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是指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文件中指出“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培養“雙創”人才成為高校的重要使命,提高學生的“雙創”能力并以此形成獨特的育人模式、明顯的育人成效成為高校特色發展、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已經成為應用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遍奉行的圭臬,據此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邏輯體系、革新教育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等成為專業建設的趨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應盡快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通問題,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達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自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各類創業園區、創客空間、眾創空間層出不窮,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且形成了大量的優質平臺,不斷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在新工科、新文科理念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的發展態勢。應用型本科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雙創能力是“高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構建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是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前期調查發現專門針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成果不多,研究較為薄弱,客觀存在深化研究的空間。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類似的研究成果有三,其一為“‘三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以寧波大紅鷹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該論文的“三創”是指“創意、創新、創業”,并以此為主線探討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應用型課程體系、應用型教學團隊建設等內容,進而指出“‘創意、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融入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基礎實踐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的三層次進階培養”[2]理念;其二為“‘雙創’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策略探究”,該論文分析了“雙創”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存在的問題,從“構建教學模式、增強實踐效果、豐富教學模式”[3]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養策略;其三為“‘雙萬計劃’背景下綜合藝術院校品牌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吉林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該論文重點研究了品牌專業的建設問題,其中也提到“發揮‘綜合’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4]但并未對“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問題展開具體研究。
綜上所述,在既有成果中并未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充分展開研究。研究依據《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深化人才培養的目標要素,圍繞教育部、云南省相關政策性文件內容,針對“雙創”人才的核心素養和人才培養實踐路徑展開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不僅能繁榮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術研究,而且對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指出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由此可見中國的創新創業已經進入到“深化”的階段,這對“雙創”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創新創業教育“提質增效”時期,“雙創”人才培養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江蘇省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云南省在昆明高新區成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重慶市實施“雙創”示范團隊專項項目,通過人才引進、培育和平臺建設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目前,中國應用型高校中紛紛設立了創業園,并與社會上各類雙創機構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近年來,楚雄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在實施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過程中,不少學生實現了創業夢,例如2016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YLF工作室”在經過項目建設、雙創培育、校企孵化等過程后成長為“楚雄藝峰彩繪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度云南省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藝節課工作室”在培育后成長為“楚雄達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彝族傳統文化習俗故事繪本創作”成長為“楚雄市吉羅藝術設計工作室”,在培育中,團隊成員又注冊成立“楚雄市波普爾圖文設計工作室”,充分發揮了項目的輻射效應。通過筆者對上述公司的跟蹤調查,發現管理知識缺乏、運營經驗不足、產出能力不強等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構建“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中,需要明晰“雙創”人才的核心素養、培養方式、育人模式、實踐路徑、評價標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既有研究中并未找到對應的答案。
從宏觀層面來看,在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以及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20〕6號)等文件中都對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創新創業工作作了明確的指示,并精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范、教師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體系作了明確的建議和要求,為專業規劃、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從中觀層面來看,楚雄師范學院2015年獲批為云南省地方大學應用型整體轉型改革試點高校,以“品行好、上手快、后勁足、能創新”為人才培養目標,著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微觀層面來看,楚雄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為云南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校級重點學科、應用型示范專業,擁有良好的前期基礎,具備實施條件。
根據《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內容,結合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所需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凝練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1+5”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其中“1”是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雙創人才培養方案,是該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學生應修完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所有課程,獲得相應的學分,達到畢業要求。“5”具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指“技術應用能力”“研究學習能力”“創意思維能力”“專業實戰能力”“創新創業能力”5個要素;二是指對應的5條實施路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1+5”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在具備從事本專業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能后,以‘創新創業’為核心展開專項的訓練與提高”,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畢業的就業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標《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厘清課程邏輯,全面優化課程體系。第一,合并大類課程,增強知識的共融性。例如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門課程合并為“構成基礎”,解決原有課程之間連貫性不強的問題,實現課程知識的無縫銜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第二,優化專業課程群,加強知識的連貫性。例如廣告方向的“廣告材料與工藝”“廣告設計基礎”“廣告創意與表現”“廣告策劃與文案寫作”4門課程形成遞進關系。第三,構建分段式實踐教學形式。根據課程進度設置“專業見習(1)”“專業見習(2)”“專業實習”“畢業創作”等課程。第四,強化技能訓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開設“職業技能訓練與認證”“職業技能鑒定”“創新創業訓練與實踐”等課程,跟合作辦學單位合作開展技能鑒定,獲得相應的證書。通過改革課程內容、重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學時等手段,形成循序漸進、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人才培養方案。
技術應用能力指設計表現能力,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技術能力的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計算機輔助設計(1)”“計算機輔助設計(2)”“計算機輔助設計(3)”3門課程。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推進高職教育體系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本專業采取“校企聯動·技能認證”的教學模式,結合國家“1+X”證書制度,充分利用學校、教學實踐基地、培訓鑒定機構三方資源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形成以“技能培訓、證書認證、專業實習、推薦就業、孵化創業”五位一體的“一站式”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在參加技能訓練和認證后,獲得合作辦學單位的工作崗位或者由認證方推薦到其他企業實現就業。
在《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知識要求中明確指出要“了解設計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性和國內外設計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言、研究動態,以及設計學基本研究方法”。在新文科背景下,隨著學科交叉融合不斷加深,研究學習能力成為職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采取“研教融合·以研促教”的方法,充分發揮科研育人功能,提高科研反哺教學實效,通過科研內容進課堂、吸納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指導學生申報和完成大學生科研項目等途徑,增強學生主動鉆研的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扎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科專業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意思維能力的重要平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高度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科專業競賽內容,充分發揮競賽育人功能,增強“以賽促教、以賽促練、以賽促學”的育人成效。具體而言,采用“賽教結合·以賽促創”的方法,形成“課堂+競賽”的實踐教學模式,例如“廣告創意與表現”課程,開設的時間與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舉辦的時間同步,學生圍繞大賽主題展開作品創作,完成的作品即送去參賽,達到“作業即作品”的目的。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在各類專業比賽中獲國家級、教育部、省級獎80余項,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專業實踐水平。
在《設計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素質要求中明確指出“在掌握本專業類學科基本知識基礎上,具備較為完備的、符合專業方向要求的工作能力”。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讓學生能夠實踐與理論相結合[5]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平臺引領·雙向育人”為思路,不斷豐富平臺類型,提高學生的專業實戰能力。平臺從類別上分為兩類:一是校內平臺,二是校外平臺。從內容上分為三類,一是科研實踐平臺,如民族民間工藝與數碼藝術研究所、彝族文化藝術研發院、造型藝術研發中心等;二是教學實踐平臺,主要指校企合作中的各類教學實踐基地;三是創新創業平臺,主要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實訓的基地,如眾創空間、創客空間、創業園區等。本專業聯動校企合作,實現校企雙方“資源共享、渠道互通、人員互動”的共融合作模式,形成“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雙向育人模式。
培養“創新能力強、創業能力優”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一。目前主要以“項目驅動·實踐創新”為思路,采取以下5條實施路徑:
(1)以教研項目為引領,孵化雙創項目
以“科研促教學”為理念,教師吸納學生參與自己主持的各類科研類項目和教研類項目,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項目的實踐,幫助學生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孵化學院創新創業項目。
(2)以雙創項目為載體,推進項目式教學
主要以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引領,組建不同的項目團隊,擴大項目的參與度,提高受益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在學院項目孵化的基礎上,申請學校創業園區進行項目孵化,再申請入駐高一級創業園區,達到創業目標。
(3)以雙創大賽為導向,以競賽促創新
“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是時代對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6]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地方政府、省級等不同類型和級別的創新創業大賽。通過競賽鍛煉學生的組織、溝通、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讓學生在競爭中尋找差距、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激發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希望能通過競賽育人培養模式,使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競賽中,從中學習到創新、實踐、合作等重要的能力[7]。
(4)以雙創活動為支撐,提高活動育人實效
圍繞學生創新能力不強、創業經驗不夠、創業信心不足等現實問題,組織“優秀學子”返校系列活動。邀請已經成功創業的學長、學姐返校舉行創新創業專題講座,給學生們分享創業經驗、傳經送寶、答疑解惑,為學生們提供假期實踐崗位,帶領學生參與企業項目,輔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以及作品展覽,形成幫扶模式。
(5)以強化師資為保障,提供智力支持
組建多元化的師資團隊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保障。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組建了“1+3”師資團隊,“1”是指本專業教師;“3”是指特聘教師、行業導師、非遺大師3類,其中特聘教師指企業的總經理、設計總監;行業導師指各級創業園區、眾創空間負責人;非遺名師指各級非遺傳承人。通過優化師資結構,開展立體式的人才培養,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跟蹤和指導,提升創新創業質量。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特色發展的重要指標,更是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歷史階段,突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思維模式,構建順應時代潮流、契合社會發展需求、引領學科專業建設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是新文科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特色課程群打造、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教學團隊建設、課堂形式多元化等諸多內容,需要不斷轉變教學策略、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本文立足于楚雄師范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成效,總結出“1+5”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客觀反映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的方法、路徑,對提升“雙創”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