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秦軍選取200多家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近5年的數據并構建相關體系,研究表明,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大多數包含財務報表。張亞連認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需要包含非財務信息,社會責任報告中可以有效反映企業環境會計披露。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殷強發現,企業在信息披露時,往往會采取補充報告的形式進行環境會計的說明。安娟娟通過分析重污染上市公司公開信息披露發現,大多數企業有專門的獨立環境報告,其中涉及環境存在的風險。
從L公司2017年至2021年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可以發現,L公司只采用補充性報告披露方式,而且多數集中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中。只有在2017年時,L公司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環境信息披露整改工作的相關通知,其中提到,為了加強重污染行業對于生態文明的建設,同時強調L公司作為優秀的上市公司應該積極配合環境工作的開展,發揮模范作用。L公司在接到通知后,開展公司環境自查工作,發布了環境信息補充報告說明。
(1)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L公司近5年間,年度報告中的披露內容包括環境與社會責任和財務報表附注。環境與社會責任部分主要披露了對于環境部門公布的公司的情況說明,一些有利于環保生態、治理污染和相關社會責任履行的具體信息。財務報表部分披露了有關環境會計信息的項目包含資產、負債、權益,以及成本四大類。其中環境資產選取貨幣資金,環境負債中選取應交稅費,環境權益中的專項儲備包含維簡費和安全生產費,環境成本中包含資源稅、綠化費、水土流失補償費和棄置費用資金成本明細,具體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貨幣資金 單位:萬元

表2 應交稅費 單位:萬元
(2)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L公司近5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主要將其劃分為持續完成環境管理、矢志不移綠色運營和著力打造綠色礦山。在定量分析中,結合重點績效指標可以看出,L公司每年都會為節能環保投入一定的資金,但是對比營業收入,節能環保資金所占的比重較小。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重點績效
從L公司近5年環境披露內容來看,L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不夠全面。首先,在定性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L公司近5年的披露方式都集中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中,2017年環境信息補充報告也是因為證監會明確要求。其次,L公司定量的財務信息中披露涉及的項目比較少,只有在幾個會計科目中體現,并沒有對環境會計要素中的信息進行全方面的披露。比如,L公司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歸于貨幣資金下面,并未設置專門的環境會計相關要素。
從L公司目前的披露狀況來說,公司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政府文件中的強制披露的要求,缺乏主動性。公司對于在經營過程中因為環境問題受到的懲罰也沒有詳細列示,存在著主動逃避問題的嫌疑。L公司雖然把綠色發展當成企業經營發展承擔的責任,但綠色發展貌似只成了一個口號,公司并沒有真正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此外,公司在披露的報告中,多數為政府強制性的披露內容,而對于政府要求自愿披露的內容比較少,數量并不多,說明企業在環境工作上落實不到位。
從上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來看,L公司披露的信息較多,但是披露的內容卻不精準,很難迅速找到一些特定的內容。一方面,信息披露內容比較簡短,且位置相對隱蔽,并不是十分明顯。另一方面,L公司在披露內容上,財務報告中的披露只是涉及會計科目下的明顯數據,而多數有關環境信息和責任披露都出現在社會責任報告中。然而,公司經過第三方鑒定的只有年度報告中財務報表定量部分,對于社會責任報告中定性部分信息一直缺乏鑒定,這些對于公司披露信息的質量產生懷疑。
目前企業對于環境會計的了解相對有限,因而部分財務人員在面臨環境相關問題時,可能會存在疏忽,導致信息披露不全面。因此,公司可以通過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來增強環境信息披露質量。首先,公司可以采用外聘專家的形式,定期對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引領、培訓。其次,公司可以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實踐學習,參觀有關優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公司,從而結合公司自身情況,制定符合本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管理層作為公司經營的關鍵性角色,需要加強對環保活動的管理,增強環保意識。一方面,不斷加強員工有關環境問題學習教育。公司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環境保護相關的講座和課程培訓,對公司人員進行考核測評,以增加從業人員對于環境的重視程度。同時,公司可以查找一些環境保護的優秀公司案例,為自己的公司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另一方面,管理層可以制定有關環境保護相關措施,將環保意識與公司經營理念相結合。
L公司要實現可持續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那么有關內部環境會計的內部審計部門便尤為重要。首先,對企業經營活動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環節進行監督,評估企業造成的污染程度等級,出具環境會計的審計報告。其次,對于政府發放的補助金進行審核,核查每筆資金的流出去向,從而判斷企業是否存在舞弊的現象。最后,對企業的風險進行管理,核查相關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項目,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環境信息披露,降低企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