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瑩
(廣州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2015年,國務院頒行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中國高效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的問題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近年來教學改革的重點,從2016年起,全國高校都設置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這一舉措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國家促進經濟轉型對大學教育提出的要求②,創新創業教育將成為驅動區域發展的新動力③。然而,這場變革該怎么變?變革的重點是什么?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該何去何從?與區域發展形成一種怎樣的關系呢?西方對此進行探討。
中國創新創業教育在20多年的發展中,分別經歷了三個階段:創業、創業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對應地體現在就業層面、素質教育補充的創業層面以及提上創業能力、創新能力的創新發展層面②。目前,中國創新創業教育已由早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作為內在驅動力,發展演變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行動導向③。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逐步上升到區域發展層面、國家發展層面。然而,高校在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困境。其一,高校創新教育實踐出現了一種“重創業、輕創新”的現象,這是對“創業教育”的誤解④?!爸貏摌I、輕創新”在實踐中,高校在對學生引導時注重“創業”的舉措,而不是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導致一大批學生空喊著“創業”的旗號,做了不少創業策劃書,也有少部分創業項目得以落地,但是只有少數得到生存發展。
高校和社會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平臺,高校向企業輸出實習生、畢業生,企業向高校輸入企業導師、企業課堂,這是高校與社會企業合作比較常見的模式。從企業的角度,這種模式解決了企業臨時的用工問題;從高校的角度,這種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實習、就業的機會。然而,這種模式不能達到“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的。雙方的合作難以達到較深入的程度,加上長期以來高校辦學模式脫離社會實際需求,導致整個社會缺乏“共同育人、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
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目前主要呈現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就業的研究嚴重脫節,從課程設置上,創新創業課程數量有限、類型單一,師資力量薄弱,支撐體系不健全⑤。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有學者介紹了美國創業教育的磁石模式、輻射模式、混合模式,指出中國高校創業教育要鼓勵多樣化發展模式⑥。還有學者提出要構建高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建體驗式教學實踐平臺⑦-⑨。有學者認為,高校應樹立學用結合的教育理念,打造校園優質“創客空間”⑩,從政策保障、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平臺等方面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讓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形成知識創新的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區域發展為依托。國外學者Anderson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發展進行深入探討,他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區域發展的戰略性工具,學術界、政府和企業等實體應朝著同一目標開展合作,增強社會的創業意愿。
Anderson對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并體現出創新創業教育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第一個層面,高校教育與創業動機的激發。Anderson提出高校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為學生提供機會、文化氛圍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因而,在大學教育中,教育與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第二個層面,高校教育與創業精神的培養。Anderson認為,創業意圖決定個人是否愿意去嘗試、努力程度以及執行力;創業取向被認為是一種創新、積極主動、敢于冒險、自主和具有侵略性競爭的傾向。高校創業教育影響學生的創業意圖與去向,從而決定了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精神。第三個層面,高校教育與創業能力的培養。Anderson強調高質量的人脈資本是開創事業很關鍵的因素,突顯出創業者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他還提到商業技能、創新能力、發展能力以及技術技能遷移能力是創業過程很重要的因素?。從Anderson提出創新創業教育的三個層面來看,創新創業教育要特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集合區域發展情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創業”;集合日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與社會資源的聯結,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與區域社會存在雙重供求關系:一是人才的供求,高校為地方發展培養創業人才,區域社會是需求方。二是資源的供求,區域社會提供創業教育資源,高校是資源需求方?。高校通過教育或培養創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開啟創業的進程,產生了初創企業或創業產品,從而促進了地區的發展。同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發展。通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雙創”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區域協同發展協作模式、課程設置以及區域建立支持保障機制等方面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依托和基礎。
中國雙創教育目標須更加注重雙創能力與素質的系統培養。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應“小步子”分階段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單純設置幾門創新創業課程,辦幾場創業比賽就能立竿見影。高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理性認識到“三個階段”:打破階段、重塑階段以及穩固階段。從創新傳統教育理念、關注地區經濟變化到對前期成果進行推廣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內容。樹立“大創業教育觀”,從“表層教育”的初級階段走出來,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縱向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全過程。橫向搭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良好溝通平臺,立足于高校,跟要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才能建立健全的機制,實現高等教育的創新性變革。
一些研究者充分肯定了區域發展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高校、政府、企業三者聯動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區域的發展,如圖1。在教育層面上,高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者,提出適應區域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提體系。在經濟層面上,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但企業只有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通過變革與創新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活動,從而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從社會層面上,政府是社會發展建設的引領者,通過政策的引導與支持,鼓勵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建設,并予以一定的政策優惠,還可以向高校及其畢業生業提供項目啟動經費的支持、政策的支持等,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駕護航,支持和鼓勵更多高校學生參與創業項目。通過高校、政府、企業三者的聯動,形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校、企”聯盟的區域協同發展模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檢驗,政府和企業依賴于高校輸送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人才,三者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協作促進區域發展。

圖1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模式
高校課程體系建設應該系統化、多元化,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隋姍姍等人認為雙創教育的課程設置應該系統化或模塊化。楊雪晴等人總結了德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出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具有多元化、跨學科、涵蓋領域廣泛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操作、企業精神等。在課堂開設上聯合政府、金融機構進行設計,遵循問題驅動的教學路徑,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然而,中國課程設計以高校教師為主導,有脫離社會發展、地方發展的現實情況。高校課程體系建設應該立足于區域發展,依托地方資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服務于地方發展。要以專業作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崗位創業的發展機會,提升未來崗位創造、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本身作為一種素質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營造適宜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軟環境,要著力解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完善保障機制。比如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的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創業資金資助政策等頗受關注,但在實踐過程中出現比較多的阻礙。由于各地政策執行情況存在差異,大學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未能完全享受國家稅務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還需要得到企事業、人力資源、投融資等方面相關政策的支持,以便進一步向縱深發。總體來講,高校、社會力量、政府尚未形成協同發展的創業教育支持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將在高校教育上引發一系列的變革,是推動大學教育模式的動力,更是推動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從區域發展的角度進行高校教學改革,將服務地方、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
注釋:
①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000(007):75-78.
②王晶晶,姚飛,周鑫,等.全球著名商學院創業教育比較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7):80-86.
③隋姍姍,錢鳳歡,王樹恩.中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基于國外經驗比較與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角度[J].科學管理研究,2018,036(005):105-108.
④王洪才,劉雋穎.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核心·難點·突破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61-63.
⑤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99-103.
⑥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34,(12):59-67.
⑦董世洪,龔山平.社會參與:構建開放性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0,(2):64-65.
⑧張育廣,刁衍斌.高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7,(6):61-63.
⑨洪柳.基于核心期刊和CSSCI數據庫文獻計量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8,v.29;No.147(04):131-136.
⑩蔣少容.創客文化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究[J].教育探索,2016,(9):79-81.
?張芳芳,賀志波.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7):118-120.
?劉毅.“互聯網+”時代本科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2):85-86.
?李勉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發展及構筑策略[J].教育評論,2017,(7):74-77.
?Anderson,Joao J.,Carla,2017,Enter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facilitato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ise Development.
?黎勇,崔延強.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與區域社會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00(012):34-40.
?吳學松.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5).
?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000(007):75-78.
?楊雪晴,崔錦銘,張紫璇,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基于文獻綜述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8,000(022):172-173.
?孫斌.區域經濟視閾下社會參與高校創業教育的探討[J].當代經濟,2020,No.515(11):128-130.
?敖永春,張振卿,陳瑞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實踐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