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莉 , 唐 琳
(成都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2010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第一次正式將創新創業教育概念完整地提出來,既是為了充分適應國家發展戰略以及經濟社會的需要而結合實際情況推出來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也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需要[1-2]。新工科建設的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程度不可分割,新工科的籌建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創新創業教育為新工科的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3-4]。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課程是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載體[5],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怎樣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各大高校的研究熱點問題。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至少應該包含創新思維、實踐能力與抗壓心態三個維度[6],那么工科類“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也應該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工科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很多高校成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學院,為了培養“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型人才,成立了國家眾創空間,為學生初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通過創業必修課、創業綜合實訓、行業精品課程分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抗壓心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22號)要求: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要結合本校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創新創業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動高水平教師領銜打造創新創業線上“金課”。各類線上網絡課程相繼產生,比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好大學在線、超星慕課等,使創新創業線上課程形式越來越豐富,學生獲得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方式更加便捷。
同學們對創新創業理念理解不夠深入,很少的同學有這方面的意識,大多數學生學習“創新創業”課程都是為了獲得學分,如果課程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很少會主動投入到后期非必須的“創新創業”課程學習中。總體來說,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熱情不高。即便很多高校搭建了創新創業平臺,然而能夠主動去了解和使用這些平臺的學生卻很少。
全?!皠撔聞摌I”課程大多由相同的老師教授,很難兼顧全校所有專業的專業特點,只能為同學們講授一些創新創業基礎理論知識。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生來說,力度不足以讓創新創業的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所有學科都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各個專業和創新創業接入點是不一樣的。要深入地開展“創新創業”課程,對授課老師的要求就會很高,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還要對行業發展前景有一個正確、理智的認識,才能引導學生把創新創業和自身專業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
當前許多高校開展了多樣化的“創新創業”課程,包括一些相應的創新創業大賽,對于工科類學生來說,還包括各種學科競賽,這些競賽的初衷是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是受各種客觀原因的影響,最終能夠參與到這些比賽中的同學很少。大一時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大學生涯規劃,到了大二、大三又沒有參加各種競賽的能力,即使有能力參加競賽,由于競賽參賽名額都是有限的,客觀條件不足以支撐所有想要參與競賽的同學參與其中,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缺少能夠參與到這類創新創業活動中的機會。
“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應該是貫穿在各個專業學科領域,不能僅僅依靠學生必修學分課程來培養,還應該貫穿在本專業專業課程的講授當中,需要專業課老師有目的、有規劃、有方向地把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平時的專業課程,從而對學生產生影響。需要對授課老師進行培訓,讓專業課老師建立一套完整的創新創業理念體系,能夠在專業知識傳授中找到一個切入點,利用專業課程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7]。
目前,高校一些教師是畢業就到學校工作,大多只在學校參加過科研,在各自領域發表了高水平論文,學術水平很高。但是,沒有像企業研發人員一樣,針對一個產品的研發,從需求分析到立項再到后面的完成、投入、推廣。尤其是由技術崗到管理崗的,對整個過程有一個宏觀認識,不是所有的專業從業人員都是做技術研發的,專業發展分了很多的細類。如果聘請的工科類老師擁有豐富的企業研發管理經驗,那么能更好地把握專業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對于應用型大學,更能夠找到教授的重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十分有優勢,能夠將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很好地結合起來[8-9],更容易從以前的工作中提取到跟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對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很有意義。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涉及學科交叉,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比較有效的途徑,打造優秀線上創新創業專業案例庫就是為了將這二者結合起來并且能以最快的方式推廣出去。優秀的線上創新創業專業案例庫不僅由高校專業授課老師來填充,還應該接受來自各大有資質、有實力公司優秀員工或者優秀公司的投稿,由專人審核,審核通過后給予相應的獎勵作為鼓勵,然后根據這些材料加工成針對各個專業的創新創業專業案例庫,分享給高校的老師或者學生使用。
很多高校每年都有授課比賽,尤其是針對青年教師的,但是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授課比賽幾乎很少有,應增設以“創新創業”課程為主的授課比賽項目,并且提升獲獎證書的含金量。比如可以寫進職稱評審里面,或者配套其他的獎勵形式,能夠更好地激勵老師們投入到“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當中,有利于提高“創新創業”課程的質量。鼓勵老師將“創新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相結合,撰寫出優秀的教學案例參加授課比賽,并對優秀的課程進行推廣[10]。
可以根據學生特點設定不同年級的創新創業比賽,降低參賽門檻,越往高年級獲獎難度系數越高,激勵新生積極參與。在大一時就將創新創業基礎理念通過一些簡單的知識競答的方式傳輸給同學們。高年級同學需要結合自己的專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能夠分析產品從調研市場需求到最后成為一個產品的整個過程的核心步驟和核心理念,并且能夠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除了專業的技術本身,還能分析產品調研、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之間的作用關系,專業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運用專業技術設計出自己的作品參加比賽,很好地把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理念結合起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降低參賽報名的門檻,擴大校級比賽的規模,提高校級賽的獎勵力度,把大多數同學參與比賽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實現創新創業理念的廣泛傳播,同時還提高了同學們的實踐動手能力,鍛煉了同學們的抗壓心態。
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很早就被提出來了,但是大多數學生對大學的認知,以及創新創業理念的認知還停留在比較早的時期,尤其是理工科類學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學生一心鉆研專業基礎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大多知識面比較窄,對相關專業職業的發展缺少宏觀上的認識;一部分同學感覺自己無法勝任專業學習,以完成各門課程學分要求為主,輕易放棄了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造成了資源浪費。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學生對自己所學行業未來發展認識不夠,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不匹配,創新創業理念沒有扎根到學生的自我認知里面,學生對自身培養目標的認識不清晰、不長遠。所以,除了常規利用學校課程為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理念外,還應選取各個專業具有代表性的對口企業到學校進行宣講,從企業、社會需求出發,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同時給出在大學四年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一些建議,引導大一新生進行學業和職業規劃,提早度過迷茫期,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
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支持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生參與度仍然不高。一方面是學生自身不愿意花時間,另一方面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信息來源單一,不清楚學校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些平臺可以申請使用,即便聽說過,也不知道這個平臺和自身的關系,以及怎樣的流程和條件能夠申請這些資源為自己創新創業所用。應該加大學校創新創業資源的推廣,讓學生都知道學??梢詾榇蠹姨峁┦裁礃拥膸椭约盒枰邆涫裁礃拥哪芰蜅l件來申請學校提供的資源,以便更好地創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核心技術的創新已經成為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地方高校必將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需結合學生特點,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為培養出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