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革民 , 劉茂林 , 康立寧 , 孫景瑜
(1.藁城區氣象局,河北 石家莊 052160;2.靈壽縣氣象局,河北 石家莊 050500)
農業自動化氣象監測站,包含氣象監測以及對病蟲害的預防功能,使用智慧云平臺,為病蟲害防治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相應的信息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可以收集氣象要素,例如風向、溫度、氣壓、降雨量等,對此展開數據分析,對信息進行存儲、傳送或者打印,提升氣象觀測點的效率,降低了觀測工作人員的壓力。智慧氣象服務支持多元化的信息通信功能,使用終端接口進行有線連接,穩定性能比較高,并且檢測的精度也非常高,無需人工值守,對抗外界干擾的能力也很強,軟件功能多元化,這對促進農業發展有很大的意義[1]。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的種植區都遭受了強冷空氣、春旱、強降水、雷雨大風等自然災害。外在氣象不斷變化,氣象局更要認真地做好預報、發布信息、災害檢測的工作,第一時間為基層農業生產活動提出相應決策,給出合理建議,最大化降低氣象災害帶給人們的財產損失,爭取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使用智慧氣象平臺,對社會上的熱點進行聚焦,向人們播放天氣預報,添加服務的頻次。合理使用手機短信、電視、氣象發布網站,多元化模式報道氣象預警信息,為農業生產更好地發展提供相應策略,以此來提升公眾對氣象服務的滿意程度[2]。
智慧氣象預警平臺,完成了為農民服務的目的,整個過程都緊緊環繞著農事來進行,依照“一年四季不放松,一個過程不放過”的原則,做好農作物生產氣象保障工作。對于主要的農作物在耕種、管理、收獲的關鍵點,要做好細致的氣象服務工作,及時發布天氣預報與對病蟲害的發病期預警。在平臺上對氣象信息員進行加密信息傳送,找出多元化的預防策略,保障氣象信息以及預防策略可以更好地進入到群眾手中,幫助人們更好地做好應急工作。此外,還增強了和農業部門的合作,調查農田,及時的布置農事活動?;鶎愚r事需求的逐漸增多,氣象服務業不斷更新,立足于信息網絡優勢,重視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業氣象服務所產生的影響,基層農業氣象服務,要把目標鎖定在群眾的實際需求上,展開針對性的服務計劃設置,合理布局,展現出重點,有效完成頂層的設計,促進智慧氣象服務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在基層服務中,要對外界的自然環境變化進行考慮,看到當地農作物的現狀以及農作物中存在的問題,把煩瑣的化為簡單的,合理做好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農事的關鍵時期,尤其是災害天氣出現后的應急工作,因為農業生產和當地的氣候變化是息息相關的,農作物表現出相應的地域特征,農業氣象又和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所以,進行農事生產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例如我國黃淮平原在初夏時,容易出現干熱風;南方會出現陰雨、低溫的氣候;沿海地區會受到臺風的影響;東北會出現霜凍災害;哪怕是經緯度一樣的地區,所出現的氣象災害,也是不同的。氣象預報的效率如何,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氣象人員對當地環境的了解程度。如果想要做好這份工作,不但要對此進行精準的分析,還要有相應的依據,禁止出現主觀的猜測,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使用傳統的服務方式。在氣象預報服務中,要看到生態環境對氣象監測所產生的影響,主動進行基層的研究,查找相關資料,合理處理信息,展開實驗,讓氣象服務成為人們進行農事的依據。
筆者在對基層智慧農業氣象的分析中,加強氣象觀測的精準度以及針對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氣象觀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在環境的影響,讓氣象觀測中出現的數據都無法進行考證。隨著城鎮建設的增多,有很多氣象環境探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給現階段基層智慧預報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現階段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提升,有很大影響。從本質上來說,構成氣象觀測需要的環境條件受到損害的原因,大概就是在傳統農業的發展中不合理的種植模式,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現階段農業發展中,國家部門為了構建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環境,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例如提升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相關法規的宣傳等,讓社會人群感受到氣象破壞產生的危害,對現狀進行了相應的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會對氣象觀測的重視程度。此外,完善制度,讓氣象環境的檢測以及管理效果更加好。在制度中完成責任的劃分,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把這一部分內容融入日常的檢測中,完成對氣象環境的觀測,提升觀測的效率[3]。
在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開展階段,基層農業氣象部門,主要是對氣象信息產品進行設計和發布,把完整的氣象信息及時地發送給人民群眾,也為人民群眾進行農業活動增加參考依據。在生態環境背景下,基層農業氣象部門要依據農業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完整的信息,主要是為了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并且讓人們看到農業氣象信息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保障每個員工都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把更加準確的信息反饋給人民群眾,以此來發揮出氣象部門的價值。基層農業氣象部門在提供氣象信息階段,要從服務出發,對基層服務機構進行科學設計,安排相應的氣象服務人員進行氣象服務工作,首先,可以增加和涉農部門的溝通、合作。其次,可以增強和基層農業管理人員的交流,構建走訪機制,打開收獲農業信息的途徑,以此來完成基層農業信息服務的創新。基層農業氣象部門還要全面了解農業的變化以及未來的發展,合理分析出氣象因素對農業產業產生的影響,并看到溫度以及濕度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此外,從季度出發,或者是從年度出發,展開氣象信息計劃以及拓展計劃,為進行各個環節中基層農業氣象信息服務打好基礎,保障基層信息服務工作可以更好地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提升基層氣象服務的效率[4]。
在開展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過程中,要從生態環境出發,優化應急管理機制,搜集更加完善的氣象災害策略。首先,農業氣象部門要完善災害應急預案。其次,立足于技術、組織以及思想方面,做好應急準備,查找更多應對氣象災害的方法,保障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提高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實操性。此外,相關部門要依照應急預案的內容,有效處理一些突發性的災害,在工作階段,基層農業氣象部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外在的氣候以及自然因素,制定出相應的應急管理機制,以此來提升工作效率。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可以在發生氣象災害的第一時間,選用有效策略,降低災害的影響。農業災害不但有破壞性能,并且破壞的范圍還非常大,因此在進行應急管理工作中,相關部門要打開聯動管理機制,如果發生氣象災害,那么各個部門要進行合作,給予物力、人力以及財力方面的支持,保證各個階段的應急管理工作都可以順利開展,最大化發揮出應急管理的價值[5]。
基層農業氣象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搜集到一些氣象信息,這些信息和生態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使用數據就可以對農業的生產情況有所了解,并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6]。每個地區的生存環境是不一樣的,特別是種植拱棚農作物或者反季農作物時,相關部門要從當地的生態環境出發,預報當地的氣象情況,完善和創新農業氣象模式,對生態環境溫室氣候展開研究。在研究階段,相關人員不僅要科學設置拱棚,還要有效設置采光以及大棚的結構,研究種植物的品種,種植的時間和采收、出售的時間等。此外,分析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的因素,調查低溫、暴風雪等氣象災害出現的原因,并找出相應的策略,把氣象災害發生的時間、范圍以及影響都預報出來,給出相應的年度愿景。這對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是有利的,也有助于合理規劃、設置農業活動[7]。
現階段,農業氣象正處在發展階段,具備一定的多元性和專業性,基層農業氣象部門要從現代農業氣象的實際需求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出發,提升現代化氣象服務的研究力度。首先,網絡信息優勢,會讓人民群眾更全面地了解到氣象服務產品,并且看到新型氣象服務產品的特點和價值,這也相應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體驗,并對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進行完善[8]。其次,部門內部可以使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基層農業氣象服務的水平,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便利性。此外,在實施階段,相關部門可以使用氣象觀測技術在聯網終端監督農作物的生長,找出各個領域中農產品之間不一樣的地方,以此來完善基層氣象服務,更加多元化地滿足現代農業化的需求[9]。
氣象服務人員要看到,智慧氣象平臺有為人民群眾提供農事指導的責任,要圍繞著生態環境保護、為農戶提供豐富的氣象信息等,全面落實氣象服務制度,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以提升氣象服務的精準性為目的,遵守氣象服務的公益性原則,從服務宗旨出發,在基層氣象服務站點安排專業人員,增強和涉農部門的交流和合作,設置定點,開展定期的農戶走訪制度,打開取得生產信息的途徑,讓人們可以掌握到全新的發展動態。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結合農作物區域的氣溫、氣壓、濕度等,進行季度、年度的計劃設置,實施落實,保障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持續性以及規范性[10]。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基礎型產業,受氣候變化影響非常大。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的變化,研究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與促進農業優化發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運用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便利,合理利用氣象防災減災措施,使用新型網絡技術,提升氣象服務在農業發展中的有效性,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