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新時代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

2023-01-03 06:58:39張三元
探索 2022年5期
關鍵詞:生活發展

張三元

(武漢工程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共同富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新主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標識。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1]9。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以來,共同富裕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研究成果井噴式增長,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相關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共同富裕的探索歷程和基本內涵;二是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和實現條件;三是共同富裕的實踐方式和評價指標。這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共同富裕的價值理想問題,包括其核心價值[2]、價值維度[3]、現實價值[4]、重大價值[5]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關研究較少關注共同富裕中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或者說很少從共同富裕的主體維度討論共同富裕的價值理想問題。盡管已有學者提出“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價值目標”,“要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指向的新時代共同富裕觀”[6],從而展陳共同富裕的價值理想,但一方面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新時代的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有著時代的規定性,需要從新時代這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階段出發理解共同富裕中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共同富裕的基本問題是人的需要與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同富裕即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體現了人類的終極理想。新時代的共同富裕與未來理想社會的共同富裕是有差別的,前者只是后者的初級階段。但在本質上,“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7]。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或根本價值指向是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又構成共同富裕的表現與確證。就此而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則是“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或“一切人的全面發展”的當代形態。因此,以唯物史觀為基本視域對共同富裕進行深入考察,科學把握其時代內涵和實現方式,以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共同富裕,便成為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必然要求。

1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價值理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追求的共同富裕,既與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富民”思想有本質不同,也與西方社會虛幻的“共富”理想有根本區別,還與馬克思、恩格斯倡導的“所有的人富裕”[8]200有程度上的顯著差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共同富裕:“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7]這種共同富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顯著標識,其根本價值理想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1.1 “富有的人”是“全面發展的人”

盡管新時代的共同富裕不是“所有的人富裕”,但只有在“所有的人富裕”視域中才能理解和把握其真義。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所有的人富裕”與“一切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甚至可以認為“所有的人富裕”就是“一切人的全面發展”。“所有的人富裕”即“共同富裕”的意思,但與今天我們所講的共同富裕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而是終極意義上的共同富裕。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提出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概念“富有的人”。這里可以將“富有的人”和“全面發展的人”即“人的全面發展”做一個比較。“富有的人”是有“豐富的需要”的人,“富有的人同時就是需要有人的生命表現的完整性的人,在這樣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實現作為內在的必然性、作為需要而存在”[9]194。與此同時,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偉大理想,認為未來社會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10]683。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有全面而深刻的論述,概括起來,其實質是指“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9]189。對比兩個概念的本質規定,不難看出兩者的內在統一性。在一定意義上,“富有的人”即“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富有的人”是正在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新時代追求的共同富裕不是“富有的人”,但“富有的人”是其必然趨向。因此,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具體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共同富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以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共同富裕的發展方向。盡管共同富裕與“富有的人”或“人的全面發展”有程度上的顯著差異,卻是通向“富有的人”或“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經階段、堅實一步。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先富帶動后富—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呈現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邏輯。二是人的全面發展既是文明發展的新階段,也是一個不斷推進的實踐運動,而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從解決溫飽—小康社會—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戰略,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2]的總體性目標,共同富裕的內涵不斷擴展,越來越趨向于人的全面發展。甚至可以認為,在新時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幾乎是同一個概念,表征著同一個發展事實或歷史進程。因此,需要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把握和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與中國傳統社會的“安民”“保民”“利民”“富民”思想盡管有相通之處,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旨趣,而是以擺脫“人的依賴關系”和“物的依賴性”從而趨向“自由個性”的歷史行動。在這個過程中,生產力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個人只能“在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容許的范圍之內取得自由”[13]507。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從純粹物質生產力的角度來理解生產力。生產力雖然主要是指物質生產力,但它是一個總體性范疇,是指“一切生產力”,即“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14]176的總和。只有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的高度統一,才能造就“富有的人”即“全面發展的人”。

1.2 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質力量新的證明

人的需要是不是人的本質,理論界一直存在著爭論。有學者認為,需要是人的本質,而且比“勞動是人的本質”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兩個界定在內涵上更深刻、在外延上更寬泛[15]。也有學者指出,將需要歸結為人的本質泛化了人的本質,抽掉了人的本質中的社會性及其在階級社會中的階級性,因而需要不是人的本質[16]。的確,馬克思說過“需要即他們的本性”[13]514,但沒有說過“需要是人的本質”。實際上,馬克思曾直接或間接地將“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質”作為同一個概念加以使用。如馬克思說:“勞動滿足了人的需要,從而物化了人的本質,又創造了與另一個人的本質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17]37因此,在理解人的本質時,不能缺少需要這個重要維度。恩格斯就批判過:過去的哲學“習慣于用他們的思維而不是用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18]557,從而淪為唯心主義世界觀。人的本質是一個立體結構,是一個復雜的體系,需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甚至是核心內容。從需要來理解人的本質是“新唯物主義”的內在要求。在“新唯物主義”的視域中,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和無限豐富的趨勢,既是人生存的基礎,也是人發展的證明。因此,“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豐富性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從而某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某種新的生產對象具有什么樣的意義。人的本質力量得到新的證明,人的本質得到新的充實”[9]223。在這里,人的本質或人的本質力量主要通過“某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某種新的生產對象”表現,但其根源于“人的需要的豐富性”,而“人的本質力量”則是指“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即生產勞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將“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提升為“自主活動”,集中體現了人的本質或人的本質力量。

共同富裕的主體是人,創造共同富裕的主體也是人。當然,這個人是“全體人民”,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些人。人民是歷史的主人,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當然也應該是社會財富的享有者。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自主活動與物質生活的生產相分離,顛倒了原本的物質生活從屬于自主活動的關系,物質生活成為目的,而自主活動則淪為手段,因而生產勞動“現在是自主活動的唯一可能的形式,然而正如我們看到的,也是自主活動的否定形式”[9]580。當生產勞動成為“自主活動的否定形式時”,便呈現為“勞動異化”——生產勞動從對人的本質的確證異化為對勞動者的奴役。“異化勞動”只能造成勞動者的“極端的貧困”——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為資本家建造宮殿,卻為自己生產棚舍,因而絕不可能導致共同富裕。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勞動成為自主活動的肯定形式,“成為吸引人的勞動,成為個人的自我實現”[8]174,才能實現真正的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守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確立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其主體性不斷增強,生產勞動雖然仍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卻開始成為自主活動的肯定形式。在此意義上,共同富裕只能是人民群眾自主活動的成果,從而表征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本質力量。

1.3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目的,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8]200;列寧指出:社會主義“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19]356;毛澤東強調:社會主義“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20]495。這實際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曾在一段時間里認識并不完全清楚。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是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1]373“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和“社會主義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是統一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帶來的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嚴重的兩極分化。只有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中,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共同富裕才成為可能。共同富裕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巨大優越性。在生產力的維度上,共同富裕之所以可能,就在于社會主義能夠創造更大更高的生產力,能夠做好做大“蛋糕”。在生產關系的維度上,共同富裕之所以必然實現,就在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能夠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確保分好“蛋糕”。因此,“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21]110-111。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最大成就是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所以新,根本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以共同富裕為重要目標,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方向。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其一,在資本邏輯中資本是目的,人是手段,由此推動的現代化是資本的現代化。在人本邏輯中,這種被顛倒的目的和手段的關系被重新顛倒了過來:人是目的,資本是手段。因此,中國式現代化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重要目標,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而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鮮明的文明邏輯。其二,資本主義現代化追求的是單一的物質文明,物質利益至上。雖然資本主義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和物質財富,但這是一個“物質”的世界,強大的“物質”力量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宰制著一切,人的主體性被吞噬、被取消,人被物所控制和奴役。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四個現代化”提升為“全面現代化”,追求的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從而彰顯出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特質。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現代資本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而共同富裕構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標識。

1.4 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在要求

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密不可分,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是兩者都以人的需要為內容。共同富裕以美好生活需要為指向,美好生活則以美好生活需要為根底,其落腳點都是需要。二是兩者都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美好生活需要都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統一性。習近平在談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時,往往將其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聯系在一起。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都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或者說都表征著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樣態。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將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等同起來,認為共同富裕就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就是共同富裕。這種理解是有道理的。但實際上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差別的,不能完全等同。一方面,雖然都以人的需要為內容,但兩者在需要的層次上存在著差別。盡管共同富裕中的需要呈現出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特征,其內容由“物質生活的富裕”上升到“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但強調的主要是公平正義,即財富的合理分配。美好生活雖然以“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為基礎或表征,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彰顯了人民的主體性和幸福感,體現了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的狀況。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側重于對財富的“占有”,美好生活則將財富看作或僅僅看作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如果說共同富裕主要是“寫實”,那么美好生活則是既“寫實”又“寫意”,體現了明顯的精神特質和人文因素。

因此,共同富裕不等于美好生活,只是美好生活的一個條件,當然是一個充分必要條件。也就是說,美好生活必須以共同富裕為前提,而共同富裕則以美好生活為目標。道理很簡單:沒有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富裕,美好生活就是一句空話。物質生活是人們“創造歷史”的基礎,精神生活是人們“按照美的規律構造”的前提。因此,在理解、把握和追求美好生活時,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物質主義。單純的物質生活富裕不可能使人走進美好生活,而是相反,使人成為馬爾庫塞等所指認的“單面人”或“畸形人”。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前就是一個物質上的“豐裕社會”,但“死于食物太多的人比餓死的人還要多”[22]2。西方福利國家也以物質上的“高福利”而享譽世界,但物質主義帶來的不是人的全面發展,而是精神上的空虛與頹廢。二是精神上的烏托邦。與美感相似,美好生活具有主觀性,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但它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東西,而是以強烈的現實性為基礎的,是主觀性和現實性的統一。脫離了現實生活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幻想。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立足于日常生活之中,展現出美好生活的現實性、超越性、創造性和全面性,從而使人實現一種更高層次的占有——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占有人的本質,使人的“自由個性”得以發揮。

2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以共同富裕為目標,首先得厘清何為共同富裕,即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有哪些,亦即在哪些方面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西方社會,共同富裕主要是物質層面的,如亞里士多德就認為富裕涉及榮譽、錢物和財產的分配。這是西方的傳統,也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根柢。而在唯物史觀中,共同富裕具有豐富的內涵,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新時代的共同富裕不是人的全面發展,而是通向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梯,因而只有在人的全面發展的視域中才能揭示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從而使追求共同富裕成為人們高度的實踐自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2.1 以人的需要的不斷豐富與滿足為實質性內涵

需要是人的本性。需要的不斷豐富及其滿足構成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質性內涵。沒有豐富的需要結構,人就不可能超越單一的需要,就不可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因此,“人的富有”和“人的豐富的需要”是同一的。這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基本視域。追求共同富裕,必須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需要。這里所講的“豐富的需要”不是馬克思所講的“豐富的需要”,而是馬克思所講的“豐富的需要”的當代形態,具有時代性、相對性,是發展中的“豐富的需要”,是正在生成中的“需要的廣泛性”。

共同富裕以全體人民豐富的需要及其滿足為發展方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1]66。或者說,共同富裕的實質性內涵是人民需要的不斷豐富及其滿足。這與馬克思倡導的“每個人”或“一切人”的全面發展在價值指向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又存在著程度上的顯著差異。這里,需要澄清兩個基本問題。其一,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化。共同富裕要解決的是“少數人富裕”或“一部分人富裕”乃至“多數人富裕”的問題,即消除兩極分化的問題。消除兩極分化不是要消滅貧富差別。如果認為共同富裕就是要消滅貧富差別,那是一種誤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相適應,貧富差別不可能被取消,但必須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防止兩極分化。因此,共同富裕是有差別的、相對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其二,共同富裕不是均質化。共同富裕意味著全體人民都有豐富的需要,但并不是每個人的需要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量還是質,每個人的需要都是有差別的。每個人的生活境遇、興趣愛好、發展方向甚至審美情趣不同,其需要也就不同。

人的需要是具體的、歷史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需要以及滿足需要的手段是不同的。需要的豐富及其滿足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顯見的事實是:由于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9]531-532。也就是說,共同富裕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逐步達成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共同富裕也不例外。正因為如此,共同富裕有程度的不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我們經過了長期奮斗。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再到馬克思“富有的人”,是一個不可改變的歷史進程,但絕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而是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的,需要艱苦奮斗、久久為功。因此,實現共同富裕既要有信心、有緊迫感,又要有底線思維、有危機感,面對困難和挑戰,腳踏實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2.2 以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為具體目標

在人的需要中,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永遠是最基本的。作為“生命存在物”,人的存在以物質生活為前提;作為“社會存在物”,“創造歷史”是人的本質呈現,而要“創造歷史”,就“必須能夠生活”,即“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9]531。一個淺顯的道理是:“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9]527但人是一種總體性存在,不僅是“生命存在物”“社會存在物”,還是“意識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因而,在物質生活的基礎上必須有精神生活。正是由于有精神生活,人才與世界萬物區別開來,才有對價值和意義的追尋,才有人的全面發展的遠大理想。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彼此分立、各不相干的,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因而,精神生活以物質生活為基礎,又賦予物質生活以價值和意義,從而引領物質生活。在任何時候,物質生活都是第一位的,是全部生活的基礎,但一方面從來沒有純粹的物質生活,物質生活中總是包含著道德、文化的因素,另一方面精神生活也不可或缺,人與社會越發展,精神生活就越重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猶如肉體和靈魂的關系,沒有物質生活基礎的精神生活是虛幻的,沒有精神生活的物質生活是沒有意義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的不斷發展,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斷凸顯。只有精神生活的引領,物質生活才能彰顯出深刻的意義來,才能達致人自身的高度和諧,從而推動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富有”是“物質的和精神的富有”[9]192。

改革開放之初,雖然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共同富裕主要是指物質層面的。鄧小平在談到共同富裕時,強調“先富”帶動“后富”,這個“富”主要是指物質上的富裕。這是符合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在“落后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下,人的溫飽問題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溫飽問題不解決,人的生存就是一個問題,就談不上高尚的精神生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著力點始終放在這上面。隨著新時代的蒞臨,脫貧攻堅從“啃硬骨頭”到“圓滿收官”,絕對貧困在中華大地上得以消除,共同富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既包括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顯然,這不是“物質文化生活”的簡單升級版,而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性創造。解決溫飽問題是小康社會的目標,“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則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樣態。只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才能擺脫“人的依賴關系”和“物的依賴性”,從而趨向真正“富有的人”即全面發展的人。

2.3 以人的創新創造能力為真正的財富

富裕與財富密切相關。富裕即充分占有財富的意思。在傳統社會和現代資本文明中,財富主要或僅僅是指物質財富。但在唯物史觀中,財富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不是單純的物質財富。只有如此,才能正確理解“物質的和精神的富有”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這一重要命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又往往構成或表征著“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因而“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8]200。這正是唯物史觀的深刻之處。“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即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亦即人們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的能力。馬克思明確指出:“我們的能力是我們唯一的原始財富。”[8]541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是既定的,而是被創造的。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就是人們創新創造的過程。也就是說,真正的財富并不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本身,而是人們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能力,因為“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9]520。這種能力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是主客體對象性關系建立的前提和表征,從而構成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和核心。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能力特別是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富有的人”是“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在面向“富有的人”或“全面發展的人”的歷史行程中,“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13]330。因此,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是指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生產力,即“所有個人”都擁有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

在一定意義上,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即為共同富裕的實現,而共同富裕的實現意味著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總和,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人的日益廣泛的需要。但美好生活是等不來、要不來的,只能是奮斗、創造的結果,因而“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便顯得至關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人的能力問題仍然是一個核心問題。對于個人而言,“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直接關系到個人需要的滿足程度。共同富裕以共享發展為前提和表征,而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共建是共享的基本前提和實現方式,沒有共建就無所謂共享。也就是說,共享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共建的過程。沒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就沒有共建,也就沒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潛在詞是共同奮斗。因此,個人生產力的發達程度往往與個人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對于社會而言,“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的總和構成社會生產力,表征著社會現代化的狀況,因而人的“能力”標志著社會發展程度,人的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和表征著社會發展程度。正因為如此,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致富能力”“致富本領”以及“國家治理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應對風險的能力”“黨的執政能力”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加以確認。

2.4 以人的自由時間為發展才能的廣闊天地

“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生成和發展的。“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呈現出一種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狀態,是“自由個性”的充分彰顯,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具體表現。因此,在人的勞動時間之外還存在著一個自由時間。一方面,自由時間是“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創造出來的時間,個人生產力及其構成的社會生產力越高,所創造的自由時間就越充裕;另一方面,自由時間是勞動者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自由個性”不斷發揮的過程。對于人的全面發展而言,自由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認為“馬克思把人的自由問題還原為自由時間的問題”[23]153-154。針對有人將自由時間等同于“閑暇時間”,科西克認為“閑暇時間”“可以是歷史性異化的一部分”,而“自由時間的存在,不僅假定勞動時間的縮短,而且還以物像化的揚棄為前提”[24]164-165;馬爾庫塞則明確指出,“自由時間”不是“閑暇時間”,只有將“閑暇時間”轉化為“自由時間”,才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25]47-48,243。將自由時間等于“閑暇時間”是不對的,但將“閑暇時間”完全排除在自由時間之外也有問題。實際上,在馬克思的思想中,自由時間包括“閑暇時間”和“從事較高級活動的時間”[8]204,是“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10]306,是“人的發展的空間”[26]214,是人“發展才能等的廣闊天地”,因而是人的“真正的財富”[27]281。如果需要加以區別的話,可以將“閑暇時間”分為積極的閑暇時間和消極的閑暇時間,只有積極的閑暇時間才是自由時間的一部分。

自由時間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且具有終極意義。“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這一人的“真正的財富”,很大程度上是在自由時間里發展出來的。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自由時間無疑是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內容。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又以自由時間為“廣闊天地”。個人擁有自由時間,意味著物質上的相對富有,因為自由時間是“不被生產勞動所吸收”的時間,而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只有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自由時間才能生成。同時自由時間為人的精神生活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提供條件,從而“為個人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因而也為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創造廣闊余地”[8]199,因為這一部分時間人們既可以“用于閑暇”或“用于從事非直接的生產活動”,還可以“用于發展不追求任何直接實踐目的的人的能力和社會的潛力”[26]214。因此,從整個社會而言,創造更多的個人的自由時間,“也就是創造產生科學、藝術等等的時間”[8]86。新時代的共同富裕不能沒有科學、藝術等精神因素,而這些精神因素既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動力,也表征著共同富裕的程度。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日益增長的需要,不一定都是自由時間的直接產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必要勞動時間”內人們是無暇顧及這些需要的。

3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價值引領:展現人的全面發展

實現共同富裕,主要靠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即做“蛋糕”和分“蛋糕”,而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過程實質上是“每個人”或“一切人”全面發展的過程。沒有共同富裕,就沒有“每個人”或“一切人”的全面發展;沒有“每個人”或“一切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的目標也就不可能達成。就是說,共同富裕既具有客觀性、規律性,又具有主體性、選擇性,是客觀性和主體性、規律性和選擇性的統一,因而既要尊重共同富裕的發展規律,也要有正確的方向引領——“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9]520。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方向引領,是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當然,這里所講的人的全面發展是新時代的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倡導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當代形態。

3.1 形成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需要既是人的一種“自然必然性”,具有客觀性,也是一種價值選擇的行為,具有主觀性,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們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在同一歷史時空中,人們的需要也是不一樣的。人的需要是由生活觀或消費觀決定的,有什么樣的生活觀或消費觀,就有什么樣的需要。而生活觀或消費觀實際上是一種價值觀,是價值觀的體現。當然,價值觀根源于生產方式之中。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工人和資本家的需要是不同的,前者是“粗陋的需要”[9]224,后者是“考究的需要”[9]227。“粗陋的需要”是低層次的需要,而“考究的需要”則是奢侈的需要,都是需要的異化。在恩格斯看來,生活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構成了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馬爾庫塞把人的需要分為“真實的需要”和“虛假的需要”。盡管馬爾庫塞沒有給“真實的需要”以明確的定義,但他認為“‘虛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個人的壓抑中由特殊的社會利益強加給個人的需求”,“是由個人控制不了的外部力量決定的”,其“發展和滿足是受外界支配的”[25]5-6。由此推論,“真實的需要”是一種自主性的需要,或如阿格爾所理解的是一種“解放需要”[28]270-271。鮑曼則明確指認,人的需要分為“‘真正的’或合法的需要同‘虛假的’或應譴責的‘偽’需要”,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它們“之間神圣的界限已經被取消”[29]131。實際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有“真實的需要”與“虛假的需要”之分。這就存在一個價值引導的問題。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目標是滿足“每個人”的需要。首先,這個需要是“真實的需要”,即人們生存、享受和發展的正當的、合理的需要,是自主性的需要。人們之所以有越來越廣泛的需要,是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這種需要還是對“真實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超越,是“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是一種“真實的需要”,但又比“真實的需要”具有更高的境界,它上升到精神的層面,彰顯人的自主精神,因而是更高境界上的“真實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與馬克思所倡導的“豐富的需要”雖然有程度上的顯著差別,但其確定不移的目標就是“豐富的需要”。習近平在談到美好生活需要時,強調的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1]9。“日益廣泛”就是“日益豐富”的意思。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奮斗目標,美好生活需要是動態發展的,是一個不斷趨于至善的過程。美好生活需要雖然具有理想性,但它不是虛幻的,而是“從社會生產和交換中產生的需要”[30]19,現實性是其基本特征。顯然,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的“真實的需要”,是人們需要發展的方向。追求共同富裕,就必須以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美好生活需要絕不是“粗陋的需要”。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中,勞動者是主體,是目的,是需要的創造者和享有者。美好生活需要也絕不是“考究的需要”或“虛假的需要”,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因此,追求共同富裕具有雙重任務,即超越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超越資本邏輯,拒絕“粗陋的需要”,摒棄“考究的需要”或“虛假的需要”,使美好生活需要成為人的本質新的充實。

3.2 追求高質量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必須是高質量的共同富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共同富裕。新時代的共同富裕,雖然超越了單純的物質層面,但物質生活仍然是最基礎的內容,須臾不可或缺,但它與“粗陋的需要”不同,不僅追求量,更有質的要求,物質產品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是大勢所趨,既要安全、健康,還要符合美的規律,符合人的審美情趣。其二,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際上,在“物質文化生活”中精神生活始終在場,但在一段時間是一種低水平、低層次的精神生活,其重要表現是物質生活的優先性貶抑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精神文化產品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欠缺。時至今日,這種狀況雖有較大改變,但又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即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較為突出,甚至還有大量庸俗、媚俗、低俗的東西。根本改變這種狀況尚需時日。如何生產出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其三,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物質生活或精神生活哪一方面的富裕,而是兩者都富裕。這里強調的是高質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協調發展、和諧一致。沒有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就沒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沒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高質量的物質生活也就是一個泡影。

追求高質量的共同富裕,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即“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31]。一方面,以共同富裕引領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理念中,共享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即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亦即共同富裕。“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是共享發展的實質性內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表現與確證。另一方面,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習近平指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要創造條件、完善制度,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32]顯然,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就是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和引領的發展。因此,只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協調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實際上,只有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協調、和諧發展的基礎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才成為可能。換言之,只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才能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協調與和諧。如果說在生產力極為落后的條件下保障物質生活具有優先性,那么在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的新時代,精神生活的豐富與提高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具有引領性。沒有精神生活的豐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新發展理念就不可能深植于人的內心深處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3.3 增強以人的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致富本領

社會發展的主體是人,歷史是人們自己創造的,“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斗”[9]295。在這個意義上,社會生產力是個人的生產能力通過一定的社會結合方式而形成的社會力量,其中勞動者是決定性的因素,“每個人”生產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毫無疑問,“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者”,只有高素質勞動者,“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7]。高素質勞動者是指勞動者具有“致富本領”[7],能推動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沒有致富本領,共同富裕就遙不可及。致富本領不僅是一個素質問題,更是一個能力問題。具體而言,勞動者的“高素質”主要是指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由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等素質構成的綜合素質及其能力體系,其中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起引領作用。高質量發展靠創新,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在談到“自由個性”時,馬克思強調:“要使這種個性成為可能,能力的發展就要達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8]52這個能力雖然是指人的全面的能力,但主要是指人的創造或創新能力,因為創造性是“自由個性”的本質特征。需要的豐富以及滿足需要的方法、手段的提高,都是人的創新能力的表現與確證。因此,增強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致富本領,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只有投身于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之中,才能增強以人的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致富本領。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致富本領是新時代走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在這個過程中,自由時間的價值和意義不斷凸顯。增強“每個人”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致富本領,就必須充分創造和利用自由時間。一方面,堅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創新引領和驅動高質量發展,使自由時間不斷生成。實際上,絕對貧困問題的歷史性解決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表征著生產力水平的歷史性躍升,從而意味著自由時間的歷史性增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不僅意味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也意味著自由時間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由時間增強人的“發展才能”。這是對“每個人”提出的要求。有人將自由時間等同于或主要看作是“休閑時間”“娛樂時間”或“享受時間”,這種看法雖然無可厚非,但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并不完全合拍。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的任務極其艱巨,需要埋頭苦干、奮力拼搏,因此應該提倡將自由時間看作是“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33]32,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能力體系,增強致富本領,從而獲得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生活目標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現在影響和制約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實現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創新能力不強所導致的。不斷激發和提高“每個人”的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的自強自立,對于共同富裕具有關鍵性意義。

3.4 以人民勤勞創造達致共同富裕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既是“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是他們表現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們一定的生活方式”[9]525,也是“個人的自我實現”[8]174的方式。作為一個奮斗目標,共同富裕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被創造出來。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亦是共同富裕實現的根本途徑。我們以前主要強調的是勤勞致富,現在“鼓勵勤勞創新致富”[7],增加了“創新”二字,意味深長。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路上,不僅要辛勤勞動,還要創新勞動。當然,勞動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辛勤勞動和創新勞動是不可分割的,但在新時代突出勞動的創新性意義非同一般,體現了新時代勞動者創造、運用先進科技的極端重要性。雖然創新是全面創新,但科技創新居于核心地位,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勞動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高精尖缺”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過程,體現了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創新勞動“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34]563-564。在這里,創新勞動呈現出“自主活動”的特征。從事“自主活動”的人也是“自由的人”,亦即“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另一方面,創新勞動使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9]163。無論是美好生活需要,還是“豐富的需要”,以及滿足需要的手段,都應該體現出“美的規律”,“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也就是說,只有“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勞動創造,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

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辨明。一是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和共同富裕目標是否相矛盾?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共同富裕不是“大鍋飯”,也不是“齊步走”,更不是未來理想社會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而是有差別的、漸次推進的過程。這是由新時代社會生產力的特點所決定的。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就意味著“生產力不發達”仍然是重要的時代特點。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生產力不發達所引起的。因此,共同富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鼓勵一部分人通過勤勞創新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最后達致共同富裕,仍然是需要堅持的基本方略。二是如何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并使之成為一種時代風尚?這可以有很多途徑,但有兩個基本的方面。其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這既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鼓勵、提倡的時代精神。其二是建立“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全面地發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18]209,即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分配方式。根據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特點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和國家提出了“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7]的要求。盡管再分配、三次分配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按勞分配”仍然是分配方式的主體,是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基礎,具有優先性。“按勞分配”就是鼓勵人們勤勞創新致富,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避免“內卷”與“躺平”,從而形成一種崇尚勞動創造的社會風氣。

4 結語

實現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共同富裕,既是一個崇高的價值理想,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還是一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過程,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勠力同心、艱苦奮斗。《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31]。實現這個偉大目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但形勢極為復雜、任務極其艱巨,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只有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新勞動,才是抵達共同富裕理想的唯一道路,任何無所作為、坐享其成、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同時,共同富裕不能超越發展階段拔苗助長,而是要腳踏實地、接續奮斗、久久為功。以大歷史觀觀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然,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35]214。共同富裕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較為”共同富裕到“更為”共同富裕的不斷發展過程,也是一個共同富裕的“質”和“量”協調發展的過程。從“質”上講,是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態等需要都得到滿足;從“量”上說,共同富裕是社會財富“總量”與“個量”目標的有機統一[36]。那么,如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呢?就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31]。這既是一個原則要求,也是一個路徑選擇,指明了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

猜你喜歡
生活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漫生活?閱快樂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竅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精品久久高清|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日韩欧美色综合|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激情综合激情|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久久网欧美|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黄色福利在线|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日韩欧美91|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午夜小视频| 国产人人射|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午夜| 亚洲二区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剧情伊人|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亚洲无码91视频| www精品久久|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色|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色丁香| 亚洲欧美天堂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黄色精品|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97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