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
(青海民族大學 旅游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
冬季旅游產品就是旅游經營者為滿足旅游者冬季旅游消費需求而提供的實物和服務①。冬季旅游產品開發,對旅游經營者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產生經濟效益的產品。對旅游消費者而言,是在冬季可以進行觀賞、體驗的活動項目,獲得精神愉悅的感受。對旅游業而言,可以緩解季節性對經濟帶來的壓力,帶動冬季旅游業經濟發展。
中國在冬季旅游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中國的兩極,東北三省和海南三亞。楊諾、李曉東在烏魯木齊冰雪旅游產品開發中提出了開發觀賞類旅游產品、體驗類旅游產品以及冰雪節慶旅游產品系列、冰雪民俗旅游產品系列、冰雪體育旅游產品系列②。趙燕鷹提出,冰雪冬季旅游應利用冰雪條件,開展冰雪體育旅游,滿足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冰雪旅游需求③。范丹丹運用SWOT分析法對新疆冰雪旅游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旅游發展策略④。
西寧市作為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古城,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資源條件好。現在交通的便捷和旅游產品的不斷開發和完善,為西寧打開了廣闊的旅游市場。西寧市夏季旅游發展較為迅速,但冬季旅游則發展緩慢。開發冬季旅游產品可以促進冬季旅游業的發展,完善西寧旅游市場,平衡季節需求,促進西寧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的研究以期對西寧冬季旅游產品開發提供參考意見。
西寧作為青海省的省會城市,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國人心中理想的旅游勝地。西寧市旅游發展現狀主要從基礎設施、交通便捷程度和旅游收入進行分析。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0年末,西寧市5A級景區有1處,4A級景區9處,3A景區24處以及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61家。旅行社規模逐步擴大,酒店數量逐年增長,基礎設施方面逐漸發展完善,但因為季節性旅游的原因造成了基礎設施不能大規模的發展,在淡季時會造成虧損。交通便捷性方面:“外環內網”的交通格局更趨完善,交通擁堵指數累計下降48.5%,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了交通便捷度,同時大大縮短了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西寧市是高原上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集散中心,火車、飛機、大巴中轉都十分便捷,還開通了旅游專列。旅游業收入情況:201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855.73萬人次,較2018年增長16.1%;旅游總收入372.97億元,較2018年增長19.4%,旅游經濟整體呈上升趨勢⑤。
旅游資源類型豐富、種類繁多:西寧大部分地區處于湟水谷地,水資源豐富,熱量充足,因此形成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西寧市民族眾多,民族風情多樣,形成了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隨著人們的需求增加,西寧打造了“世界第三極海洋館”“高原觀熊貓”等特色旅游產品。旅游產品體系日趨完善:旅游產品的打造正處在不斷開發和完善的階段,幾乎沒有較為成熟的旅游產品體系。旅游產品的打造沒有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僅停留在產品表面。旅游經濟“夏熱冬冷”:西寧地處于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2300m,因獨特的地理優勢,夏季成為全國理想的避暑勝地之一。因此,很多游客前來游玩避暑,從每年五月開始,西寧的旅游經濟就已經開始萌芽直至發展到高潮,過了十月,逐漸冷卻。正是因此,旅游經濟呈現明顯的“夏熱冬冷”兩極分化。
從表1西寧冬季旅游產品開發現狀來看,以節慶民俗類較多。但冬季旅游產品業態十分豐富,如冰雪主題的演藝活動、冰雪溫泉養生等。這些新業態及新型的冬季旅游產品在西寧少之又少。

表1 西寧冬季旅游產品開發現狀
這些優勢主要有:一是獨特的資源優勢。西寧地處高原,民族文化交織輝映,形成了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情。西寧的冬季較長,一般情況下,十月就會飄雪,氣溫逐漸降低,有利于冰雪項目的開展。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除漢族外,主要的民族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不同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有利于西寧開發民族美食、節慶及民俗類的冬季旅游產品,具有獨特性。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西寧推出了一系列冬季旅游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政策,推出淡季價格,刺激消費需求,還啟動文化惠民卡試點項目,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還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推出民俗、養生、體育等體驗型的旅游產品,增強旅游者的體驗感受。三是市場需求增長旺盛。西寧有百萬常住人口,因為旅游發展起步較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需求也逐漸增長。對現在的西寧旅游而言,供小于求,供給方面有很大的缺口,需求方面只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冬季旅游的大量需求是西寧冬季旅游產品開發的重要因素。
劣勢主要有:一是知名度不高,缺乏專業人才。西寧市冬季旅游起步晚,和發展相對成熟的城市相比,發展較慢,基礎較弱,設施不完善。在人才方面,西寧高校開設旅游方面的課程較少,人才短缺。開發旅游產品應了解本地的實際情況,了解其風土人情,因時因地開發利用資源。西寧要在短時間內達到這個水平有難度,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氣候寒冷,出行便捷性差。西寧市冬季最低溫度在零下十幾度,沒有植被覆蓋,自然景觀方面稍有欠缺。在低溫情況下,人們不可能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而且,因為天冷路滑,也會對人們出行半徑有制約,整體的出行便捷性變差。
這機會主要有:一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西寧市的經濟發展正在突飛猛進,各行各業的經濟增長有目共睹。西寧市認真貫徹黨中央相關精神,按照省、市黨委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全域、全季、全時旅游,為西寧冬季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特別是中國召開了冬季奧運會,更是西寧發展冬季旅游的良好契機。二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潛在需求的增長。西寧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出游興趣也逐漸增加。尤其是在冬季,長時間憋在家里,出游意愿更加強烈。有孩子的家庭,寒假是很好的陪伴孩子的時機,市民更愿意去進行一些親子游等形式的出游活動。這為西寧冬季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冬季旅游市場需求的多樣化使市場競爭無處不在。對西寧冬季旅游產品而言,近處的甘肅、四川等對西寧冬季旅游有著一定的威脅,遠處的東北三省、海南更是競爭激烈。現階段人們的出游需求日益增多,西寧市冬季旅游處在起步階段,在短時間內難以滿足。
1.市場導向原則。市場導向主要是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而獲得最大效益。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亦然,現在市場需求眾多,需求層次和類型不一。冬季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時,應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進行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了解不同年齡層次及愛好的消費者需求,設計和開發出讓旅游者滿意的冬季旅游產品。
2.參與性原則。當前,人們對旅游的消費不僅僅停留在旅游項目的表面上,他們內心更渴望的是親自去參與、去體驗、去獲得不一樣的經歷。因此在冬季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過程中,要多去打造一些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讓旅游者融入其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激發出他們重游的想法。
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青海以生態立省,最大的責任在于生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西寧市的旅游發展而言,在打造旅游產品的同時,要注重產品開發與資源保護相結合,才能確保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增強旅游產品的生命力。西寧冬季旅游產品的打造要依據可持續發展原則,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
1.開發具有特色的產品體系。打造以冰雪旅游為主體,文化、民俗、美食旅游為輔的產品體系。冬季旅游產品的開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旅游產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根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西寧冬季旅游開發較晚,西寧處于產品成長期的初期。處于這個階段的明顯特征就是旅游地逐漸被人們熟悉了解,去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市場發展較快,消費需求增加。因此應打造相應的產品體系,并逐漸完善。如“旅游+冰雪”“旅游+民俗”“旅游+節慶”“旅游+演藝”等⑥。
2.培養專業人才,提升軟實力。壯大人才隊伍,在高校及職業院校開設與旅游相關的課程,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為旅游業發展不斷注入新鮮活力。同時,加大外出及自身培訓力度,特別是一些專業的旅游項目,如體育運動方面加強培訓等。及時掌握市場動向,汲取相關知識,提升人才競爭力,促進冬季旅游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穩定客源。在宣傳方面,要進行方式創新,善于利用自媒體宣傳,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投放廣告,運用視頻短片的形式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同時,舉辦推介會,和兄弟城市達成戰略共識,給予一些優惠政策,穩定客源。
4.提高出行便捷性,刺激需求。在交通方面,開設多條旅游專線,減少中轉頻率,完善旅游交通。同時也可以出臺冬季出游交通補貼政策,讓游客感受政府的暖意,提升出游意愿,促進消費,從而帶動冬季旅游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西寧冬季旅游正處在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巨大。在打造冬季旅游產品時,應注重特色化發展,借鑒其他冬季旅游發展較好省份的經驗,取長補短。同時冬季旅游產品的打造升級要依靠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才能呈現更強的生命力。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其他行業的支撐,其他行業也因為旅游而更加蓬勃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因此,西寧市冬季旅游產品的打造需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才能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注釋:
①劉祥飛.旅游產品開發的品牌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14):11+13.
②楊諾,李曉東.烏魯木齊冰雪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現代商業,2010(07):83+82.
③趙燕鷹,王光文.呼和浩特市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21):7-8.
④范丹丹.新疆冰雪旅游發展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03):23-26.
⑤青海省統計局.統計資料[R].
⑥劉勇.呼倫貝爾市冬季旅游業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