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茗
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于城市功能區域的劃分和相應的建筑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越來越多的相關領域開始重視城市人文環境、人文與建筑的有機結合,通過科學布局城市構筑物,從而實現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和水平。為了滿足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需求,就必須結合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兩個方面,使其達到相輔相成的合作效果,并滿足最終城市規劃的科學需求。本輪將針對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結合方案進行簡要概述,希望能夠推動綠色城市的發展與建設。
隨著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在逐漸加快,隨著城市面積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對于城市的科學規劃與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能夠提高人們在城市中的居住質量和生活水平,就必須結合城市規劃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并實現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建筑的設計必須遵照城市不同區域的實際規劃和功能設計,而城市規劃也需要建筑設計來實現外在的統一和搭配,從而展現出城市的實際魅力。因此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同時注重兩個方面的結合與發展。在新形勢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導致了目前出現種種問題,需要尋求新的策略和方案來實現城市空間的合理運用,從而促進城市的建設發展。
城市規劃作為一項工程量較大,需要涉及多種因素的龐大工作,必須確保方方面面設計的合理性和整體把握,因此相關的城市規劃人員必須以建筑設計作為理論依據和參考,結合多方面共同因素,實現更加全面的規劃設計。例如城市中原有的建筑區域,老城區和具有當地傳統文化色彩的城市建筑,應該加以規劃和保護,建筑建筑設計的風格來實現城市不同區域的規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據現有建筑的設計和劃分,依托原有建筑,能夠更好地在城市規劃工作中實現區域的劃分。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制約因素是必須考慮的,那就是城市的區域規劃和設計。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參考所在城市區域的具體功能分區以及規劃,根據相關的發展目標和規劃要求,設計更加符合實際標準的建筑藍圖。尤其是在針對一些地標型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所在城市區域的功能分區、居民人口結構以及城市規劃面積等要求,同時還要符合樓群密度的相關要求。為了確保建筑設計的可行性以及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連續性,必須以城市規劃方案作為參考標準,認真閱讀城市相關規劃方案和規章制度要求,從而實現針對建筑設計的更為嚴格的約束。例如在進行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根據城市區域均勻分布狀況確定功能分區,并根據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建筑風格、外觀的設計,從而確保設計的建筑與城市其他建筑融為一體,更加展現出整體性的外觀形象。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也存在著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緊密關系,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建筑設計的風格和外觀樣式應該與城市環境整體實現協調一致,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確保城市區域規劃的相關理念和環境要求,在擁有古建筑或風景區的城市區域中設計建筑時,要更多考慮到文化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加入更多相關元素,從而實現建筑與城市整體的協調一致;另外,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也應該根據現有建筑的分布,實現具有更高效率的空間利用,根據原有建筑的布局狀況加以改進和完善,并最終實現城市建設的綠色化和現代化。
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機構缺乏科學嚴謹的規劃手段和流程,缺少城市規劃的預案,因此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規律性,受到個人主觀隨意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建筑規劃的過程中經常會導致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相關配套服務功能不完善等現象出現。除此之外,房地產商的建筑設計也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批復程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會導致城市建設的雜亂無章,極大影響建設水平和效率。
許多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城市擁有大量的文化古跡,這些文化古跡在很大程度上象征著一個城市的歷史底蘊,承載了一個城市的人文情懷,在城市形象宣傳和規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經逐漸成為了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但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會由于前期的城市規劃和實際建設要求,忽視了對文化古跡的保護力度,對城市中存在的老城區和建筑建設大規模整改和拆除,造成了對文化古跡的大規模破壞。這一現象產生的后果就是破壞了城市原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色彩,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壓倒了城市的人文情懷,講求效率和經濟利益至上的城市規劃無法容納舊城街區和歷史建筑的存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規劃的健康發展。
在進行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做出決策,享有決策權的往往是少數領導,而忽視了城市的公眾參與。城市居民作為城市的主人,理應擁有參與決策的權利,在城市規劃發展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求,提出相關的建議,這也是實現城市規劃民主決策的重要標志。由于部分地區仍然缺乏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導致大部分城市市民無法進入規劃的議程討論中,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缺乏公眾監督的機制。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督,導致出現了大量亂規劃、亂搭建的現象。
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將城市區域與建筑設計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通過整體性的宏觀規劃和布局,保證城市的各區域和各建筑之間形成聯系緊密的有機整體。這不僅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求,同時也是實現城市規劃高效率、高水平,切實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勢下優化城市規劃布局,需要考慮到更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城市區域功能設計、城市居民群體合理劃分以及搭建綠色城市等,這就要求相關的城市規劃管理者必須加強對整體性的把握和觀念的認識,保證建筑設計工作以城市規劃要求作為基礎,實現更加合理的融合設計。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城市規劃作為基礎,結合城市區域劃分的標準來實現建筑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設計,并根據所在城市區域的具體自然地理環境,例如在有名勝古跡和風景地標的區域,建筑設計應該盡量貼合當地的實際環境和形象,從而實現城市與建筑的一體化。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城市規劃的具體方面,例如城市公共交通的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的占用情況,從而對建筑的設計布局和外觀進行適配,更好的實現與城市規劃方向的有機統一。以重慶市的建筑設計風格為例,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很好地結合了城市規劃的相關內容,根據重慶市多山的地理特征,依山傍水進行建筑物的巧妙設計,并在其中搭配穿插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著重突出了重慶“山城”的特征,極大地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吸引程度,并在很快的時間內實現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求。
在進行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協調發展工作上,可以借助自然環境的有效融入,最終實現城市整體的有機統一。根據城市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風貌和人文環境,從而確定更加適應實際情況的城市規劃方案,并在此理論基礎之上進行建筑風格的設計。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外觀的美觀性和功能實用性上的有機結合,在保證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前提下實現建筑物功能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依托自然環境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運用綠色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一方面增加與周邊自然景物的有效融合程度,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建設綠色城市,節能環保的相關發展理念,推動城市建設向著更加健康環保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深刻把握兩者之間的聯系,利用全面系統的規劃方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共同實現城市建設現代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讓城市的建筑更加具有當地特色和獨特風格,從而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