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廓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基于黃河流域范圍內的“三農”問題,筆者以農村信用貸款服務為例,詳細分析了農村信用貸款以及相關金融服務對解決黃河流域“三農”問題的意義,并提出了農村信用貸款服務為黃河流域“三農”發展提供支持的具體路徑[1-5]。
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追求最大利潤與服務“三農”存在矛盾時,首要任務是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屬于新農村建設當中的重點,而城鄉差距主要就表現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方面。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需要政府的財政支出,并且需要積極探求農村金融渠道。農村金融機構能夠和水電、交通等各個部門之間合作,利用質押收費權來開展貸款等各項業務,用于水利設施、電網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因為自身資金的規模以及管控能力等存在一定的不足,現階段農村金融機構在高端金融市場、優質客戶等領域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弱,中小型企業客戶群就變成農村金融機構的主要目標客戶領域。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的特點是金額小、周期短且信用低,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利用實地考察、引進第三方的擔保信托機構等各種方法,提供給農村地區中小型企業相應的貸款服務。
因為金融危機的波及,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利用風險管控、妥善安排資金等各種手段,和當地的民營企業以及人民群眾共同抵御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主要輸出農民工的各大省份,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給農民工回鄉創業貸款、工資支付結算業務以及留守家屬的致富幫扶等各種服務。而在自然災害比較頻發的地區,農村金融機構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及時地提供需要的資金,開展災區搶險以及災區重建等金融服務[6-9]。
從整體來看,黃河流域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重點依托黃河流域境內的大型工業集團與現代化信息產業,通過吸收黃河流域境內大量城鎮居民以及企業單位的儲蓄存款,從而獲得大量的流動資金,并充分利用上述流動資金在黃河流域范圍內開展多種大宗型信貸業務。截至2020 年,黃河流域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規模達到1 620 億元人民幣,屬于典型的以信貸業務為依托的金融機構。
截至2020 年年底,黃河流域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事業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與黃河流域政府共同商議黃河流域“三農”供給側改革示范區的資金扶持計劃,在此基礎上針對黃河流域境內若干“三農”供給側改革示范區提供相應的信貸業務支持,分別涉及供給側改革示范區域內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鄉村農業產業現代化改造與信息化升級建設等。第二,與黃河流域多個農村與鄉鎮企業建立了信貸資金合作,通過為其提供相應的信貸資金支持,從而為黃河流域的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一定的信貸資金,促進了當地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產業的發展。
在資金層面,在當前情況下黃河流域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事業期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資金短缺困境。對于黃河流域各個農村及鄉鎮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來說,其仍然面臨著大量的資金缺口,同時還有大量的農戶居民仍然面臨著返貧問題,要想解決上述問題,仍然需要相關金融機構提供更為龐大的信貸資金。
在金融扶持層面,截至目前,黃河流域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事業期間,其所獲得的金融扶持相對較為薄弱,黃河流域境內大多數金融機構并沒有將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地區,也沒有充分重視黃河流域的“三農”問題。境內大多數金融機構仍然將現代化科技產業、信息產業以及電子化工等產業作為其金融資產的主要投資方向,從而導致黃河流域金融機構無法獲得更為充裕的資金支持,也很難向其他金融機構募集資金,進而導致其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困境。
在政策層面,在當前情況下黃河流域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事業期間,黃河流域政府也缺乏對黃河流域金融機構的政策支持。雖然當地政府已經陸續出臺有關供給側改革示范區的改革計劃,并頒布了示范區內“三農”產業的發展規劃,但是其大多數政策仍然停留在改革計劃層面,而未能夠針對黃河流域金融機構當前服務“三農”事業期間所面臨的資金問題以及信貸業務問題提供更為詳細的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從而導致黃河流域金融機構一方面存在大量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又難以通過自身的儲蓄業務來籌集足夠的資金[10-12]。
在當前情況下,要想切實提升農村金融機構在黃河流域境內各個農村地區及鄉鎮地區服務“三農”事業的能力與水平,首先就需要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的業務宣傳能力與業務拓展能力,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知名度,從而讓黃河流域境內更多的農戶以及鄉鎮企業單位能夠將資金存儲在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農村金融機構吸收資金存款的規模,為其開展后續的信貸業務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不斷地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多種短期小額借款產品、分期支付產品等金融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大額信貸業務壓力,讓農村金融機構能夠集中其優勢資金來處理相應的信貸業務,從而為農村金融機構在黃河流域各個農村地區與鄉鎮地區服務“三農”事業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要想有效地提升其盈利水平,首先需要大幅度提升金融機構的業務拓展能力與水平,讓農村金融機構能夠以更為高效的方式開展其存儲業務、信貸業務以及其他多項金融產品業務,逐漸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在黃河流域農村地區及鄉鎮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營收水平,為農村金融機構創造更多的利潤。其次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其金融機構內部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水平,一方面,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內部現有的從業人員,應當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可以選擇聘請優秀的培訓講師并適當增加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從而讓金融機構內部從業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的金融機構操作技巧與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高薪擇優的方式,從外界聘請更為優秀且專業的從業人員,通過上述措施來切實提升農村金融機構內部從業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與業務專業化水平,從而提升農村金融機構內部開展各項業務的能力與水平[13-15]。
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要想切實提升金融機構的業務管理能力與業務處理能力,從而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盈利空間與提高其盈利水平,就需要加大力度識別其開展信貸業務期間可能存在的風險。與此同時,逐步建立并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內部的信貸風險應對與防控能力。要想實現上述目標,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具備專業的信貸風險識別機制與體系,針對其信貸客戶所具備的風險進行精密且準確的分析,及時幫助農村金融機構規避可能存在的信貸風險;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不斷提升其對已識別的信貸風險的應對與控制能力,加強信貸風險的抵御水平,從而讓農村金融機構能夠有效地規避信貸風險,降低信貸風險對農村金融機構所造成的不利影響。讓農村金融機構能夠真正通過信貸業務獲得更多的收益,為農村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14-17]。
本文以農村信用貸款服務為例,針對金融服務助力黃河流域“三農”問題解決的意義與路徑展開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具體來說,首先,本研究提出了金融服務助力黃河流域“三農”發展的意義,隨后對當前情況下黃河流域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情況以及金融服務助力“三農”發展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展開詳細的論述。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針對金融服務助力黃河流域“三農”的具體途徑進行詳細闡述,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加強宣傳,提升知名度,擴大業務范圍[18-20];二是提升金融機構盈利水平;三是建立并完善金融機構內部信貸風險防控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調整金融機構業務方向。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與分析,能夠為黃河流域金融機構的發展以及金融機構助力當地“三農”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與參考,進而有效地解決當地的“三農”問題,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有效的幫助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