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婷 王 紅
(石嘴山市林業草原發展服務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200)
枸杞葉,又稱地仙苗、甜菜、枸杞尖、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我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江蘇省、浙江省等地百姓有食用枸杞葉的習慣。《紅樓夢》里探春和寶釵就喜歡吃“油鹽炒枸杞芽”。200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寧夏)生產的枸杞芽菜被人民大會堂選定為國宴用菜。枸杞葉被中醫稱為“天精草”,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具有補肝益腎、清熱明目、抗氧化、抗疲勞、降血脂和安神助眠等功效。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對寧夏枸杞葉的營養成分進行測定后發現,枸杞葉和枸杞果實中的營養成分基本上是一致的,蛋白質、纖維、氨基酸、鐵、鈣和硒等含量比枸杞果實中的含量豐富[1]。
葉用枸杞產業在寧夏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大規模發展。根據寧夏林草局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寧夏枸杞種植面積26 680 hm2左右,其中葉用枸杞281.007 1 hm2(見表1),僅占全區枸杞種植面積的1%左右。根據市場調查,寧夏主要栽植的枸杞品種為寧杞菜1號和寧杞9號,這2個品種都具有生長量大、生長勢強、葉芽鮮嫩、風味良好、營養豐富、不易感染病蟲害和抗寒抗旱性強等特性。葉用枸杞種植及加工主要分布在銀川市、固原市、石嘴山市等地,主要產品為速凍無果枸杞芽菜、脫水無果枸杞芽菜、無果枸杞芽茶等。當地的枸杞葉加工產品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供應餐飲企業、酒店等;枸杞芽茶以線上銷售為主,通過淘寶、京東等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表1 2021年寧夏5個地級市的葉用枸杞栽植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養生保健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南方地區百姓喜歡吃枸杞葉菜,但南方地區做種植的基本為中華枸杞,沒有寧夏枸杞。寧夏枸杞作為唯一載入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枸杞種類,更符合人們的消費需求。目前,國內外葉用枸杞種植規模小,產品還比較單一,開發空間較大。筆者對寧夏冠名食品加工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以了解當地葉用枸杞產業發展實際情況。該合作社生產的速凍無果枸杞芽菜、脫水無果枸杞芽菜產品已逐漸被市場接受,2021年銷量達到845 t,銷往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南京市、北京市等20多個大中城市,供應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酒店,產品供不應求。2022年,該合作社計劃再擴大枸杞芽菜種植面積33.35 hm2,繼續開拓國內市場。未來大中城市市場以1億人消費枸杞芽菜計算,假設人均年消費2.5 kg芽菜,年總消費量將為2.5億kg枸杞芽菜,種植戶需要種植11 138.9 hm2枸杞芽菜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推廣種植葉用枸杞的前景十分廣闊。
葉用枸杞用途廣泛,可作為蔬菜、茶葉、飼料等。相較于果用枸杞,葉用枸杞具有易繁殖、成苗率高、產量高、管護成本低、加工工藝簡單和經濟效益高等優勢(見表2)。除此之外,葉用枸杞莖、葉磨成粉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提取其中的黃酮、多酚等有效成分可用于加工護膚、護牙等產品。

表2 667m2果用枸杞和葉用枸杞成本、收益對比表
枸杞芽菜是以鮮嫩的枸杞綠葉、葉柄和嫩莖為產品的新型蔬菜,主要以速凍無果枸杞芽菜、脫水無果枸杞芽菜銷售,可涼拌、炒菜、煲湯、涮菜等,是城市居民餐桌上受歡迎的綠色養生菜。按每667 m2栽植5 000~6 000株葉用枸杞苗木計算,種植第一年可產枸杞芽菜150~250 kg,豐產期每年產量750~1 500 kg。葉用枸杞田間管理相對簡單,病蟲害相對較少,第一年每667 m2成本投入為9 000~10 000元(含苗木費),以后每年每667 m2投入3 900~6 300元,枸杞芽菜市場收購價5元/kg,每667 m2純收入為3 600~8 700元。
枸杞芽茶是以枸杞芽尖和嫩芽為原料,采用獨特工藝精制而成的健康飲品,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補血明目、安神助眠的作用,對血糖、血脂高的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2]。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紅英[3]等的研究表明,寧夏枸杞葉茶中鐵含量高于烏龍茶、觀音王、黃山毛尖、龍井茶等,長期飲用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以寧夏杞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每667 m2栽植枸杞11 000株,采收莖尖頂端2~3 cm,每年可采20次左右,平均每667 m2產1 500 kg,按照鮮莖尖制成茶葉的質量比例為9∶1計算,產茶165 kg左右,根據品質及包裝情況每0.5 kg售價在200~1 000元不等。枸杞芽茶采摘后,剩下的4~12 cm莖葉可作為枸杞芽菜加工食用。
枸杞的莖、葉經過切割、粉碎、發酵等加工后,味道清香、適口性好,羊、豬、牛、雞、兔等畜禽喜食,營養成分與開花期的紫苜蓿相近,飼喂畜禽后其肉質及奶質有很大的提升。寧夏種羊場將枸杞葉、果柄和苜蓿粉碎后按質量比1∶1∶1配合飼喂,母羊產羔后比對照早下奶2~3 d,羔羊體質量比對照增加1~2 kg[4]。飼用枸杞按照每667 m2栽植10 000株計算,667 m2產2 500~3 000 kg,售價1.8元/kg,產值4 500~5 400元。葉用枸杞作為飼草使用具有一苗十年、管護成本低、營養價值高等優勢,目前還未形成規模,市場前景廣闊。
枸杞不能在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耕地、草原上種植,而低洼鹽堿地、荒地分布較散,大多不具備灌溉條件,基礎設施配套投入較大[5]。一方面,寧夏部分地區(如石嘴山市)有大量鹽堿地、荒地未利用;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想發展葉用枸杞沒有合適的地塊,導致葉用枸杞種植用地落實難。
目前,寧夏葉用枸杞種植面積僅281.007 1 hm2,加工企業僅有寧夏杞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冠名食品加工專業合作社2家。枸杞芽菜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但當地葉用枸杞種植規模小,限制了企業開拓國內其他市場,制約了葉用枸杞精深加工、產品研發、文旅融合等發展。
一直以來,各級政府、相關企業強調和重視枸杞果實的營養價值與應用研究的報道,忽視了對葉用枸杞的宣傳。葉用枸杞的營養價值及醫療保健作用鮮有人知,枸杞芽菜沒有廣泛地進入大眾食譜,茶飲市場對枸杞芽茶接受度低,肉牛、肉羊、奶牛養殖企業對葉用枸杞可以提高肉質及奶質更是知之甚少,相關企業、農戶長期以來將修剪掉的枸杞枝葉當廢棄物清理。總之,葉用枸杞的市場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應用。
寧夏可選擇賀蘭山淺山區、黃河灘區集中連片荒坡荒地、鹽堿地,綜合實施國土整治、鹽堿地改良、高效節水灌溉、國土綠化、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等項目,解決各地區葉用枸杞種植地塊立地條件差、灌溉難等問題,保障用地、用電、用水、用工等,逐年改善土質、擴大葉用枸杞種植面積,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葉用枸杞扶持政策,引導不適合發展果用枸杞地區發展葉用枸杞,積極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有效抵御市場風險。相關科研院所和優質企業應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大力推廣普及葉用枸杞標準化、綠色化高效栽培模式,從良種供應、建園規劃、栽培管理、植保修剪和采收加工等環節進行線上線下技術指導,提升種植管理水平,保證豐產、穩產,建成兩三個綠色豐產示范點,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招商引資與孵化培育“兩條腿”走路方式,引進國內農業龍頭企業,借助龍頭企業的能力和品牌,培育涵蓋葉用枸杞育苗、種植及菜品、飲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研發與生產的全產業鏈,打造一兩家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馳名商標、能帶動種植、促進加工、連接市場、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型企業,形成“涵蓋產業鏈條、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發展模式[6]。當地應培育壯大本土企業,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新、精、專”路線,開發挖掘特定產品,避免同質化發展所帶來的資源競爭和浪費,最終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
寧夏應依托中國枸杞研究院、暨南大學等科研院所,構建“院、校、企”枸杞藥食同源研發支撐體系,深入開展葉用枸杞藥理作用機制、成分研究,開發飲品、有效成分提取物、化妝品、保健品、藥品和護牙產品等高端產品。當地應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形成集葉用枸杞種植、休閑觀光、采摘旅游、枸杞文化和枸杞餐飲等于一體的枸杞休閑產業,打造兩三個具有寧夏特點、文化底蘊的枸杞特色旅游景點,促使枸杞產業縱向延伸與橫向擴展。
當地企業可將枸杞芽菜打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各大超市、餐廳、市場等,按照芽菜不同等級及不同的消費群體,分門別類進行銷售。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推廣渠道,依托“枸杞產業博覽會”“枸杞采摘節”等展會,利用抖音、小紅書、騰訊微視等各大平臺,大力宣傳寧夏葉用枸杞保健功能,提升葉用枸杞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