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靈莉
血管性癡呆是由于腦血管因素而引發的癡呆癥狀,常見腦血管病為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情緒波動大、認知能力障礙、記憶力下降、日常自理能力受限等[1]。隨著對血管性癡呆疾病機制研究程度深入,發現血管性癡呆患者發生行為、認知障礙的直接因素之一為膽堿神經元缺失,因此相關治療方案也在探索完善[2]。鹽酸多奈哌齊是用于治療輕度、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線藥物,為六氫吡啶類氧化物,對于認知障礙干預價值得到臨床實踐[3,4]驗證肯定,本院自2021 年對收治的輕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應用鹽酸多奈哌齊治療,并在療效及安全性方面取得滿意應用效果。現將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間收治的84 例輕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輕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體征及檢查均與中華醫學神經學分會制定《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草案》[5]相關診斷內容相符合;②無認知功能障礙;③無精神疾病;④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腎臟疾病或者心臟系統疾病;②合并全身性病變;③合并肝腎功能異常或者器質性病變;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反應;⑥依從性差或者明確表示拒絕配合研究。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在確診病情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改善腦部循環、控制血糖血壓、降脂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尼麥角林(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18,規格:10 mg/片)治療,用藥方式為口服,2 片/次,3 次/d。觀察組給予鹽酸多奈哌齊(重慶植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23,規格:5 mg/片)治療,用藥方式為口服,1 片/次,1 次/d。兩組患者治療療程均為3 個月。在治療期間要叮囑患者不能隨意服用其他治療癡呆類疾病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HDS、MMSE、ADL 評分 分別在兩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前及治療后對其癡呆情況、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所用評價工具分別為HDS、MMSE、ADL。MMSE 量表總分30 分,≥27 分為正常,分數越低癡呆越嚴重;HDS 量表總分32.5 分,>30.2 分為正常,分數越低癡呆越嚴重;ADL 量表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6-8]。
1.3.2 療效判定標準 以治療前后MMSE 評分變化評價兩組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MMSE 評分增高率>20%為顯效,增高率12%~19%為有效,增高率<12%為無效[9]。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期間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嘔吐、輕度抑郁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DS、MMSE、ADL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HDS、MMSE、AD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DS、MMSE、AD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DS、MMSE、ADL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DS、MMSE、ADL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2.86%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2 例頭暈嘔吐,3 例輕度抑郁;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3 例頭暈嘔吐,3 例輕度抑郁。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90%,與對照組的14.2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5,P=0.746>0.05)。
血管性癡呆是老年群體常見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類型,此類型發病率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對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嚴重影響,對該病的治療時間偏長且其具備的高致殘率的特點都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屬在生理、心理以及經濟方面的負擔,增加治療難度[10]。隨著對血管性癡呆機制研究深入,發現腦動脈硬化是其高危獨立因素,其典型的表現即為患者機體產生脂質代謝紊亂后有大量脂肪堆積在血管壁上面,血管管腔因此收縮狹窄,自身彈性下降,且腦局部組織由于血管阻塞,處于腦部缺血狀態,誘發腦細胞壞死、腦組織軟化,也是患者出現腦組織軟化灶、梗死的直接原因[11]。腦梗死患者常存在大面積皮質梗死情況,從而成為引發認知障礙、癡呆等癥狀的因素,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增加治療難度。
尼麥角林是臨床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常用藥物,治療機制在于用藥之后能夠使得腦血流量得到提升,同時增加腦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降低機體乙酰膽堿(ACh)分解速度,通過多種途徑來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但在臨床實踐當中發現,對血管性癡呆患者應用尼麥角林藥物治療雖然能夠調整血管疾病相關臨床癥狀,但在針對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的改善方面卻沒有達到臨床預期效果。近年來有研究指出,血管性癡呆患者產生精神與行為方面的變化、認知功能下降等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患者膽堿能神經元發生了進行性退變。鹽酸多奈哌齊對于癡呆性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已經得到驗證[12],其屬于第二代膽堿酯酶抑制劑,對乙酰膽堿酯酶所引導下的乙酰膽堿水解具有可逆性的抑制效果,可強化膽堿神經能,在更短時間內提高機體內的乙酰膽堿濃度,從而提升患者在精神和認知方面的功能,恢復記憶力。在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DS、MMSE、AD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2.86%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尼麥角林是常用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的主要藥物,為具有α1受體阻滯作用的麥角生物堿制劑,能夠增加腦血流量、心肌灌注量,減少心肌消耗量和改善外周阻力,改善腦部代謝效率,與鹽酸多奈哌齊兩種藥物聯合能夠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果,在改善血管性病變的同時還可提升膽堿神經功能,降低癡呆相關癥狀的影響。在安全性方面,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90%,與對照組的14.2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出現的不良反應程度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圍內,不影響療程的進行。
綜上所述,對輕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聯合鹽酸多奈哌齊,在保障對患者病情控制改善的前提下,可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更好的推動患者順利回歸到社會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