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很多新手媽媽對出現在眼前的新生兒十分緊張,不知道如何進行護理。不要擔心,平時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護理,就能最大程度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
保溫護理
在開展護理時,新手媽媽平常一定要定期測量新生兒體溫,做好保溫護理。一般而言,在室溫23℃的情況下,新生兒的體溫在36℃~37℃。一但發現體溫異常,要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就診。在新生兒體溫護理上,若室溫低于23℃,適當為新生兒增加保暖措施,如穿著厚實衣服,或是為新生兒做好遮蓋等。室溫在超過23℃的情況下,則要適當減少新生兒的穿著。
體位護理
睡眠在新生兒生活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每天需要18~20 h的睡眠時間。但很多新手媽媽認為新生兒在睡眠時不需要太多的關注,但事實并非如此。即便是新生兒在睡眠的時候,也要做好睡眠護理。
新生兒睡姿有仰臥、側臥和俯臥。仰臥有助于新生兒的五官發育勻稱、端正,能夠讓肌肉得到放松,不會壓迫新生兒的身體器官,也可以方便新手媽媽直接觀察新生兒睡覺時的臉部情況。側臥有左側臥和右側臥。右側臥會增加睡覺時的吞咽動作,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較少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從而避免中耳炎的發生;缺點是對于短胳膊短腿的寶寶來說不容易長久保持。另外,長期朝同一個方向側睡,可能會使頭部及臉部左右形狀產生大小不對稱。俯臥有利于頭部面部輪廓的塑形,但容易堵塞寶寶的鼻嘴,造成窒息的危險。新生兒睡姿最好是側臥和仰臥一起交替進行,即左側臥、右側臥和仰臥交叉進行,最好不要使用俯臥睡姿。在新生兒睡眠護理的過程中,要定時幫助新生兒糾正睡姿,在新生兒失眠時,應避免使用過高過硬的枕頭。
皮膚護理
第一,定期洗澡。新生兒的皮膚嬌嫩,抵抗力較差,容易出現皮膚的感染。所以要定期為新生兒洗澡。洗澡時注意室內溫度的把控,將溫度調整在合適范疇。若不具備每天洗澡的條件,也要每天為新生兒使用溫水擦拭皮膚,尤其是大腿根部以及腋窩位置。在新生兒大便后也要及時清洗臀部,清洗順序是從前到后。洗澡時不要使用肥皂。新生兒皮膚上的天然油脂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而大多數肥皂具有脫脂效果,破壞這道屏障,對新生兒皮膚產生刺激。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后的6周內,用溫水清洗皮膚即可,之后再使用肥皂進行護理。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皮膚護理效果,可在洗澡水內加入一種特殊的液體肥皂,而且使用完后無需進行沖洗。清洗后,還要擦干新生兒的皮膚,尤其是褶皺部分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地方如果潮濕,更容易引發皮炎。
第二,做好室內溫度的把控。要為新生兒營造舒適的環境溫度,平常穿著的衣物要干凈、柔軟。衣物穿著過多容易導致新生兒出汗,而汗液堆積會誘發感染,嚴重的甚至使得新生兒皮膚發生破損或潰爛。而穿著過少容易導致新生兒感冒。
第三,不能使用爽身粉。爽身粉會破壞新生兒皮膚的油脂層,導致皮膚抵抗力減弱。一般來說,在為新生兒提供護理干預時,要求必須在新生兒逐步適應環境后,方可使用爽身粉。
第四,新生兒期具有較高的黃疸發生率。所以在新生兒出生后,新手媽媽一定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皮膚顏色的變化,如出現異常,要立即評估新生兒是否出現黃疸。若黃疸嚴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此外,新生兒出生后2~3d會有較高的紅斑發生率,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情況,新手父母無需擔心,也無需特別處理。
眼睛護理
注意新生兒眼睛清洗的方法和技巧。在清洗時,要使用溫開水或是淡鹽水沾濕棉球,將棉球中的水分擠干后,從新生兒的內眼角往外眼角進行擦洗。在完成一只眼睛的清洗后,要更換棉球清洗另一只。
若是新生兒眼部有較多分泌物,可以使用消毒后的棉球在眼皮位置濕敷一會兒,待分泌物軟化后,輕輕使用棉球擦除即可。
清理眼部分泌物時,新生兒可能配合度不高,所以動作一定要輕柔,力氣不宜過大。如有必要,可輕輕按住新生兒的頭部,避免新生兒亂動而造成眼睛的損傷。
為新生兒清理眼部時,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的紗布或是棉棒,且擦洗工具不可重復使用。
口耳鼻護理
嬰兒出生后要等到數月才會開始出牙。但即便沒有牙,也要注意口腔清潔,防止口臭、齲齒以及鵝口瘡的出現,平時也要注意新生兒口腔有沒有水泡、潰瘍。建議新手媽媽在給寶寶喂完奶后,再喂幾口水的習慣,這樣可去除寶寶口中奶水。此外,每天用食指纏繞紗布,蘸溫開水后幫寶寶進行一兩次的口腔清潔護理。
新生兒的鼻子和耳朵有較好的自凈功能,所以在進行耳鼻護理上,新手媽媽不要試圖往里面塞棉球等東西干擾耳鼻的自凈功能,否則可能會將在耳鼻里的臟東西推到更深處,而要盡可能采取自然掉落的方式。
平常在耳朵護理上,使用質地柔軟的小毛巾對耳廓的外側及內面進行擦拭。如果新生兒因漾奶致使耳部被污染,新手媽媽要及時用棉球蘸適量溫開水將其擦干凈。千萬不要輕易對新生兒的耳垢進行清理,以免傷到新生兒,而耳垢大多會自然排出耳外。
若是通過觀察,確定要對新生兒的口鼻進行護理,可以前往醫院由醫生協助取出其中的臟東西。若有必要,可遵循醫囑使用相應的藥物,幫助新生兒改善耳鼻狀態。
肚臍護理
在新生兒剛出生時,護理人員會將臍帶剪斷。一般來說,在新生兒的肚臍護理上,要留存5~8 cm的臍帶根部,一段時間后會自然干枯、脫落。
新手媽媽在為新生兒提供臍帶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隨時觀察臍帶是否有化膿現象,以防范感染。可每天使用棉簽蘸取濃度為0.2%~0.5%聚乙烯醇醚絡碘溶液,對新生兒的臍帶部位進行擦洗。完成擦洗后,使用消毒紗布對該部位進行覆蓋。紗布要輕薄,以保持較好的透氣效果,有助于臍帶的加速收縮和痊愈。若發現臍帶出現化膿或是其他意外情況,則需要第一時間就醫,避免誘發更嚴重的后果。
總之,在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時,新手媽媽要重點照顧皮膚、眼睛、耳鼻、肚臍等幾個部位,從而提升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