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前不久,我在奧運會治療康復過的一名國家隊女隊員發(fā)來微信,說有位隊友一直膝蓋痛,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和恢復,這些天訓練量挺大,疼得更加厲害了,于是到醫(yī)院做了個核磁共振檢查,被懷疑患了骨梗死,問我能否幫忙找個權威或專家來確診。聽到“骨梗死”三個字,我不禁嚴肅起來,用語音告訴她,核磁共振對于早期骨梗死較為敏感,一般骨科大夫根據它再結合臨床就可查出來,不至于再找什么醫(yī)學權威或專家來看。
隊員解釋說:“核磁報告中寫著‘骨梗死三個字,但后面劃了一個問號,這是啥意思?”我答道:“這是指初步看有這種可能,但需要進一步檢查來確診。”我邊說邊琢磨,這位隊友運動中的癥狀是痛得厲害,而一般骨梗死患者的疼痛癥狀沒那么明顯,而且她疼痛也有一段時間了,若是骨梗死,不一定屬于早期炎癥,應當出現其他骨性問題了。
那位隊員越說越急切:“我上網查了隊友這種情況,有很多說法,比如嚴重了就要手術,挖骨髓,甚至會骨折致殘,挺嚇人的!十天之后,我們就要參加一個重要比賽。這位隊友是隊中絕對主力。全隊上下又著急又擔心,怎么辦呢?能不能先消炎止痛……”
我完全能體會對方的心情,沉思一會兒后說:“你們趕快找一家三甲醫(yī)院看骨科大夫,結合臨床檢查確診。征得醫(yī)生同意后,最好做個CT檢查,看看有沒有骨折或骨質變化。能去參賽的可能性只存在于不是骨梗死的前提下,疼痛則另有原因……”
一天過后,這位隊員發(fā)來微信說,按照我的建議,她帶隊友去大醫(yī)院做了骨科檢查,結論是不像骨梗死,但疼痛原因不明。可隊友仍腿痛厲害,不能正常走路,找很多人看過,卻找不出問題,還是想請我看看。聽罷,我先是松了一口氣,接著果斷地說:“那你們趕快過來,我來試試!”

當晚,這位隊員和教練帶著隊友準時來到我們體能康復中心。我認真看了核磁和CT片子,確實看不出明顯的骨梗死和骨質被破壞的跡象,于是轉頭問患者:
“你不活動時痛嗎?”“不痛。”
“那什么時候感覺痛?”“腿蹬直時痛。”
“腿落地時痛嗎?”“有點痛。”
我暗想:“可能真有別的原因!”隨即讓她上檢查床。我仔細進行了臨床檢查,觸摸膝關節(jié)有關部位,做關節(jié)醫(yī)學特別測試。很快,我發(fā)現她腿蹬直時的疼痛并不在疑有骨梗死的位置,而在膝部關節(jié)縫里,心中有了數,笑著告訴她:“如果我‘猜對的話,你的問題是訓練中把膝關節(jié)的半月板和充墊在關節(jié)腔的脂肪墊損傷了。這樣吧,我們馬上做個對癥治療。如果治療后你當場就能蹲下,甚至跑起來,就證明診斷是正確的!”
于是,我聚精會神地在她膝關節(jié)上下做了各種手法的調整治療。不一會兒,我信心滿滿地讓她下地做做此前引起疼痛的動作。因為疼痛,她好久不敢蹬直不敢跑了,總覺得關節(jié)被卡住。這時,她猶豫地挪到床邊,穿上鞋子,半信半疑地慢慢蹲了蹲,驚奇地發(fā)現膝關節(jié)居然不卡不痛了。我讓她再走走跑跑,她很快也做到了,大家頓時轉憂為喜。
不過,我提醒大家,剛才的治療是解決關節(jié)在運動中不擠壓半月板和脂肪墊的問題,患者才會痛感頓失。但從核磁和臨床檢查看,患者膝關節(jié)內存在一些積液,表明還有炎癥,過后仍會有些不適,但不會影響正常活動和恢復訓練。說完,我給患者膝部打了肌貼包扎一下,保障她兩天運動時不易出現反復,并囑咐說,回隊后先不要做大幅度膝關節(jié)扭動、猛然加速、急停、起跳、落地等危險動作,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逐步恢復……
四天后,這位隊員興奮地告訴我,隊友已基本恢復正常專項訓練,可以如愿參加下周的重要比賽了。
虛驚一場之后,大家除了慶幸,還有一種對“骨梗死”的警醒。畢竟,平時大家對這個問題遇到不多,了解更少。
骨梗死,也叫骨髓梗死,是指發(fā)生于骨質和骨骺端的骨細胞及骨髓細胞因供血不足引起的組織壞死。常見病因有:大量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酗酒、運動損傷、接觸一些化學物質等。這種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20-60歲人群多見。在愛好運動的人群中,骨梗死并不常見,往往是多種問題集合起來時,加上運動創(chuàng)傷發(fā)炎,才可能導致骨梗死。
多數骨梗死患者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容易漏診。急癥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活動障礙,關節(jié)疼痛;慢性期可能會有跛行、四肢酸痛、麻木無力、感覺遲鈍等癥狀;極少數患者還會出現骨頭塌陷或變形。
發(fā)病早期,通過核磁共振檢查可以顯示出骨頭的炎癥變化,這是認可的初期診斷依據。X光片和CT對此不太敏感,但在病情發(fā)展到中后期惡化時,從這兩種檢查中就可能顯示出來。最終確診,需要醫(yī)生做臨床檢查,多方求證。本文患者第一次就醫(yī)時,核磁報告結果“骨梗死”后面被打上問號,就間接說明醫(yī)學診斷的復雜性,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進一步排查,患者對此應有所認知并耐心配合。
本文患者一直膝蓋疼痛,從核磁報告中又找不到確切答案,這在臨床中常會碰到。對此,不同專科醫(yī)務人員的檢查評估會從不同專業(yè)的角度給出判斷,多方求診時,通常還會有不同或接近的診斷。比較可靠的診斷需要綜合多方檢查和病癥變化規(guī)律,分析推斷而成。即使這樣,也未必百分之百的準確,還要靠治療效果來證明診斷是否正確。
我對這位患者的確診得益于分析前面諸位醫(yī)生的檢查結果,結合患者病史的變化和癥狀表現,從功能障礙的角度去考量可能的病因。比如,患者的疼痛表現在腿部過伸時對軟組織擠壓、拉扯的過程,而不是單純骨頭負重時。這種疼痛指向軟組織損傷的可能性多于骨頭壞死的原因。從發(fā)病時間點和癥狀表現來看,也符合軟組織損傷的機理。最后,我通過“康復實驗性治療”來驗證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幸運的是,實踐證明我的判斷對了。事實上,有些疑難雜癥往往需要反復研究和試驗才能找到和解決問題。
警醒之后,我再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骨梗死的癥狀常與軟組織損傷的癥狀相似,需要專業(yè)人員仔細檢查和反復甄別。拿到醫(yī)院色光學報告時,不要對其結果大驚小怪,尤其是一些診斷帶有懷疑性用語時,如“請結合臨床”或打個問號等。正確做法是找相應科室的醫(yī)生做進一步臨床檢查和判斷。
2.當出現肢體麻木、感覺遲鈍、關節(jié)疼痛、軟弱無力等癥狀時,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一旦確診骨梗死,就要減少使癥狀加重的活動。骨梗死的治療常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一般采用保守療法,必要時手術治療,清除梗死病灶,促進骨修復。由于恢復期較長,也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因此還是要注重前期預防。
3.為了使骨梗死的診斷更加準確及時,患者要積極提供如下信息:具體的癥狀、出現了多久;疼痛嚴重程度、什么情況下出現、每次持續(xù)多長時間、什么時候緩解;有無免疫系統(tǒng)的疾病;有無吃藥打針,尤其是用沒用過激素類藥物;有無受傷史;有無不良習慣;工作性質如何;做過什么治療等。
4.明確診斷后,患者要與醫(yī)生加強溝通,有效配合,以利治療康復。為此,有心要了解如下信息:什么原因導致的骨梗死,采用什么樣的治療方案,治療需要多久,是否有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回家后該如何護理,是否需要復查,多久復查一次等。
5.對于骨梗死這類不太熟悉的病癥,上網查閱相關知識和資料確有必要,但不要憑著一知半解而妄加推斷,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安,甚至嚇個半死。只有找專業(yè)人員一同檢查和討論,反復求證,才能得出可靠結論和良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