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濤,曹 干,蔡會欣,楊 松,孫 陽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醫學檢驗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系統性紅斑狼瘡為臨床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多樣,患者免疫功能異常可導致皮膚、關節、血液、腎臟等多器官、多系統組織損傷。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具體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既往研究顯示,其發病具有遺傳易感因素的影響(包括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等表達亞型的不同),表觀遺傳因子異常在其發生及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環境因素(藥物、食物、輻射、飲食、感染等)和(或)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下,可誘導異常免疫應答的產生,繼而機體自身釋放過量的自身免疫復合物以及致病性自身抗體,最終形成系統性紅斑狼瘡[1]。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細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水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輔助T型17細胞/調節性T細胞(T helper cell 17/regulatory cells,Th17/Treg)細胞失衡密切相關,趨化因子配體19(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可參與調節免疫細胞選擇性地遷移定植不同靶器官的過程,磷脂酰絲氨酸特異性磷脂酶A1(serum 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S-PLA1)可產生溶血磷脂酰絲氨酸繼而影響凋亡細胞清除,CCL19、PS-PLA1表達增加可能為Th17/Treg細胞失衡后免疫功能異常,參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理生理過程,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變化可為明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制、分析其病情進展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2-3]。本研究納入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103例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相關疾病指標與病情活動度的相關性,為其臨床診治提供新的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21年7月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收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103例納入研究,回顧性收集其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評分[4](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score,SLEDAI,包括胸膜炎、黏膜潰瘍、新發皮疹、脫發、膿尿、腦血管意外等18項內容)將其分為輕度亞組(≤9分,31例)、中度亞組(10~14分,50例)、重度亞組(≥15分,22例),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人群62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系統性紅斑狼瘡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5]中相關標準;②既往無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史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肝腎功能異常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過敏性鼻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支氣管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
本研究經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觀察指標
1.2.1血常規及免疫功能相關指標 抽取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3 mL,通過ADVIA 212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檢測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LY%)、血小板(platelet ,PLT)、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3 500 r/min,15 min,離心半徑 10 cm)后,通過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補體C3、補體C4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2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 采集血液標本處理得血清按1.2.1項下方法,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試劑盒由美國B&D公司提供。
1.2.3相關性分析 通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與血常規(全血WBC、L、PLT、Hb)及免疫功能(IgG、IgA、IgM、補體C3、補體C4)指標相關指標的相關性。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常規及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研究組全血WBC、LY%、PLT、Hb、補體C3、補體C4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常規及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and immune function-related index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2.2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亞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輕度亞組和中度亞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輕度亞組中度亞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研究組、對照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PS-PLA1, CCL19, IL-17 and IL-23 levels betwee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3 不同病情進展患者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PS-PLA1, CCL19, IL-17, and IL-23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progression
2.3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結果顯示,PS-PLA1與IgG表達呈正相關(P<0.05),CCL19、IL-17、IL-23與IgG、IgA、IgM表達呈正相關(P<0.05),IL-17、IL-23與補體C3表達呈負相關(P<0.05)。見表4。
表4 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與血常規及免疫功能相關指標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PS-PLA1, CCL19, IL-17, IL-23 levels with blood routine and immune function-related indexes
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復雜。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WBC、LY%、PLT、Hb、補體C3、補體C4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研究組細胞免疫及補體途徑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體液免疫功能亢進,細胞免疫以及體液免疫的失衡,可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導致正常免疫耐受機制遭受破壞,促進疾病的發生及發展,WBC、LY%、PLT、Hb、補體C3、補體C4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IgG、IgA、IgM等血液指標的變化有助于疾病的判斷,與既往研究[6-8]結果類似,但血常規及免疫功能指標檢測較為普遍,難以幫助對疾病機制及治療靶點的探索。從免疫系統出發,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主要治療方案為口服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病情,在臨床上應用極為普遍,但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系統性紅斑狼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加之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可能增加感染的控制難度,最終加劇患者的病情進展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臨床亟需探索新的診斷及治療靶點,以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預后。
本研究進一步對多種疾病相關因子進行研究發現,研究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對照組,重度亞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輕度亞組和中度亞組,中度亞組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高于輕度亞組,隨病情程度加重,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呈升高趨勢,提示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分析其原因為,Th17/Treg細胞為機體免疫耐受的重要組成,Treg細胞可采取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抑制T淋巴細胞亞群活化,而Th17細胞可分泌IL-17、IL-23等多種促炎細胞因子,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Th17/Treg細胞的平衡狀態被打破,IL-17、IL-23釋放增加,使得機體免疫功能亢進[9-10]。張紹君等[11]研究顯示,CCL19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SLE疾病活動度和免疫功能障礙有關,且其水平升高與患者口腔潰瘍、光過敏、漿膜炎、繼發干燥綜合征的發生密切相關,可能作為SLE活動度評估的輔助指標;IL-17主要由Th17分泌,可介導機體慢性炎癥反應,而IL-23可促進Th17分泌IL-17,參與機體自身免疫性疾病[12-14]。而免疫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免疫亢進可誘導免疫細胞對正常細胞產生攻擊性,可導致組織細胞凋亡增加,PS-PLA1水平升高提示胞膜內的磷脂酰絲氨酸暴露、細胞凋亡增加;CCL19為CC類趨化因子,可促使B淋巴細胞聚集于靶器官處,并分泌多種細胞因子,攻擊正常細胞,PS-PLA1、CCL19釋放增加均為IL-17、IL-23分泌增加、免疫耐受打破的下游反應指標,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組織損傷、免疫功能進一步紊亂息息相關。
本研究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結果顯示,PS-PLA1與IgG表達呈正相關,CCL19、IL-17、IL-23與IgG、IgA、IgM表達呈正相關,IL-17、IL-23與補體C3表達呈負相關,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可能通過調節機體細胞免疫及補體途徑,促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B淋巴細胞功能亢進,可分泌大量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進而造成組織損傷,而補體系統也是細胞免疫應答的重要免疫效應分子,PS-PLA1主要與細胞凋亡相關,與最主要的抗體IgG存在相關性,而CCL19、IL-17、IL-23均參與機體免疫異常免疫應答,可能通過介導B淋巴細胞分泌、T淋巴細胞平衡,參與免疫系統調節,與多種Ig表達具有相關性,而IL-17、IL-23還可能參與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對補體C3b的降解作用,其水平與補體C3呈負相關[15-16]。何劍等[17]研究顯示,CCL19可能是通過調節免疫球蛋白以及抗雙鏈DNA的表達參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發展,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互印證。
綜上所述,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水平升高,且其水平與患者病情活動度及細胞免疫功能障礙息息相關,可能作為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診治的新靶點。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為樣本量有限的回顧性、單中心研究,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發病機制及其表觀遺傳因子變化仍有待進一步行大樣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予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