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帶來嚴重影響。尤其對于水患與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來說,如果運營維護資金不到位,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將逐步喪失,這就埋下了重大安全風險隱患,甚至給當地以及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我國既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擔負著國之重任,如果水利工程項目投入使用以后,無法正常發揮其使用功能,那么農田灌溉、水資源調配工作將無法正常展開,人們的基本生活也無法得到切實保障。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管理人員嚴重缺失責任心,管理意識淡薄,對水利工程運行當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小故障、小毛病不能及時予以化解和處理,以至于問題越積越多,最后引發大事故。比如任何一項水利工程在建成完工之后,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采取有效的維修養護措施,那么水利工程的局部區域將受到嚴重損害,甚至有可能引發水庫決堤、大壩沖毀、水工建筑坍塌等惡性事故,這就讓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國家也將承擔巨大的經濟損失。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擔負著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責,因此,要想提高運行管理績效,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首先,水務部門應當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運行管理機制,比如《安全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獎罰管理制度》等,并針對基層水利單位實行“三包三掛鉤”管理,即包水利灌溉、包工程維護、包水費征收,同時,根據基層單位的任務完成情況,將工作完成質量與崗位、工資、福利待遇掛鉤,進而來激發和帶動基層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各級管理人員應當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權限,明確“哪些工作需要馬上做、哪些工作需要重點做、哪些工作需要堅持做。”并對水利工程項目的運行情況進行定期巡視,發現問題應當第一時間予以處理和解決,以防止事態擴大。最后,水務部門應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建設監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制度條款,并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對制度內容進行了解和學習,以確保各項工作的展開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守。
水利工程在運行管理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各項使用功能才能得到切實體現。因此可以說,保障水利工程高效運行的一條有效路徑是后期運營維護資金能夠及時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水務部門應當進一步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在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廣泛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正確引導和鼓勵當地的龍頭企業以及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與后期運營維護。另外,水務部門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專項資金使用機制,并指派專業的審計人員與財務人員負責對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嚴格管控,以確保每一分錢都能夠花在刀刃上,進而為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已經在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中得到普遍推廣和應用,基于這一思想,水務部門的各級管理人員應當始終秉持“與時俱進”的態度,在實際工作當中,積極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載體,對水利工程的運行情況進行遠程實時監控與管理,這樣,既可節省大量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也能夠有效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進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美好愿景。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在于各項水利工程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因此,水務部門應當高度重視水利工程的日常運行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借鑒和吸納先進的管理經驗,并持續提升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在延長水利工程使用壽命的同時,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