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平戈
壽命的長短由很多影響因素,如遺傳基因、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運動、良好的心態、遠離污染如不吸煙、酗酒和醫療水平等。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何預測人的壽命長短,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雖然測試健康狀況的先進醫療手段越來越多,從基因掃描儀和分子檢測到各種常規檢查手段,能夠清晰查出人體運行狀況,但費時費錢。我們可以用一些非常簡單的方法來測試健康狀況,比如說——“你走幾步看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走路的步速是了解一個人的健康程度和機能狀況的好指標,步速還能預示人的壽命長短。一個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在《美國醫學聯合會雜志》發表論文說:給65歲或以上年齡的老人測試步速,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測出他們是擁有5年以上還是10年以上的壽命。這個由彼茨堡大學斯蒂芬妮·斯提登斯基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整理并分析了1986至2000年間關于老年人的9項研究課題,這些數據是在1986年到2000年間收集的。研究對象為34485名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研究人員對這些老年人的步速進行長達數年的跟蹤記錄,所有記錄均遵循兩個原則:1.測量的是日常步行速度。2.從站立狀態開始步行。數據顯示,研究對象的平均壽命為73.5歲,平均步速則為0.92米/秒。75歲~84歲的男性中,步速最快的人群,超過1.4米/秒(即5040米/小時),其再活10年的概率達到了92%;而那些步速最慢的人,0.4米/秒(即1440米/小時),只有15%的人還能繼續活10年;年齡相同、性別一致的老年人,其剩余壽命與步行速度有關,在7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里尤為明顯。在大多數年齡段中,男女步速中值約為0.8米/秒。在多個年齡組別中,在性別與年齡一致的前提下,步行速度越快,其預期壽命越長。步速達1米/秒以上的老年人,實際壽命往往比平均預期壽命長,而且年紀越小,其預期剩余壽命的絕對值越大。女性的情況略不同,要相對長壽些,步速快的人同男性一樣長壽,即使是步速最慢的女性,仍有35%能活到10年以上。英國萊斯特大學曾對47萬,平均年齡為52歲的人做過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步速快的女性預期壽命長達86.7~87.8歲,步速快的男性預算壽命為85.2~86.8歲,步速慢的女性預期壽命為72.4歲,男性預期壽命僅為64.8歲。英國科學家對步行、握手力度、單腿站立保持平衡、從椅子上站起這4種日常小動作與死亡率之間的聯系展開研究。結果顯示,步行速度最慢的人群死亡率是步行速度最快人群的2.87倍;從椅子上站起來速度慢的人死亡率比站起來速度快的人高出1倍;握手有力的人、單腿站立平衡能力較強的人,死亡率均較低。還有研究也發現走路比較快的人群死亡率為27%,而走路慢的人群死亡率為77%。無論男女,總的來看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壽命多15年~20年。
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約為每秒鐘1.3到1.4米,老年人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步速大約平均在每秒鐘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可以說“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過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國外研究表明,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會下降12%。與慢速行走相比,以平均速度行走可以降低20%的死亡率,而快速行走則可以降低24%的風險。這種影響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明顯,60歲以上的快速步行者將死亡風險降低了53%,患病風險降低了24%。日本研究發現:步行速度影響壽命的關鍵是步幅,即步伐大小,步伐大者壽命長。各研究者最后得出結論,不管體重指數是高是低,走路快的人壽命更長。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還發現: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更容易衰退。這項調查以超過1000名日本65歲以上居民為對象,研究者調查了每個人的步幅,并根據步幅大小分為“小步伐”“中等步伐”“大步伐”3組,進行了為期4年的認知功能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認知功能衰退人數最多的是小步伐組,最少的是大步伐組。之間風險差異明顯,高達3.39倍,而中等步伐組是1.22倍,且適用不同性別、不同身高的老人。此后,一項耗時12年、針對近7000人的大規模追蹤調查又證實了這一觀點,無論處于哪個階段——65歲、70歲、80歲或90歲,步伐小者罹患認知癥的風險都高過大步伐者兩倍以上。
為什么步速能預測壽命呢?
走路是個日常的動作,也是“支撐”生命的關鍵。老年人步速多少,能反映其一系列的身體機能狀況,從肌肉、關節、骨骼到心臟、肺部、血液、大腦、神經等。人在步行時會調動全身60%~70%的肌群,還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等多個系統支持和配合。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健走可: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吸煙的渴望;加強背肌力量,且對背部傷害較??;行走相當于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一周步行三個小時以上,就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癡呆。一周步行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II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焖僮呗纺軌蝈憻捫呐K的適應能力,增強心臟跳動的頻率,加快血液流動的速度,增強血管的彈性,避免各類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走路快還可以鍛煉關節的靈活度,強健骨骼,避免骨頭老化。步速體現了身體的適氧能力,心肺和下肢的肌肉耐力,可影響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出老人的身體系統已經受損,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她步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所以步速能對老人的壽命起到預示的作用。步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人整體健康和身體機能狀況。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朋友走路變慢了,要留心是不是出現了潛在的健康問題,必要時應及時檢查,盡早發現。斯提登斯基教授說:“一個人的身體會結合自身狀況自動調整出最適合你的步速,你可以用它來自測,也可以通過改善自身系統,打好身體基礎來提高步速,這是個動態的系統,步速只是個標桿?!?她強調,“研究結果并不意味著一個本來走路慢騰騰的人,通過快步走就能多活幾年,只是平常步速就快的人,一般能活得更久。你走路的方式,反映了你身體各個系統的健康狀況”。如果身體健康,我們平時走路的速度基本是恒定的,身體會自動調節步伐,讓走路速度與自身系統功能相適應。但當我們身體的某個系統受損時,都會不自覺地反映到走路這個“簡單”的動作上,影響走路的速度。所以步速能對人的壽命起到預示的作用。走路看起來雖然是非常簡單的運動,難度系數很低,但是走路也要人體多個系統的配合,比如神經、骨骼、血管等,如果哪個地方出現故障了,走路就可能會出現異常。走路速度比較快的人,說明體內各部位配合得比較好。這就好比一臺機器,其中一個零件丟失了,就會影響到整體的運轉。
年齡大為什么步速會變慢?
30歲 后,肌肉每年會以0.5%~1% 的速度流失,五六十歲后很多人便會出現少肌癥——肌肉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同時減少,這種病癥與營養和運動也有很密切的關系。日常的久坐久臥、缺乏運動、蛋白質缺乏、不科學減肥等,也會對肌肉流失造成較大的影響。再加上骨質疏松的情況,腿腳的行動也就逐漸遲緩了。此外,三高、靜脈曲張、下肢動脈硬化或關節疾病等,也會影響下肢肌肉的供血量和代謝廢物的清除,影響走路速度。
總而言之,步速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個簡單而且易得的指標,有助于醫生、研究人員以及醫療體系決策者確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