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生 姚錦(.北大荒農墾集團綏化分公司 .中國人民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養活超過世界1/5的人口,這一特殊國情決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事關我國安危的首要大事。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時期,我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要與時俱進、居安思危,科學把握新內涵、合理制定新策略,按照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思路,統籌謀劃推進北大荒國家糧食安全升級版,以北大荒人的新作為、新貢獻,有效確保國人始終端穩、端牢“中國飯碗”。
時異事殊。新發展階段,我國糧食安全保障的內外條件均有新的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更高層次的新形勢。
1.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新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各國增加糧食儲備,糧食出口國囤積漲價的趨勢上升,使供求緊平衡的國際糧食貿易更加緊張失衡。202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躍升至1990年以來最高水平,谷物等主糧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國際小麥價格更是處于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2.國際環境動蕩化的新挑戰。世界正進入大國博弈重要關口期,社會民粹思潮高漲期,國際秩序重組醞釀期,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糧食交易政治工具化趨勢凸顯,國際糧食貿易風險提高。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國際糧食貿易不確定性增強,俄烏沖突將改變國際糧食供求格局。2021年俄羅斯、烏克蘭兩國總計出口葵花籽油935萬噸、小麥6285萬噸、大麥1050萬噸、玉米3687.6萬噸,分別占全球葵花籽油出口量的73%、小麥出口量的32.5%、大麥出口量的30%、玉米出口量的19.65%。同時,全球23%的氨、17%的鉀肥、14%的尿素和10%的磷酸鹽來自俄羅斯,亦將影響有關國家的糧食生產。俄烏沖突對國際糧食貿易的沖擊正日益顯現。
3.極端災害經常化的新挑戰。隨著全球變暖、環境污染加劇,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持續干旱、嚴重洪澇、超強臺風等自然災害事件頻發,嚴重沖擊糧食穩產、穩質、穩定供求,使波動起伏的國際糧食貿易更加劇烈動蕩。2021年是全球性異常天氣狀況較多的一年,低溫、高溫、干旱、洪水、臺風、火山等自然災害導致全球糧食大面積受災、減產。2022年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會導致更多糧食主產國減產,非洲、印度、南美等地糧食供應非常不樂觀。
1.高質量生活的新要求。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食品消費占消費總量的比重相對下降,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提高,口糧消費逐步下降、肉蛋奶消費快速增長。為適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糧食食品供應總量、質量、結構均相應發生變化,不僅要滿足人們吃飽的基本需要,而且要滿足人們吃好的更高要求;不僅要滿足總體需求,而且要滿足個性化需求。
2.高質量安全的新要求。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時期,百年未有大變局,導致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急劇增加。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新常態,實現高質量的糧食安全,不僅要保障常態安全,而且要保障非常態安全;不僅要保障總體安全,而且要保障局部突發情況下的安全;不僅要保障總量安全,而且要保障關鍵品種的安全。
3.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糧食生產要控制對土地、水等資源的過度消費,控制化肥、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實現可持續發展;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提高農業碳匯功能,減少農業碳源排放。
1.資源約束仍然嚴峻。我國農業資源相對不足,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1.43畝,為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27.7%,為美國的12.8%、印度的45.5%,在全世界26個人口超5000萬的國家中,位列倒數第三。我國人均水資源2200m3,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列110位,是世界13個貧水國家之一,且時空分布不均,呈現東南濕潤、西北干旱和夏季多雨、冬季干旱交織的特點。完全依靠自己保障所有品種糧食安全十分困難。2021年我國糧食進口16453.9萬噸,同比增長18.1%;糧食進口金額748.09億美元,同比增長45.7%。糧食進口量占國產量的比重為26%,其中:稻谷2%、小麥7%、玉米10%、高粱324%、大豆492%、大麥1300%。
2.基地建設仍需努力。目前,高標準農田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截至2021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0.551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5%。剩下的耕地基礎更差,建設難度更大,需要投入更多。長期以來,還存在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的問題。2009-2019年,10年時間內只有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個省份耕地面積在增加,其余26個省份的耕地面積都在減少。2021年全國現有耕地面積19.179億畝,比2009年耕地面積減少1.128億畝。除生態退耕等因素外,沙化、退化、水毀、棄耕、建設占用等問題不容忽視。
3.環境約束仍未緩解。生態環境仍然比較脆弱,抗災能力仍顯不足。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分別為3.12億畝、2.89億畝、2.99億畝和1.76億畝,平均占耕地總面積的14%。農業污染尚未全面、徹底根治。農業生產中施用化肥農藥、使用農膜、秸稈焚燒等產生的農業自身污染還一定程度地存在。農田周邊、河道上游居民生活、工廠生產造成的農業外源污染還有零星發生。
時移世易。新發展階段,國人對糧食安全的要求出現新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包含更高層次的新內涵。
1.糧食安全主導權要更加牢固。只有握緊糧食安全的主導權,才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為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奠定基礎。應對新階段的新挑戰,必須要更加扎實落實“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更加牢靠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糧食安全應變力要更加牢固。只有不斷提升糧食安全的應變力,才能臨危不懼、處危不慌、解危不亂,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應對新階段的新挑戰,必須要毫不動搖地守好18億畝耕地紅線,毫不動搖地鞏固1.3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量,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必須適應國際關系變化,及時調整進口的國別結構、品種結構,以便充分用好國際資源、國際市場。
3.糧食安全基本功要更加牢固。只有全面強化糧食安全的基本功,才能筑牢糧食安全的根基,確保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持續穩固。應對新階段的新挑戰,必須要更加有效地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真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特別是在非生態因素退出糧食種植面積較大地區的落實;統籌政策,持續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徹查涉糧腐敗案件,零容忍,確保“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1.糧食安全包含的產品要更加全面。只有用心順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高糧食安全包含的產品,才是人民期盼、人民滿意的糧食安全。新階段要適應人民的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僅要保障稻、麥、玉、薯等初級產品的安全,而且要保障米、面、油、肉、蛋、奶等終極食物的安全;不僅全力保障數量安全,而且要努力保障質量和品種安全。
2.糧食安全涵蓋的產業要更加全面。只有做實、做順、做強糧食全產業鏈,全面優化糧食安全涵蓋的產業,避免出現紕漏、堵點、掣肘危及糧食的時空安全。新階段要從田園到廚房全糧食產業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又要保障糧食生產資料產業、糧食加工產業、畜牧養殖產業、糧食儲存產業、糧食物流產業的安全。
3.糧食安全實施的領域要更加全面。只有系統謀劃、系統實施,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實施的領域,才能全方位、科學、系統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階段要全方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僅要注重提高產量,從供應端保障安全,而且要注重遏制浪費,從需求端保障安全;不僅要注重調整品種,以需求導向保障安全,而且要注重倡導健康的飲食消費,以科學導向保障安全。
1.糧食安全品質要更加提高。“良食”是糧食安全的本質要義,只有努力提高糧食的品質,才是守住糧食安全的初心和核心。新階段糧食安全要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確保中國人的飯碗裝滿人民滿意的“良食”。
2.糧食安全格局要更加提高。人類命運是一個共同體,只有將獨立自主與國際合作有機結合,才能優勢互補,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階段糧食安全要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確保更充分、更安全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3.糧食安全技能要更加提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不斷推動糧食安全科技水平的提升,才能不斷提高糧食安全的核心保障能力。新階段糧食安全更依賴科技支撐,要通過糧食產業核心技術自主攻關、現代技術集成應用、傳統技術改造升級來破解糧食安全“卡脖子”風險,確保糧食產業技術安全。
與時俱進。新發展階段,北大荒集團要奮力打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升級版。
應對新挑戰、把握新內涵,工作思路要與時俱進。北大荒集團要以農業領域國家隊的責任擔當,瞄準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奮力打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升級版。一是繼續鞏固糧食數量“壓艙石”。“十四五”時期,北大荒集團糧食年總產要穩定在420億斤以上。二是不斷鑄就糧食食品“壓艙石”。“十四五”時期,北大荒集團米、面、油、乳、肉、薯等主要糧食食品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三是進一步筑牢糧食食品品質“壓艙石”。讓要健康就用北大荒成為世人的共識和習慣。四是全力打造糧食新增產能“壓艙石”。“十四五”期末,北大荒區域農服將帶動服務區年增產糧食100億斤以上。
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在于提高糧食產能。北大荒集團要舉全局之力,以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鞏固提高糧食產能。進一步強化執行力,通過優化落實“雙控一服務”策略,提高集團糧食生產決策的執行力,解決職工群眾種糧的后顧之憂,調動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進一步優化推進策略,通過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實現高標準農田、農機智能化、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生產、投入品專業化統供和數字農服“六個全覆蓋”,鞏固提升糧食產量。進一步打牢發展基礎,通過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現代種業提升、智慧農業“三大工程”切實做強大基地。進一步化解產業風險,通過防范、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資源和技術瓶頸問題、自然災害沖擊問題,防范糧食減產風險。
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在于提升糧食品質。北大荒集團要凝神聚力,以“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引領糧食品質提升。通過不斷深化科技、質量、綠色、品牌“四個農業”建設,構建全域有機農場和全鏈綠色產業,扎實打好寒地黑土大基地、綠色有機大產業、現代農業大企業、非轉基因大廚房4張金牌,推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有機聯動,更好滿足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通過推進形成“集團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責、各級企業聯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分級管理、層層負責”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著力讓產品更健康,百姓更放心。
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點在于強化糧食產業體系。北大荒集團要勇于擔當,全力強化糧食產業體系建設。以北大荒米業、豐緣麥業等產業集團為龍頭,發展高端有機米、高筋有機面等特色產品,更好地適應國人餐桌的新需要。以九三油脂集團為龍頭,產業化聯動振興民族大豆產業,更好地保障國人食用油安全。以北大荒墾豐種業集團為龍頭,育、繁、推一體化打好種業“翻身仗”,從根本上化解種業“卡脖子”風險。以北大荒薯業集團為龍頭,墾區內外聯動落實國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拓展糧食安全新空間。以完達山乳業、北大荒肉業、北大荒牧業等專業集團為龍頭,發展安全放心奶、安全放心肉、安全放心水產品等放心食品,更好地保障國人餐桌安全。以“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為平臺,發揮北大荒食品集團的骨干作用,多措并舉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滿足國人食用健康糧食食品需求。同時,充分調動、發揮各分子公司的積極性,瞄準特定目標市場,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在特色、專精、高端、小眾糧食食品上育龍頭、建基地、形成產業鏈,更好地滿足國人個性化的需求。
更高層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空間在于提升相對落后地區的糧食生產現代化水平。北大荒集團要扛起使命責任,以全方位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帶我國糧食生產現代化。進一步搞好區域農服中心建設,提高質量,擴充數量,通過扎實貫徹“依托墾區、立足龍江、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方針,穩步拓展區域農服事業,把北大荒集團的先進經驗和成熟模式轉化成系統性、專業性和組織化的農業支撐體系,輻射帶動服務區提高糧食產能。進一步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效益,增大規模,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吸納基地,將基地吸引到北大荒糧食產業鏈條上來,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基地提高糧食品質。進一步培育壯大北大荒品牌,提高美譽度,提升溢價力,通過有效提升北大荒品牌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將合作區的優質糧食加工轉化為北大荒系列產品,輻射帶動合作區共享北大荒世界知名品牌群的溢價效益,與北大荒集團共同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進一步發揮北大荒“農業航母”功能,提高能力,提升地位,積極推動北大荒集團盡快建成“四統三聯”“四鏈融合”“四商共建”的新型國際大糧商,帶動做強北大荒糧食聯盟,切實提升中國糧食產業的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和震懾力,助力中國糧食產業由大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