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祎 副主任醫師(重慶市中醫院)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種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及患病率各有差異。最新的一項分析顯示,我國PBC的患病率為20.5/10萬,在亞太地區位居第二位,僅次于日本。也就是說在中國每10萬人中就有20人患有PBC。其中PBC主要發生于女性,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其中男女比例為1:10。但最近我國兩項大樣本研究顯示,我國PBC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6.2-6.9:1。隨著醫學進步,診斷水平的提高,我國PBC患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對于PBC我們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具有遺傳易感性,因此建議有PBC家族史,且年齡在30歲以上的女性完善PBC篩查,根據篩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予以治療或長期隨訪。對于長期服用熊去氧膽酸的患者,每3-6個月復查指標,評估其療效。對于肝硬化或者男性PBC患者,每6個月復查腹部彩超以及AFP排除肝細胞癌;對于肝硬化患者,完善胃鏡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食管胃靜脈曲張,病根據胃鏡結果及肝功能情況,每1-3年復查胃鏡。
目前PBC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肝移植治療。藥物治療中,一線用藥為熊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是已證實治療本病安全有效的藥物,且需要長期服用。PBC的二線用藥主要包括奧貝膽酸、貝特類藥物、布地奈德等。PBC患者肝移植術后長期生存率高,且術后仍需要繼續服用熊去氧膽酸治療,以預防和減少PBC的復發。中醫中藥治療PBC也是一大優勢,對于PBC常見的臨床癥狀,如乏力、全身皮膚瘙癢,中醫采用整體觀,精確辨證施治,予以中藥治療,減緩患者肝纖維化、肝硬化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PBC患者及整體預后明顯改善。PBC患者經規范化的治療能極大延緩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終末期肝病的進展,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循證醫學即遵循證據的醫學。通過收集大量臨床數據,分析整合形成一套完備的診療體系,指導臨床診療活動。傳統中醫因其特定的療效,受到患者的青睞。卻總被人詬病是一種經驗醫學,沒有全面的數據可以證明中醫的診療手段是科學。中醫通過與現代詢證醫學相結合,也可以形成一套中醫的診療體系,對于一個中醫疾病我們怎么去認識它,如何精確辨證施治,中藥如何加減。以及通過大量的實驗我們也可以證明某個經方對某種疾病或某幾種疾病具體某個證型是有效的,從而進循證中醫藥學的起步和發展,建立中醫藥療效系統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