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廣闊
每年的9 月是開學季,一年一度的“開學經濟”也變得如火如荼。盡管每年的“開學經濟”都大同小異,但也會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就以今年為例,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在選擇學習用品、電子產品方面,都變得更加理性,更看重產品的實用性,以及可以滿足自己愛好和實際需求的產品,而沒有像往年一樣,片面地追求產品的品牌,從而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
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對于需要依靠父母經濟支持的學生族來說,更應該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在購買各種學習用品、電子產品的時候,多考慮自己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經濟狀況等。比如對大學生來說,父母不但要在他們新學期開學之初花一筆錢,而且還要承擔他們的學費、生活費,對于普通工薪家庭,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在一些教育專家看來,家長還可以把“開學經濟”和對孩子們的消費教育進行無縫銜接,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對于多數中小學生,還很難體諒父母掙錢的不容易,在學校容易和同學進行攀比。比如有同學用了一個比較高檔的文具,自己沒有,可能就會回家問父母要,讓父母給自己買。而一些父母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看上去沒有什么,但是無形之中就助長了孩子的“開學高消費”。尤其是一些家長,為了在新學期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可能會主動用高檔的文具作為開學禮物,以此來激勵孩子。但是這么做的后果,卻可能是導致了“開學經濟”的過度消費,助長孩子沾染上攀比之風,不利于他們正確、健康價值觀的形成。
即便是一些學習用品非買不可,但是不要忘記各種開學消費的目標和任務,要幫助孩子培養按需消費、量力而行的意識。同時,對商家們的各種促銷活動,可以適時引導孩子進行“商品過往價格調查”“同類產品價格調查”之類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認識到商家常見的促銷手法,培養他們理性消費的習慣,逐步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
“開學經濟”年年有,如何利用開學的契機,在為孩子挑選和購買新學期學習用品、電子產品的同時,也把消費教育貫穿其中,則是對家長教育智慧的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