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南
(廈門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廈門 361000)
根據生態環境部2020 年12 月發布的《2020 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節防治年報》公布的數據顯示,196 個大、中城市中,共產生工業危險廢物4498.9 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2123.5 萬噸,處置量1732.1 萬噸,貯存量643.3 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處置量和貯存量分別占總量的47.2%、38.5%和14.3%,綜合利用和處置是工業危廢的主要途徑。工業危廢產生量位居前列的分別是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和四川,福建位居第21 位。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危險廢物專項治理工作,頒發許可證4195 份。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許可證持證單位核準收集、利用處置能力達12896 萬噸/年,實際收集、利用處置量為3558 萬噸,其中,焚燒方式處置危險廢物247 萬噸。工業危險廢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其形態有液態、半固態和固態,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等危險特性,若處置不當,將對周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焚燒法處理危險廢物是做好減量化及無害化的重要手段[1]。
焚燒法處理危險廢物是利用高溫分解技術,以及深度氧化綜合處理,將危險固廢中的可燃性廢物進行氧化分解,從而實現危險廢物的減量化、無害化,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回收,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2]。焚燒法處理危廢主要用于不宜回收利用其有用組分,又有一定熱值的危險廢物。但由于危險廢物種類繁多、來源廣泛,焚燒過程中會產生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氫、氟化氫、重金屬及二噁英類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類型及其產生量與危險廢物配比、焚燒爐控制、煙氣處理設施運行及進料情況等息息相關。
某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公司利用焚燒處理危險廢物,通過預熱、高溫發生作用,降解危險廢物中的有害污染物,在經過高溫燃燒過程中產生二噁英類、重金屬、煙塵、酸性氣體等廢氣,有害廢氣的產生主要來自焚燒車間、危廢預處理車間、卸料站、廢液罐區等各個環節。
(1)車間料坑廢氣
收集的固體危廢暫時堆存于固廢坑中,這些固體危廢在破碎、暫存堆放過程中會產生顆粒物、氨、硫化氫、臭氣濃度、非甲烷總烴等污染物。
(2)焚燒車間廢氣
收集到的危險廢物需要在卸料廳、破碎區、濕渣處理車間等分別進行卸料、破碎、濕渣處理,在此過程中會產生顆粒物、氨、臭氣濃度、非甲烷總烴等[3]。
(3)預處理車間廢氣
收集到的危險廢物在焚燒前需要進行取樣、倒灌、再包裝等相關的預處理,取樣區、實驗室、再包裝區、操作間、泵送區等作業車間在預處理過程中也會產生相應的非甲烷總烴、硫化氫、氨和臭氣濃度等[4]。
(4)暫存倉庫廢氣
收集的危險廢物在卸料及暫存時都要求嚴格的封閉處理,但由于包裝不嚴或桶蓋密封不緊,也會揮發少量非甲烷烴廢氣。
危險廢物焚燒系統處置過程中,涉及到危險廢物收儲、卸料、罐區焚燒等,不同場區的廢氣特征也有一定差異:危險廢物儲坑,混雜多種廢氣,且廢氣異味重;廢礦物油再生的廢氣,主要是可燃油氣、氣量小、濃度高、異味重、含氧量低;危廢倉庫區風量大,含有低濃度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罐區周圍的混雜各種廢氣污染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含量變化大,氣量小,異味重[5]。
危險廢物焚燒廢氣主要分為含酸腐蝕性有害氣體、煙塵及含二噁英有害氣體。危廢焚燒煙氣從余熱鍋爐出口直接進入了急冷塔,實現廢氣的急速冷卻。經冷卻塔“急冷”后,廢氣再進入到干式脫酸反應塔,與噴入塔中的消石灰充分接觸,進一步反應生成鈣鹽,鈣鹽呈粉塵狀。此后,廢氣進入袋式除塵器前噴射活性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吸附廢氣中的重金屬類污染物和二噁英類污染物,經布袋除塵器過濾,進一步去除了廢氣中的顆粒物、鈣鹽等物質,廢氣進入濕式脫酸塔進口煙道,廢氣向下切進入脫酸塔,最后再加熱,使其達到180℃左右,利用排氣筒實現達標排放[6]。在此過程中,廢氣在不同的處理環節會產生不同含量的污染物。
(1)含酸腐蝕性有害氣體
主要有HCl,塑料、皮革等含機氯化物危險廢物焚燒產生的氯化氫;HF,含有氟的危險廢物在其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含氟化氫有害廢氣;SO2,含有硫成分的危險廢物,以及輔助燃料,如助燃油在其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污染物廢氣;NOx,含氮物質在其焚燒或熱分解過程中產生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氣體,并經氣相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或五氧化二氮有害氣體。
(2)煙塵
固態危險廢物在高溫焚燒,經分解、氧化,存在未焚燒完的殘渣,體積微小的顆粒物隨著煙氣發生運動,形成煙塵,或部分未充分燃燒的含碳顆粒物,以及附著于無機鹽重金屬有機物質、重金屬物質,煙塵氣體危害性較大。
(3)含二噁英有害氣體
危險廢物焚燒產生的二噁英有害氣體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這一含量的危廢氣體,主要來自金屬冶煉、含氯有機物、噴漆等危廢焚燒產生。以及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當燃燒時間過短或者氧氣含量不足,在高溫焚燒時形成的碳氫化合物往往無法徹底燃燒,碳氫化合物與煙氣中的氯化物化學反應生成二噁英等有害氣體。
某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公司處理危廢焚燒產生的廢氣,采用“SNCR 脫硝+煙氣急冷+干法脫酸+布袋除塵器+濕法脫酸”凈化工藝技術,經凈化后的廢氣經60m高煙囪實現達標排放。

圖1 危險廢物回轉窯焚燒系統
選用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SNCR 脫硝技術,將氨氣、氨水或尿素等還原劑在850-1150℃溫度區域噴入含氮氧化物的燃燒產物中,經還原反應脫除氮氧化物,生成氮氣、水及其他副產物[7]。
脫硝后,產生的煙氣經急冷塔急速冷卻,煙氣溫度從初始的600℃左右急速降至200℃以下,避開了200~400℃極易形成二噁英的溫度區,減少二噁英再合成機會;在壓縮空氣作用下,噴頭內部,壓縮空氣與水液經多次打擊,溶液被霧化為液滴,液滴與高溫煙氣充分換熱,短時間蒸發、帶走熱量,實現急速冷卻。
首先是干法脫酸。急冷塔急速冷卻后,煙氣進入脫酸塔,危險廢物中的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氯化氫、氟化氫與氫氧化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鈣鹽,去除煙氣中酸性氣體。收集下來的飛灰經固化外運填埋。其次布袋除塵。在煙道中噴入活性炭,吸附煙氣中的重金屬、二噁英污染物,煙氣經布袋除塵器時進一步去除了煙氣中的顆粒物、以及吸附了重金屬和二噁英類的活性炭。截留飛灰經固化外運填埋。再次濕法脫酸。煙氣經袋式除塵器,進入濕式脫酸塔進口煙道,用氫氧化鈉溶液去除煙氣中的氯化氫、氟化氫、二氧化硫等,濕式脫酸廢水回用煙氣急冷塔。
煙氣經濕式脫酸塔,堿液氫氧化鈉去除酸性氣體,經監測達標,加熱至180℃以上后,經60m 高排氣筒實現高空排放。
危險廢物焚燒過程中會產生重金屬、酸性氣體、二噁英和煙塵等,這些污染物的產生量及濃度與危險廢物配比、進料、焚燒爐控制及煙氣處理設備的運行密切相關,因此,要做好危廢焚燒污染的全過程控制,使危廢焚燒廢氣處理取得預期效果。
針對危險廢物來源復雜、種類多樣,無論是物理形態,還是化學性質,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多種危險廢物混合又發生化學反應,因此,要從物料控制環節,對危險廢物進行科學配伍,保證焚燒系統安全、廢氣污染物達標排放。根據危險廢物的焚燒特點來看,危險廢物焚燒爐中的氧體積分數低于50%時,危廢燃燒廢氣中氧的增加會增加二噁英毒性的生成當量[8]。焚燒爐中加硫,能夠與前驅物生成磺化物、與金屬生成硫酸鹽、消耗活性氯,降低焚燒環節二噁英的生成。將鈣等脫氯劑添加至焚燒爐,可降低氯化氫濃度,降低二噁英生成。因此,在物料控制配伍時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入爐要求
從物料的含水率、熱值、容重等調整物料,減少焚燒過程中輔助燃料的使用量。
(2)保障穩定運行
從物料相容性角度進行配伍,防止不相容危廢混合產生爆炸等,影響焚燒效果。
(3)確保達標排放
嚴格遵守 《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結合危廢焚燒過程中污染物生成原理,把握危廢中硫、氮、氯、重金屬等含量配比,確保焚燒生成的廢氣外排滿足最高允許排放的標準限值要求。
從爐溫、攪動、停留時間和空氣供應量等因素,嚴格控制危險廢物焚燒過程,切實做好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煙氣污染濃度及污染量。其中,焚燒設備設計影響危廢焚燒時間和攪動,而焚燒系統控制的運行主要受爐溫和空氣供給量因素影響。根據實際運行來看,回轉爐焚燒溫度控制在1200℃左右,有利于危險廢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分解。廢液焚燒爐內霧化廢液隨著煙氣上升,并與高溫氧化氣體接觸,煙氣溫度要保證在1100℃左右,爐內停留2s 左右,確保有機物焚燒殆盡,減少氮氧化物等焚燒前驅物產生。
危險廢物焚燒煙氣處理包括急冷、吸附、袋式除塵和濕法洗滌等。通過對這些系統的環節控制,來進一步處理煙氣系統有害物質。例如,焚燒煙氣在急冷塔中噴水急冷,使焚燒煙氣溫度1s 降至200℃,壓縮焚燒煙氣在高溫(300-500℃)溫度去滯留時間,防止二噁英生成;利用降溫冷凝重金屬,使易揮發性重金屬附著于塵上,通過袋式除塵設備去除。再將高濃度氫氧化鈉堿液噴入煙道,進行脫酸,去除煙氣中的氯化氫、氟化氫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9]。脫酸后,進入布袋,去除消石灰、活性炭粉末。將除塵后的煙氣進入除酸洗滌塔,進一步捕集飛灰、除酸、去除二噁英污染物。最后,再通過加熱,使煙氣升溫至180℃左右排放。
某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公司,接收的危廢種類主要有轄區范圍內產生的廢有機溶劑、廢礦物油、農藥廢物、醫藥廢物、精蒸餾殘渣等各種有毒有害危險廢物。該處置公司建有危險廢物焚燒處置系統一套,采用“回轉窯+二燃室”處理工藝,設計焚燒能力為50t/d,收集的固態、半固態、液態廢物均由該處置系統處理,焚燒爐煙氣排放的污染物種類較多,主要有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氫、氟化氫、重金屬及二噁英類等污染物;煙氣中的污染物成分復雜,其焚燒煙氣廢氣處理設施進出口污染物濃度,見表1。

表1 某危險廢物焚燒廢氣中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
采用“SNCR 脫硝+煙氣急冷+干法脫酸+布袋除塵器+濕法脫酸”凈化工藝技術,通過上述工藝處理,某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公司焚燒爐煙囪排放出的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濃度值最大檢測結果分別為12mg/m3、10mg/m3、135mg/m3、25.5mg/m3,主要污染物指標均符合《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限值要求,經凈化后的廢氣經60m高煙囪實現達標排放[10]。此外,氟化氫、氯化氫、鎘、汞、鉛、砷+鎳、鉻+錫+銅+銻+錳、二噁英類等污染物日均濃度值的最大檢測結果分別是2.39mg/m3、16.5mg/m3、0.801μg/m3、3.23μg/m3、<0.20μg/m3、846.6μg/m3、624.7μg/m3、0.019TEQng/m3,其他污染物指標排放濃度均滿足《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的標準限值要求,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工藝技術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和推廣前景。
(1)采用“SNCR 脫硝+煙氣急冷+干法脫酸+布袋除塵器+濕法脫酸”凈化工藝技術,處理處置危險廢物焚燒廢氣,可有效解決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出路及技術工藝問題,處理工藝技術合理可行,滿足環保標準和要求。因此,該工藝技術具有很好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2)該危險廢物焚燒系統采用回轉窯處理工藝,適用于不同特性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理。其中,煙氣處理系統采用先進配備,可有效實現煙氣處理后的達標排放;分類收集及分質預處理的物化系統,可有效去除危險廢物廢液中的有機物及重金屬成分。
(3)危險廢物焚燒工藝技術成熟,在焚燒系統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氣,可從物料配伍、焚燒控制和煙氣處理等環節協同處置,并關注各處理環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經濟性。危險廢物焚燒不同特性的廢氣,在其收集、輸送、風量控制、停留時間、溫度控制等方面,協同做好煙氣處理及效果評估,既要充分考慮焚燒系統與其他設備協調性,也要從經濟效益考量,不占用焚燒產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4)建議根據工藝設計思路,進一步優化,確定各工藝單元廢水產生量及特點,并據此詳細設計廠區廢水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