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中國鍛壓協會
鍛壓即金屬塑性成形,也稱金屬壓力加工。鍛壓行業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行業。鍛壓通常指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
其中鍛造是指在加壓設備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鑄錠產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變形,以獲得一定幾何尺寸、形狀的零件(或毛坯)并改善其性能的加工方法。
可以這樣理解,鍛造就是將金屬棒材、線材、板材、鑄錠或塊金屬加熱或不加熱,在力(能)的作用下成形的一種加工方法。俗稱:打鐵。鍛造屬于金屬塑性成形,大都是體積成形,是指利用鍛造設備上的錘頭、砧塊或模具,對金屬坯料施力產生塑性變形。根據鍛件的尺寸和形狀、采用的工模具工裝結構和鍛造設備的不同,鍛造分為自由鍛和模鍛,鍛造出來的產品稱之為自由鍛件和模鍛件。
依據統計,80%以上的特鋼,以及大部分的優質工具鋼(也含特鋼)都要經歷鍛壓加工方能成為機械零部件。鍛壓不僅僅能改變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也是節材和降耗的重要手段。如果不經過鍛造,直接用鋼錠、鋼坯和鋼板生產機械零部件,不但無法保證質量,大量的材料都要被變為廢鋼而回爐。因此鍛壓的能耗和排放應放在制造業整個大環境中進行單獨指標考核,不能簡單地加以限制,作為低端制造看待。
鍛壓是制造業五大基礎工藝,但基礎不是低端。把制造業“初級化”,把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等基礎產業“低檔化”;把新業態(或新產業)推崇為“高端化”,這是對制造業不夠了解,特別是對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等基礎產業的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曲解。制造業中,同一時期存在的產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應歸類為基礎和非基礎產業,傳統型和新型產業。任何新產業都是在傳統產業基礎之上發展的,是以基礎產業作為支撐的。起基礎作用的傳統產業可能在發展中變化,但永遠不會消失。
一個發達國家,必須要有先進的制造業;一個強大的制造業,必須有一個堅實的機械制造業;一個優秀的機械制造業,必須有一個發達的鍛壓行業支撐。美國之所以獨霸全球,就是有一個處處領先的制造業(如:飛機、汽車、航空、航天、核能、造船、互聯網、電子元件等各行業美國都是領頭羊);德國(包括歐洲)和日本在許多機械制造業領域處于世界第一,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鍛壓行業。
總之,鍛壓行業是制造業的基礎。它需要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將先進的原材料加工成精密耐用的金屬成形零部件,為先進制造業奠定基礎。因此鍛壓行業不可少,而且能耗和碳排放也不能套用制造業的平均指標,政策制定時需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和計算,得出符合行業實際的控制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