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嬌 麥寶紅 蔡格珍 溫賢金

隨著大眾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養生。現在很多過了30歲的成年人,保溫杯里泡枸杞大棗,減少喝酒熬夜的頻率,這是一個好現象。但也有一部分人,卻不懂得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平日飲食、生活不規律,不到30歲就“三高”纏身。在此,聊聊中醫養生理念與現代自我保健。
中醫養生理念
我國中醫學文化博大精深,根據歷代涉及到養生文化的古籍記載,總結為“三觀”理念,即“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與“辨體施養”的個性觀。
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保健實踐中,創立并完善一套中醫養生理論。四季養生理論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治未病理論應遵循未病做好防病,已病做好病變預防,治愈后做好復發的預防;膳食均衡理論應遵循主食為谷物,瓜果可輔助養生,肉類是補充身體對特殊營養的需求,新鮮蔬菜平衡飲食結構,這樣更有益于身體健康;形神共養理論應遵循任何事不要放在心上,生活簡單快樂,精神內守;運動養生理論遵循動靜結合,動靜互涵,形成一個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起居、精神狀態、飲食以及運動等全面、系統的理論體系。遵循中醫養生理論,養生實踐有章可循。
起居應有時。春天和秋天要早睡早起,夏天要晚睡早起,冬天則早睡晚起。中國人講究“聞雞起舞”,習慣晨練。但這里提醒大家,冬天早晨5~7點不適合在戶外運動,因為寒潮氣候,上午9點前地表氣溫較低,且汽車尾氣、工業廢氣以及各種污染氣體還沉積在地表,最好不外出運動;9點后地表溫度與空氣溫度相近,污染氣體升入高空中,適宜外出健身運動。如盲目早起外出,在污染的環境中健身,會對健康產生影響,經常出現頭暈、乏力、咳嗽等癥。
飲食注重體質養生。如陽虛體質的人要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陰虛體質的人要多吃生津養陰的食物;痰濕體質的人要多吃甘平滲濕的食物;濕熱體質的人要多吃甘涼性食物。中醫飲食養生重視辨體施養,這樣更體現個性化理念,因人而治。
精神宜喜樂淡然。人有七情,大喜會傷心,大怒會傷肝,思慮過度會傷脾,大悲會傷肺,驚恐過多會傷腎。因此,中醫講要看淡一切事,不過度糾結,也不過度憂思,放開心結,讓自己過得平和淡然。
運動應適量。健身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但每個人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且不是運動越多越好,要動靜涵養,這樣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現代自我保健
基于中醫理論指導下,踐行中醫養生,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飲食、運動,進行更科學、更多元化的現代自我保健。
起居養生
先輩們一直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很多人總是熬夜工作或學習;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業余生活豐富,縱情娛樂,整日揮霍時光。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起很多疾病,而且逐漸趨向年輕化。因此,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起居,不熬夜不睡懶覺,勞逸結合,娛樂有度;保持良好的居家環境衛生,經常曬太陽,每天定時給房間通風;冬天重視保暖,夏天要適度出汗,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
飲食養生
食物是身體獲得營養的主要途徑,若飲食不當,也會引起很多疾病。營養學講究規律進食、食物種類多樣化、合理搭配,以保證營養全面均衡。同時,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避免暴飲暴食、饑飽無度、三餐不定。重視食療養生,比如梨味道酸甜,性涼,具有潤肺、生津清熱與化痰之功效,秋季氣候干燥時可多吃些,以養陰生津去秋燥;出現肺熱咳嗽時,可食用冰糖燉雪梨,是非常好的清熱潤肺止咳食療方。藥膳不僅可以養生防病,對某些疾病也有輔助治療效果,比如黃芪燉雞,有益氣補虛之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情志養生
人的七情會影響各臟腑功能和氣血運動,七情過度可引起很多疾病?,F代醫學同樣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人在發怒時,會刺激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機體會變得興奮,表現出呼吸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頭痛或心臟疾病等?,F代社會,很多人面對巨大的學習、工作、生活壓力,會變得焦躁、抑郁等,長期被這些不良情緒困擾,很容易誘發疾病。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更要學會情志養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態,凡事不要斤斤計較,減少與他人的矛盾,有問題及時與朋友家人傾訴,避免積郁成疾。每周末給自己放個假,到戶外運動或短途旅游,感受美好的風光,讓自己多點快樂,少點憂愁。
運動養生
運動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瘀或血栓的發生,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建議多進行游泳、慢跑、健身操以及打球等有氧運動。注意運動要適度,過量運動可能會損傷骨關節或軟組織,而突然大量運動還可能會增加心臟負擔引發意外事件。建議運動要循序漸進,每次以微微出汗為宜。
季節養生
中醫學講究天人合一,應順時而養,即順應四季變化安排日常起居活動等。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養生重視養陽,應早睡早起,每天適當曬太陽,在陽光溫暖的天氣多進行戶外運動,多呼吸戶外新鮮空氣,調理氣血。夏天萬物生長繁茂,也是養陽的季節,可以晚睡但還是要早起,每天中午在陽光最炎熱的時候到陰涼處小憩一會,適量在早晨或夜晚進行戶外活動。秋天是成熟收獲的季節,陽氣漸漸收斂,人體應重視養陰,早起有益于肺氣舒展,早睡有益于陽氣收斂,避免陰精外泄;同時要重視氣溫變化,增加衣物,保持樂觀心情,切忌悲秋傷懷。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身體也要儲存能量,抵御寒冬,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適當進補,早睡晚起,不要太早外出鍛煉,特別是雪天更不宜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