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建榮
我國是肝病大國,引起肝損害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不僅發病率高,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易發展至肝硬化及肝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近年,非感染性肝病如脂肪肝和藥物性肝炎也受到大家重視。目前在臨床肝病中,各種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肝損害重視不夠,基層醫師認識程度差,容易引起誤診漏診。由于寄生蟲肝損害臨床表現不典型,常缺少特異性診斷方法,患者因未能及時診治而致盲、致殘、致死,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種寄生蟲病種類多,分布廣,感染率高,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防治任務十分嚴峻,不容忽視。雖然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絲蟲病、瘧疾、血吸蟲病等重要寄生蟲病經過長期防治,現已基本消滅或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某些不良飲食習慣,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蟲的食物而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仍常見到。且食源性寄生蟲現已成為新“富貴病”,在我國城鎮居民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感染人數呈明顯上升勢頭。
引起肝損害的常見寄生蟲有溶組織內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蟲、弓形蟲、瘧原蟲、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華支睪吸蟲、衛氏并殖吸蟲、斯氏并殖吸蟲、肝片形吸蟲、棘球蚴、泡球蚴、豬囊尾蚴、裂頭蚴和闊節裂頭絳蟲、蛔蟲、鉤蟲、旋毛蟲、絲蟲、棘顎口線蟲等。由于感染后引起肝損害的機制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如某些寄生蟲可以直接寄生在肝臟與膽道造成機械性損傷、膽道阻塞、細胞功能障礙與膽汁淤積等;有些寄生蟲的分泌物與代謝產物可作為抗原引起肝臟及全身復雜的免疫病理反應,某些寄生蟲的幼蟲可在肝內移行造成破壞及炎癥反應等;有些寄生蟲卵可造成肝臟損傷后形成肉芽腫和纖維組織增生;有些寄生蟲可造成肝臟占位性病變。
為了減少臨床誤診誤治,應做到詳細詢問病史,高度重視流行病學資料;仔細進行體格檢查;提高對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認識;重視輔助檢查包括影像學、病理學結果。盡快選擇一些特異度及敏感度好、簡便、快捷且設備要求不高的病原學檢查,必要時可進行診斷性驅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