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慶 張寶生* 郭明明 曾祥亮
(1.海口經濟學院 2.海南省綠色發展與現代服務業研究基地 3.黑龍江省農墾管理干部學院北大荒戰略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4.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5.黑龍江農場經濟管理雜志社)
從產業角度分析的經濟循環,形成產業鏈。對應于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中間品供應,形成了相應的供應鏈。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有不同的附加值,產生了相應的價值鏈。創新鏈貫穿于全產業鏈,上游研發創新、中游制造技術創新、下游營銷機制、產品創新。創新鏈賦能產業鏈再造使得價值鏈提升。“四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糧食生產體系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強以“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為基礎的糧食現代產業鏈建設,確保糧食產業協同高效、安全可控。
北大荒集團在大基地的建設中重點推進“雙控一服務”,通過控制生產前端和后端,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全過程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和農戶收入。科學布局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六個基地。一是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基地,重點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畜禽標準化養殖基地,重點促進生產流程標準化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三是林特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加快品種改良、栽植,推進撫育管護改造等。四是優質牧草生產基地,重點建設高產優質苜蓿基地。五是特色水產生產基地,重點加強養殖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六是特色園藝基地,重點推廣生物肥料等生態栽培技術,加強品種改良與更新換代。
加強“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建設力度,加快農業生產組織轉型為全產業鏈經營型的現代農業產業形態。一是加強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因地制宜開展糧食初加工。二是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與新業態接軌,重點生產健康食品、營養功能性食品。三是加強農副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不斷挖掘農產品加工潛力、提升增值空間。
北大荒集團實施“一體兩翼”建設大企業。以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為兩翼,大力推動糧食產業“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發展,構建種養加銷一體化經營格局,打造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加工企業產業集群。
持續增強糧食現代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協同性,有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等不確定性風險沖擊,確保糧食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
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收儲設施、產地批發市場、冷鏈物流體系。一是完善產地收儲設施,在產地加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完善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三是建設現代化配送中心,提升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北大荒集團采取的是“三庫一中心”供應體系,在產地建設倉儲供應庫、在城市建設消費分銷庫、在大型物流節點建設中心物流庫,以北大荒糧食交易市場為母體,建設以現貨為主的倉單式交易中心,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和交易方式。
培育和擴大消費市場。一是培育優勢農業品牌,打造一批有知名度、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二是完善市場營銷體系,支持開展農產品博覽會、農貿會、展銷會,充分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方式。三是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如“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北大荒集團以打造綠色智慧廚房牽引營銷體系建設,把北大荒“大糧倉”變成“大廚房”。
通過“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提升國際糧食貿易、食品加工領域的競爭力。一是推動共建多元穩定的“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通道,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二是采取多種方式提升企業跨國投資能力和水平,利用國際金融機構合作機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全產業鏈的投資合作。三是促進沿線國家涉農企業互利合作,形成平臺帶動效應。
健全科技支撐體系,通過創新活動將農業產業相關的創新主體連接起來,分工合作、有機互動,實現農業領域的價值創造,通過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中國農業產業賦能。
面向市場需求,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創新,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合理配置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一是建立農業科技穩定支持機制,加大對農業基礎科學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科技示范,有計劃、分層次地向農戶傳授新技術、新技能。三是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農機裝備研發與制造,建設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園區,培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集群,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高質量機械化水平。四是組建“產學研聯合體”,注重發揮科技人才作用,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
加強種業自主創新,解決農業“卡脖子”技術。一是促進種業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種業基地緊密對接,以企業為主體,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重點龍頭企業。二是持續推進海南南繁、甘肅玉米、四川水稻等育制種基地建設,啟動建設黑龍江大豆種子基地,抓好區域性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一批省級育制種、供種育苗基地。三是遴選建設一批國家核心育種場、種公畜站和擴繁基地,支持國家級水產供種繁育基地建設。
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以“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生產動能轉換。一是對農業生產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提供農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立新型農業商業模式。二是支持建立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化農業管理決策平臺,實現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及科學化、智能化、標準化決策與管理。三是通過推進智慧農業種養殖大數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大數據、農產品精準營銷大數據、農業金融服務大數據、政府政務監管大數據五大體系的建設工作,全面統籌農業領域數據資源,打造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的大數據應用體系。北大荒集團通過SMART數字農服平臺建設,構建“一片云、一張網、一鍵通”的北大荒數字農業發展模式,打造了全國領先的數字農場、智慧農場。
創新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一是創建一批標準化基地,鼓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整建制推行全程標準化生產。二是實施耕地保護工程和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建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機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采取工程、農藝和生物措施相結合,防止耕地退化。三是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深入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農業“三減”行動,推廣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蟲害、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等技術。
整合國內資源和開放條件,構建開放型農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新載體和新樣板,提升農業境外投資效率和風險應對能力。一是發揮現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類園區優勢,帶動農業優勢產能國際合作。二是搭建農業對外合作服務平臺和技術咨詢服務平臺,構建境外投資農業企業數據庫,加強信息服務能力建設,統籌解決農業對外合作存在的問題。三是建立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與物流平臺,引導農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以先進農業模式探索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強區域間、墾地間農業合作,增強先進農業生產力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墾地合作,積極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北大荒集團以各分公司區域農服中心為核心,通過農業生產托管、技術承包、專業化服務等形式,輻射帶動地方農業發展。以構建專業化、標準化、企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目標,輸出北大荒農業技術與標準,輻射帶動、示范引領周邊農村做強、做大、做優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和價值鏈,共同實現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以來,北大荒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發生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必將對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但同時,北大荒還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有待加快解決,新體制新機制建設還存在短板弱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產業結構問題仍很突出,創新能力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主體鏈、價值鏈、利益鏈的形成和鞏固任重道遠。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是產業價值實現和增值的根本途徑,形成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發展格局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和發展大局。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制造和服務環節邁進事關國家戰略地位。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與價值鏈“四鏈融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創新驅動中的引領作用,符合當前我國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因此,研究“四鏈融合”的產業發展,是北大荒深入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有關要求,為新時期北大荒持續深化改革、加快實現“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目標,對快速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增加企業經濟效益,鞏固企業戰略地位等方面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