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40—1945年信南抗日根據地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共微型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路徑
——以1940—1945年信南抗日根據地為中心

2023-01-04 17:55:55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2年3期

杜 強

(淮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信南抗日根據地,主體位于信陽縣(今信陽市浉河區)南部,為中共華中抗日根據地八大戰略區之一的鄂豫邊區(另外七個為淮北、淮南、皖江、蘇北、蘇中、蘇南和浙東[1]。鄂豫邊區“東起安徽宿松、太湖和江西彭澤,西至湖北宜昌、當陽、荊門,北界河南舞陽、葉縣,南臨幕阜山麓和洞庭湖畔,在鄂豫皖湘贛5省交界區的60多個縣內”[2])的重要組成部分。信陽縣“分楚豫、隔江淮,武勝關、平靖關、九里關三關相峙,據關可南控江漢,北制鄭洛,西扼宛隨,東進潢固”[3]2,為兵家必爭之地。對日軍而言,控制此地可保平漢鐵路信陽至武勝關段、信漢公路、信應公路等交通線安全無虞,因此日軍沿線設置眾多軍事據點,意圖長久占領。對國民黨而言,占領信南可阻日軍西進,故國民黨第22、第29集團軍等長期駐守緊鄰信南的隨州一帶。對中共而言,信南為鄂豫邊區北大門、連接鄂豫二省之咽喉,河南派出的秘密黨員、干部多由信南抗日根據地掩護轉移到鄂豫邊區各地(郭欠恒:《憶信南地區的抗日斗爭》)[4]。盡管這是一塊四面被圍、遠離鄂豫邊區腹地、只能“夾縫”中求存圖發展,甚至“一槍就能穿透”[5]的微型根據地,但卻堪稱新四軍華中游擊抗日根據地的縮影,值得深入研究。

一、“夾縫”中的信南地區

信南地區“東起平漢鐵路信陽至武勝關段,西抵桐柏山,北至浉河,南達應山縣北部山區,為一個夾在桐柏山、大別山之間,南北長約70華里,東西寬約50華里的狹長山谷地區,素為連接湖北、河南二省要沖”(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在全面抗戰時期控制信南地區,是中共在戰略要地信陽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關鍵環節。然而,想要控制該地區卻相當困難。

微型抗日根據地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共與日軍、國民黨軍力量相差懸殊,無法將其控制的多塊地區連成一片地域廣大的根據地。而在信南地區,日軍和國民黨軍勢力就很強大。1938年10月,日軍在信陽縣城成立臨時治安維持會,由其代行縣政府職權,并先后由王華、周漢臣任會長[3]15。1940年春,改臨時治安維持會為偽信陽縣政府,轄建設、民政、工商、財政、復興、教育6科和教務處。而在縣以下,日偽勢力則滲透到了最基層:1938年10月至1940年春,日軍扶持偽勢力在中山鋪、五里店、洋河、王家店、王店、東雙河、柳林、李店、李家寨、新店、武勝關、臺子畈、大王沖和長臺關建起了14個鄉級維持會。1940年春,偽縣政府又對基層政治體系進行了“升級”——在鄉(維持會)之上設區,之下設保、甲。日本投降之前,日偽將統治區劃分為一至八區,區署分別是信陽城、五里店、洋河、長臺關、游河、馮家莊、西雙河、新店,另設雞公山特區[3]141。偽縣政府的縣轄區面積與此前該縣鄉域規模大體相當,區署則多是前國民黨鄉公所駐地,這反映出日偽政權在形式上嚴密控制了信陽縣。

與建立偽政權相配合的是,日軍沿著平漢鐵路、公路沿線設置了眾多軍事據點,強行將信陽縣分割為數個小塊加以控制。據鄂豫邊區1942年的調查,日軍在平漢線以西,緊鄰信南地區西部界線的信應公路上布置有平林市、蔡家河、十里河、陳家港、衛河、涼水溝、大廟畈、出山店、興隆渠、土家崗、洛陽店、應山等20余個軍事據點,平均6公里1個[7]14。此外,在信南地區西側不遠的宜漢—京鐘公路上有軍事據點56個,襄漢公路上有軍事據點19個,大致10公里設據點一個[7]14-15。這僅是鄂豫邊區調查清楚的據點,實際上在信南地區以西日軍還占領有漢口到宜昌、京山到鐘祥、長江埠到安陸等11條公路[7]12,這些公路上應該也有眾多軍事據點。而在信南抗日根據地西部邊界平漢鐵路線的信陽至武漢段不足230公里的長度范圍內,布置有長臺關、信陽、武勝關、廣水等19個據點[7]13。在信南地區以北日軍占有信陽至羅山,在東南方向占有麻城至漢口、宋埠至廣水等7條公路,長度總計705公里[7]11-12。能控制700余公里的公路線,就是由于日軍設置了眾多軍事據點。據在信南抗日根據地戰斗過的劉子厚講,“信南一隅,敵據點最稠”[劉子厚:《兩年來的信應》(1941年5月31日)][4]。

日軍能占領重要交通線、城鎮并設置據點,離不開軍隊做后盾。據鄂豫邊區1942年調查,日軍谷島房太郎第3師團約1.3萬~1.5萬人駐扎在信陽、黃陂、隨縣、孝感、花園一帶,北野一次郎第4師團1.5萬人則占領應城、京山、云夢、安陸諸縣;而日軍第6師團不僅將部分兵力布置于信陽,還將師團司令部設在縣城[7]16-17。此外,在信南抗日根據地以南30公里的廣水駐有偽軍1500人,信陽縣境內則大約有偽軍2000人[7]22-23。可見,信南地區處在日軍所構建的軍事網絡的“夾縫”中,信南抗日根據地也因此在絕大多數時間內無法與鄂豫邊區的其他根據地直接相連,處境孤立。

龐大的日偽軍政體系對信南民眾實施的統治無疑是殘酷的。1940年之前,“人發良民證,牛角烙鋼印”,并實施連坐法。日偽軍還布置明卡暗哨在主要路口和集市盤查過往人員,動輒以“通匪”名義逮捕或槍殺未帶“良民證”的人。一時間,“日軍、‘皇協軍’、漢奸充斥集市,橫行鄉里,實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法西斯統治區”(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

然而,日軍想完全占領信陽縣也絕非易事,國民政府始終計劃收復此地,并付諸了行動。信陽縣城淪陷不足半月的1938年11月5日,“國民黨青年軍團實習隊率600余民眾收復信陽縣城”,不過兩天后“因日軍反撲被迫撤離”[3]15。武漢淪陷后,中日軍隊在信陽附近展開過豫南戰役、豫湘桂戰役等大戰,信陽縣城曾三易其手,可見爭奪之激烈。而且國民黨縣政府選擇遷址辦公,始終未放棄對可控區域的管理權。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信陽縣政府在縣城西北方的吳家店、平昌關、龍井和明港(豫湘桂戰役爆發后,明港曾短暫淪陷)一帶堅持辦公,同時縣政府一直保留有民政科、財政科、建設科、教育科、田糧科、秘書室等科室[3]140-141。國民黨信陽縣政府不離縣境,并始終占據部分土地,這對于聚攏民心堅持抗戰無疑是有利的。

駐武漢周邊的日軍和偽政權,壓力主要來自于軍事。全面抗戰時期,鄂豫邊區外圍一直駐有國民黨大軍。據鄂豫邊區的調查,1942年4月時,平漢線以西,有國民黨湯恩伯第31集團軍8.5萬余人、王瓚緒第29集團軍3萬余人、孫連仲第2集團軍5.9萬余人、劉和鼎第39集團軍1.6萬余人、霍揆章第20集團軍1.6萬余人、周巖第26集團軍2.3萬余人等部,共計26萬余人[7]29-32。平漢路以東,則有莫樹杰第14集團軍3.3萬余人、游擊第2第3第21縱隊6000余人、鄂東保安司令程汝懷2萬余人[7]35。至1945年8月,鄂豫邊區外圍的國民黨大軍仍未撤圍。從最北部的河南葉縣至湖北當陽,沿著鄂豫邊區西部邊界外圍駐有第五戰區的第15軍、第1軍、第55軍、第41軍、第77軍和眾多游擊縱隊;東部邊界外圍,即河南商水至江西九江,駐有第15集團軍、第189師、第174師和第20第13第4第16第18游擊縱隊;南部邊界外圍,即當陽至九江,駐有第18軍、第28軍和第72軍[《鄂豫邊區形勢圖》(1945年8月)][8];北部邊界外圍,則有湯恩伯部活動。可見全面抗戰期間,駐武漢周邊的日軍始終處于國民黨大軍的監視和打擊下。

幾十萬國民黨大軍的存在,對于中共在武漢周邊創建根據地可謂是利弊共存。有利的是,國民黨軍隊始終牽制著日軍,使其始終無法集中全力對付新四軍第5師,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遂得以從1939年底局促于鄂中和豫南一隅,到1943年底從戰略上包圍了武漢和周邊日軍控制區[9]。不利的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雖然國共兩黨始終維持著合作局面,但也摩擦不斷。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雙重包圍的態勢導致中共只能謀求在遠離鄂豫邊區腹地的信南地區建立微型抗日根據地。

當然,角逐于信南的三方勢力,均須有經濟基礎作支撐。鄂豫邊區基本上處于亞熱帶季風區,傳統農耕經濟發達,信南地區便是水稻高產區。事實上,整個華中抗日根據地所在地區也“是我國富庶的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稠密,金融、貿易活躍,田賦和工商稅收較多”[10],正是各方用武之地。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夾縫”中建立根據地,中共需要摸索出一條合適路徑。

二、信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路徑

建立與鞏固政權、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和掌握一定的經濟基礎是中共創建抗日根據地過程中所把握的關鍵因素。1940—1945年,信南地區采取以中共中央統戰政策為指導并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方針,按“三三制”原則建政,以地方武裝為核心建立起“三位一體”的軍事體制,以兼顧“眾生”的目標為主要經濟與財政策略,從而使信南抗日根據地得以在“夾縫”中生存與發展。

(一)建構“三三制”政權體系

全面抗戰爆發至1940年5月,中共并未實現長期建政于信陽的目標。1938年10月至1939年上半年,中共河南省委、豫南特委派文敏生、齊光、余英與國民黨信陽縣長李德純合作領導信陽縣政府,但合作局面因李被國民黨河南省政府免職而被迫終止。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5月,通過發動抗日游擊戰、抗日宣傳、抓漢奸與打土匪等舉措樹立威信后,趁日軍主力與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對抗之際,由段遠鐘任書記的中共信南區委成立,同時由其指揮信南獨立游擊大隊,信南抗日根據地實現了初創。

但初建的信南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工作存在缺陷,由于未能吸收黨外人士參加政權,導致了各階層的不滿;此外,又面臨人手不足、工作量大引發的任務難以落實的狀況。好在中共信南區委及時地意識到,必須執行“三三制”,方能使根據地在“夾縫”中生存。1940年6月,中共信南區委與當地國民黨員、士紳等聯合組建起“信南鄉保聯合辦事處”,代行區政府職權。同時,逐步將“三三制”推向基層。起初,在控制最穩固的中正鄉、中山鄉、民生鄉、三民鄉、民治鄉5鄉及其下屬的20余保按“三三制”原則選舉產生了鄉、保政權(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信南一區,這對信南其他地區的政權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同年12月,由信南軍政代表大會按“三三制”原則選出“信陽行政委員會”,代行縣政府職權;同時,選舉無黨派人士蔡韜庵任委員會主席,中共黨員顏醒民和中間派劉恩普任副主席(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翌年初,在新成立的第三和第四區(第三區包括游河兩岸的許家沖、黃土關、大廟畈3鄉,第四區包括仙橋、篤祜殿溝2鄉)按“三三制”原則選出了區、鄉、保三級政權,各級政權中中共黨員人數均未超過1/3(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至此,信南抗日根據地初步建成了區—鄉—保三級“三三制”政權。

而信南縣政府的建立,則標志著信南抗日根據地“三三制”政權體系建設的基本完成。至1941年4月,信陽是鄂豫邊區17縣中尚未建立縣級“三三制”政權的5縣之一[11]24-25,為了落實中共鄂豫邊區黨委各縣普遍建立團結的、群眾基礎深厚的、真正新民主主義的“三三制”政權的要求[11]18,也為執行剛剛通過的《豫鄂邊區縣各級政府組織條例》中要求各個縣政府完成組織建設的命令(《豫鄂邊區縣各級政府組織條例——1941年4月8日在邊區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上通過》)[12],是年9月,在有中共黨員、民主人士和地方實力派等300余人參加的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上,選舉出了由蔡韜庵任縣長、顏醒民任副縣長,包括秘書、民政、財糧、建設、教育、司法、稅務和抗日自衛聯隊等下屬機構的信南縣政府。信南各級政權中,非中共黨員均占到了2/3以上(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

然而,信南“三三制”政權的完全鞏固也經歷了一番波折。1942年以前,由于過分強調民主,導致各級政權有被地主、富農專權的傾向[段遠鐘:《信南政權的強化及教訓:地方政權工作檢討》(1941—1942年)][6]。1942年初至8月間,中共信南縣委又強制撤換各級政府中的非中共黨員,“一年來,縣政府中五個中間分子干部,換了四個,鄉長中之中間分子大部換完”[段遠鐘:《信南政權的強化及教訓:地方政權工作檢討》(1941—1942年)][6]。而且,因中共信南縣委以強制手段立威,使“人民亦感不到政府的寬大”,中間分子、實力派抱怨說:“一切都是共產黨包辦,(非中共黨員)有的辭職,有的掛個牌敷敷衍衍”,“信南不如以前了”[段遠鐘:《信南政權的強化及教訓:地方政權工作檢討》(1942年)][6]。被疏遠的中間勢力要么不再與政府往來,要么鼓動民眾一起赴國統區謀生[段遠鐘:《信南政權的強化及教訓:地方政權工作檢討》(1942年)][6]。這無疑是一個危險信號,信南“三三制”政權面臨失敗的風險。

關鍵時刻,中共鄂豫邊區黨委出面阻止了情況進一步地惡化。1942年8月,一方面,中共鄂豫邊區黨委堅決挽留中間派人士蔡韜庵繼續任縣長;另一方面,意識到問題嚴重的信南縣委也多次邀請被撤換掉的人員重新出來工作。事實上,盡管兩年來雙方出現了一些矛盾,但也互相加深了對對方的了解:中共認識到離開開明地主、士紳等勢力,其減租減息等諸多政策必然執行困難;實力派則意識到在國民黨一時無法回歸的情勢下,中共不僅抗日堅決,也有實力保護其利益。因此,1943—1945年間,各級政府工作穩中有進,對于鞏固信南抗日根據地起到了關鍵作用。客觀來講,以民主為精髓的“三三制”政權使鄂豫邊區各階層享有以往政權治下無法得到的政治權力和安全保障,從而獲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比如當地政府征兵時,有的縣的員額超出計劃額的10倍以上[13]5,信南縣的第2游擊縱隊更是得以擴編為新四軍第5師第26團(嚴詩學:《信南地區的抗日斗爭》)[4];一位60余歲的鄉紳,跋山涉水、不辭勞苦去參加鄂豫邊區代表大會[13]1……

(二)建構以地方武裝為核心的“三位一體”軍事體制

地方武裝是信南抗日根據地的核心軍事力量。1939年初,中共河南省委將活動于臺子畈、李家店、譚家河的鐵道破壞隊和青年農民武裝整合為信南抗日游擊隊;7月,信南抗日游擊隊與從四望山來的一排新四軍合并為信南獨立大隊,信南地方武裝從而粗具規模;11月,又擴編為信南游擊大隊,兵力超過兩個連。1941年初,又由信南、應山兩地武裝整編成信應抗日游擊總隊,由此成為信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武裝力量。此外,這支地方武裝又在主力部隊和民兵間起到了橋梁作用。首先,地方武裝是主力部隊的后備軍,如信南第2游擊縱隊被直接編成新四軍第5師第26團(嚴詩學:《信南地區的抗日斗爭》)[4]。其次,地方武裝領導民兵發展,信南幾乎每鄉均有30~50人組成的自衛大隊等民兵武裝,“幾乎是無戶不兵”(嚴詩學:《信南地區的抗日斗爭》)[4]。至1941年5月,信南抗日根據地地方武裝和民兵總人數已接近1萬(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

以信南地方武裝為主導的“全民皆兵”式力量,曾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如1940年春,信南游擊大隊主攻日偽信南軍政中心雞公新店據點,同時民兵割電線、砍電桿、破壞鐵路,從而打退了日偽軍。不久,信南游擊大隊圍攻日軍機槍陣地,民兵則趁機奪走日本倉庫中皮鞋20余雙、食鹽1000多斤等眾多物品(《李華光回憶黨在臺子畈等地的抗日活動》)[6],再次粉碎了“掃蕩”。普通民眾在戰時則以抬傷兵、送信、打探消息、帶路等方式協助軍隊。由于信南軍民穿著無異,遂使日偽奸細一進根據地便很容易被發現[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

1940年11月,為雪春季戰敗之恥,日軍第11軍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一舉占領信南抗日根據地(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危難之際,信南抗日游擊總隊一面監視日軍動向,一面帶領民兵百姓將日軍可能通過的道路挖成大溝并灌水、投障,再動員民眾把可能作為日軍據點的80多個寨子全部拆除,還利用熟悉地形之優勢一夜間破壞日軍公路40余里、空碉堡20多座;同時,讓老百姓主動撤離并藏好糧食等物資。結果日軍不但撲空,而且在被破壞的路口還跌死了兩匹馬[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在后續的“掃蕩”中,日軍修建新店到臺子畈的公路,可其“白天修一尺,晚上被扒一丈”,重修時則被“撲!撲!撲!的槍聲嚇走了”[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待到日軍大隊人馬來攻時,軍民人等則轉進到大別山深處了。

而挺過1941—1942年間的日軍反復“掃蕩”后,信南地方武裝的戰斗力有了很大提升。1942年8月17日,信南抗日游擊總隊所屬的何健等7人對有13名日軍把守的信陽縣城邊三里店據點發動了突然襲擊,僅用5分鐘即擊斃日兵7人,并嚇退其他日兵(《何健回憶打三里店日本衛所的情況》)[6]。1944年6月,信南抗日根據地手槍隊隊員幾十人與正在搶奪老百姓物資的12名日軍、6名偽軍發生對抗,結果日軍4人被擊斃、6人逃跑,偽軍則全部被擒獲,還繳獲長槍10條(《對信南政權建設及對敵斗爭的回憶》)[6],戰斗力可謂不俗。

信南地方武裝還是鄂豫邊區主力部隊的得力助手。其實,“(新四軍)五師的成立是從地武(地方武裝)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地方武裝參加正規軍是起著決定作用。”[14]而且,“主力部隊不會因補入地方武裝而素質下降,而地方武裝則因政治素質提高,力量加強。”[15]1943年秋,信南抗日游擊總隊配合新四軍第5師第25團作戰時,一舉擊敗了日軍平靖關運輸隊(《對信南政權建設及對敵斗爭的回憶》)[6]。到1944年時,信南周邊日偽據點已處于被迫固守的態勢,再不敢輕動了(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可見,地方武裝上能支援正規軍,下能帶動民兵共同抗戰,三者合力營造出的“三位一體”軍事體制,起到了擊敗日軍和保衛根據地的作用。

除了直接打擊日偽軍,信南地方武裝也策反汪偽人員與其合作抗日。1940—1945年間,暗中幫助信南抗日根據地的汪偽人員可謂遍布于日方的交通站、車站、瞭望哨、遞步哨、據點和碉堡中。汪偽人員暗中協助地方武裝保衛根據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遞情報。如1942年7月,信南抗日游擊總隊利用偽第八區內線人送來的消息,一舉在日軍新店合作社奪得食鹽200包。此舉既解決了根據地的鹽荒問題,又支援了新四軍第5師。因策劃周密,日軍并未發現這位線人(黃應南:《我在“豫南對敵貿易物資統制局”工作期間的往事回憶》)[6]。第二,協助購買緊缺物資。如1942—1943年間,供職于日占雞公山車站的陳某多次幫助根據地從漢口買回西藥,并由偽保安隊將藥品隱藏起來,而后伺機轉運到臺子畈總醫院用于治療我方傷兵(黃應南:《我在“豫南對敵貿易物資統制局”工作期間的往事回憶》)[6]。第三,協助獲得武器。如1942年的一個夜晚,在日軍雞公山車站工作的劉玉清、趙清河故意將4名日軍灌醉后,取走新機槍2挺交給根據地敵工部長顏醒明(黃應南:《我在“豫南對敵貿易物資統制局”工作期間的往事回憶》)[6]。第四,協助保護軍民出行。如平漢鐵路武勝關站的肖子才、王文發、尹登宇,雞公山站的張耀亭、袁之志,李家寨站的郝丙洲、王柏玉,柳林站的衛銜山、楊潤九、王庭憲,東雙河站的閔自良、周家恒、付集成等人,均系根據地的統戰對象,他們曾多次幫助地方武裝轉移群眾及軍政要員過鐵路、乘火車(黃應南:《我在“豫南對敵貿易物資統制局”工作期間的往事回憶》)[6]。

當然,僅靠擊敗日偽軍和做好對偽軍的統戰工作,仍無法完全保證信南抗日根據地的安全,處理好與當地國民黨軍隊的關系也很重要。而“以戰講和”,是信南抗日根據地處理國共摩擦的主要方法。信陽縣為抗日前線與大后方的過渡地帶,戰略位置突出,因此國民政府在信南抗日根據地西側布置了第31、第29集團軍和眾多游擊縱隊,其中鮑剛領導的游擊縱隊和第五戰區第4游擊縱隊的防區先后與根據地西部直接相連。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后,該地區的國共關系由相對融洽變得日益緊張、摩擦不斷。同年11月下旬,鮑剛縱隊屠殺了黃潤清、陳沉、趙霞輝、周某4名中共傷病員,制造了“婆婆寨慘案”(邵敏:《婆婆寨慘案始末》)[4];1940年5月30日,鮑剛所部襲擊了中共四望山游擊隊;同年6月8日,鮑剛所部又突然襲擊正在圍攻日軍張家山據點的根據地部隊……于是,在僅靠政治宣傳無法制止鮑剛所部反共行為的情況下,1940年秋天,信南抗日游擊總隊對鮑剛所部發起反擊,俘虜其100余人。但出于維持兩黨合作計,“連人帶槍都送還給了老鮑”[劉子厚:《兩年來的信應》(1941年5月31日)][4]。懾于威勢,鮑剛不得不與根據地部隊停戰,給“信南帶來了一個時期的穩定局面”(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然而,國民黨第五戰區第4游擊縱隊取代鮑剛所部后,兩軍摩擦再起。在1942年,雖然國民黨第五戰區第4游擊縱隊屢到信南抗日根據地搶奪物資,但面對擅長山地游擊戰的根據地部隊始終處于下風,只得停戰。出于維持兩黨合作計,根據地部隊堅持自衛原則,使國民黨該游擊縱隊勉強維持到1944年豫湘桂戰役爆發。

(三)建構以兼顧“眾生”為目標的經濟與財政體系

所謂兼顧“眾生”,是指信南抗日根據地的財經政策照顧到了包括地主、富農在內的各階層的利益,其前提是在發展中實現經濟自給。鑒于四面臨敵和處在桐柏山、大別山之間谷地中給養難得的情勢,1940年根據地各部積極開荒、努力恢復生產力,以期達到戰前水平而實現自給[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這一年根據地開了糧食產量預計可達50余石的荒田,并按土質分別種植了棉花、茶樹、豌豆與芝麻;新辟麻園20余處;新建林場1處,種植栗子樹700余株、葡萄樹50多株。各甲則成立農業生產互助隊,從事改良稻種、發展養豬養雞等。是年底,中心區每家平均有豬兩頭多、雞蛋一個多[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而同地區的國統區民眾則生活苦困,如1940年國民黨漢川縣政府會議記錄寫道:“近來鹽米昂貴,人民大苦。”[16]這一時期,鄂豫邊區民眾整體負擔比淪陷區民眾輕80%,比國統區輕60%[11]26-27。

兼顧“眾生”還體現在與民眾共患難。1942—1944年,信南抗日根據地連旱三年。為渡過難關,根據地領導民眾生產自救,各級干部均認領一塊荒地親自耕作;同時,黨政人員帶頭挖野菜,如縣長蔡韜庵就領下了采野菜30斤的任務。此外,由信南縣政府出面作保,倡導富戶借糧食、貸種子給貧戶;中共信南縣委則派出工作組、宣傳隊走村入戶,號召大家省吃儉用。“在黨政軍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下,終于熬過了難關。”(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

1940—1945年間,因很好地執行了“二五減租”政策,使得信南抗日根據地的賦稅征收處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從而保持了各階級之間的團結。而在1940年前,信南當地民眾賦稅沉重,據家里有整套農具、家境相對較好的佃農嚴祥富回憶,其家租田26畝,因每年要將28擔谷子中的15擔交給地主周興富,導致全家10口人僅能勉強糊口;而家里農具不全的佃戶則只能貸糧度日,可每擔谷子年息3斗的高利息,則使其無力償還(《嚴祥富回憶減租減息和參加民兵活動情況》)[6]。1940年,信南抗日根據地正式建立后即開始實施減租減息政策,逐步改變了民眾賦稅沉重的狀況。1940年秋至1942年8月,先在中山鄉、中正鄉和民治鄉推行“二五減租”政策,雖有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明減暗不減的現象(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這是由于地主威脅佃戶稱,國民黨中央軍很快就會回來,屆時減下的租子要加倍償還,遂導致佃戶夜里又悄悄將白天減下的租子還給地主。但實際上至1942年9月,信南抗日根據地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實力更強了。根據鄂豫邊區頒布的《鄂豫邊區一九四二年減租辦法》,信南縣政府采取說服教育與發動民眾開說理會勸誡并舉的方針,從而使地主意識到國難當頭之際,離開了共產黨,再多的財產也保不住。譚家河大地主潘鶴君稱:“只要有田人都減,我也照減。”(《任振宇回憶錄摘抄》)[6]“二五減租”政策由此落到了實處。

而發展手工業,則粉碎了日偽軍和國民黨軍讓信南抗日根據地得不到工業品的陰謀。首先,由信南縣政府籌資興辦的大王沖、李家店、金華寺等公營手工工廠,生產了鐵鍋、毛巾、胭脂、墨汁等產品,滿足了當地的基本需求(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其次,鼓勵私人辦廠,私營紙廠、榨糖廠、卷煙廠、織襪廠、鍋廠、窯廠紛紛成立,其中僅龍潭沖、郭家畈兩地即有紙廠30多家。而這些工廠的產品不僅滿足了信南當地的需求,還銷售到淪陷區、國統區,增加了財政收入(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

再者,通過實施貿易統制政策,解除了日偽的經濟封鎖、化解了財政危機,從而保障了信南抗日根據地民眾的基本需求和金融穩定。具體做法主要有:其一,由稅警隊在柳林、李家寨、新店、臺子畈、李家店等稅卡征收進出口稅,保護信南合法商人的權益,并負責緝私、查禁等工作;其二,執行保護法幣、抵制偽幣的政策,成立鄂豫邊區銀行信南分行并發行邊幣,根據地內法幣同邊幣按1∶1匯率等價流通,從而保護本地工商業(《胡澤民談信南縣的財政工作》)[6];其三,發行救國公債;其四,利用統戰對象從信陽、武漢等地購買藥品、食鹽等所謂“違禁物資”(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其五,利用偽幣在淪陷區購買工業品。到1941年,信南抗日根據地商品流通順暢、鄉村市場活躍、必須品供應充足(中共信陽縣委黨史辦:《信南抗日根據地》)[6],可謂局面穩定。

三、信南抗日根據地存在的歷史意義

1940—1945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戰時政治、軍事與財經政策在信南地區得到了成功實踐,在“夾縫”中建立了信南抗日根據地。作為鄂豫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時豫、鄂二省的戰略支點,信南抗日根據地的存在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一,政治意義。首先,以“三三制”為原則建立各級政權、推行民主政治,使信南民眾切實享受了民主權力。以往國民黨地方政權以地主為中間人向農戶征收租稅,在政府與地主共治的政治體制下,信南民眾處于被統治、被壓迫的地位,并無民主權力可言;而被日偽占領的一年多時間內,更是連基本生存權都無法保障。但在1940—1945年間,信南縣的甲長、保長、區長以至縣長均由信南民眾依法選出,且有權監督和改選不稱職官吏,由此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政策遂得以推行[勁虎:《信應的面面觀》(1941年7月7日)][12]。其次,信南抗日根據地的“三三制”政權和民主政治建設對全鄂豫邊區也有著示范意義。事實上,鄂豫邊區的民主政治建設并不順利,即使是根據地核心區域鄂東、鄂中地區也不例外。如直到1942年11月,廣濟、黃陂、漢川等縣鄉級基層政權還存在政府官員只能由中共黨員、貧下中農擔任,而將地主、富農排斥在外等違背“三三制”原則的錯誤做法[13]7。而政權建設起步比鄂東、鄂中地區晚了近一年半的信南抗日根據地在1942年8月便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開始嚴格按“三三制”原則建政。這也是鄂豫邊區領導人視信南為示范區,多次嘗試在此建立中樞機關的重要原因。最后,雖然信南抗日根據地日后為國民黨軍占領,但抗戰時期打下的政治基礎使中共在當地深入民心,這也是中原突圍時國民黨當局雖一再揚言將嚴辦通共者,但當中原解放軍從信南突圍時民眾依然冒險協助的原因。

第二,軍事意義。從信南抗日根據地層面看,作為主力的地方武裝內能保衛根據地,外能抗擊日偽軍和國民黨反共軍隊,從而使根據地得以鞏固。此外,地方武裝帶動了當地民兵的發展,在地方武裝的訓練指導下,該地區幾乎每鄉都有民兵自衛大隊、基干中隊,每保有自衛中隊、基干分隊,其中基干中隊、分隊人員可隨時補充至地方武裝中。從鄂豫邊區層面看,由于信南抗日根據地的地方武裝整體素質高、作戰能力強,因此其成為新四軍第5師的主要兵源之一:從信南走出了新四軍第5師第26團等部隊。

第三,經濟意義。首先,在四面被圍、日軍屢屢“掃蕩”、國民黨游擊縱隊頻頻攪擾的環境中,保障數十萬人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就是不小的成績。其次,推行以“兼顧眾生”為原則的財經政策,抵制偽幣、保護法幣、適當發行邊幣、統制貿易、增加稅收等一系列措施使信南抗日根據地保持了金融穩定,從而將中共中央、鄂豫邊區的戰時經濟政策落到了實處。

結 語

創建抗日根據地,是中共壯大自身、打擊敵人,實現中華民族徹底解放的重要途徑,進而也為實現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想作了必要準備。相比于鄂豫邊區核心區域和華中地區新四軍根據地能在相互援助中進行建設,信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基本是獨立完成的。在華中地區其他新四軍根據地內,中共軍政力量總體處于絕對優勢地位,處于弱勢的其他階層一般能夠接受中共的各項主張。但信南抗日根據地絕大多數時間處在四面被圍的“夾縫”中,外圍日偽軍、國民黨軍實力強大,內部地主、富農勢力尤強。鑒于此,1940—1945年,信南抗日根據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建設之路,并呈現出靈活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等特點。

首先,政權建設上體現出靈活性。在不損害普通群眾利益的前提下,信南抗日根據地對實力派進行了傾向性照顧,信南縣長多數時間由中間勢力擔任便是明證。這樣安排,雖然使中共在政府中少占了幾個關鍵職位,但維護了團結,也避免了出現地富勢力叛國投日或遷至國統區等情況。其次,軍事建設上體現出自主性。中共信南縣委根據根據地面積狹小、不適合大規模成建制的新四軍活動的情況,選擇主要發展地方武裝力量。這支地方武裝一再成功挫敗日軍和國民黨軍的進攻,保衛了根據地的安全。這一點,與絕大多數中共抗日根據地依靠正規軍的情況不同。最后,財經建設上的獨立性。盡管絕大多數中共抗日根據地通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實現了基本自給,但各根據地一般都有兄弟根據地作為外援,從而實現共渡難關。但信南抗日根據地則面積很小、幾乎完全孤立,卻能夠獨立地進行生產自救,采取貿易統制和穩定金融等措施,從而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777|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欧美| 亚洲香蕉在线| 精品久久蜜桃|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干|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在线观看av永久|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久久a级片|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天天干伊人|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777|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手机播放| 久久国语对白| 69精品在线观看|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AV色爱天堂网| 久久福利网|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18| 广东一级毛片| 黄色国产在线|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综合网天天|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男人天堂2020|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欧美天堂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操国产美女| 91精品国产一区|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