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聰
放療和化療是當前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其中,化療即化學藥物治療,通常是通過口服藥物或者靜脈輸液的方式,將藥物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的各個部位,對全身各個部位的癌細胞起到控制效果。但是,由于化學藥物具備細胞毒性,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還會使得正常細胞受到損害,出現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受損等。放療即放射治療是采用高能量射線對癌癥的局部進行照射,以破壞癌細胞,控制其生長和擴散。其副作用主要發生在放療靶區部位,如照射部位皮膚瘙癢、色素沉著、破潰等,全身反應有惡心嘔吐、厭食、發熱、疲乏等。那么,患者在放療和化療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下面進行一些簡要介紹。
化療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一是做好心理的準備。網絡時代的各類信息傳遞速度很快,很多癌癥案例會被廣泛分享,但也有一些負面的評價和信息,如果患者不懂得如何甄別,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因此,患者在網上查看癌癥知識時,應選擇積極向上的內容,汲取成功的化療案例經驗,提升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家屬也應全面了解患者在化療前的心理狀態,給予一定的關愛和鼓勵,如果發現情緒異常,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家庭的支持能增強患者參與化療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二是做好飲食的準備。在化療前,保持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高纖維素、低脂肪飲食為主,可選擇雞肉、牛肉、豆制品、牛奶、雞蛋等優質蛋白,不必盲目相信所謂的發物而忌口。有條件的,在飲食上可增加當歸、黃芪、枸杞、紅棗等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補益氣血、健脾補腎。杜絕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對化療造成不利影響。化療2 h不建議大量進食,以免食物堆積在胃部引發不適。同時,還需保持良好的睡眠,積極參與鍛煉,改善身體機能,提升化療的成功率。三是要做好檢查的準備。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腫瘤標記物等,能初步評估患者是否能夠耐受化療;病理學檢查,判斷腫瘤的類型,初步評估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特征等;影像學檢查幫助醫生發現腫瘤的位置、大小,便于后續的腫瘤評估。
放療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成功的放療不僅需要醫生的努力,放療技師、物理師等相互協作,還需要患者積極的配合。那么,在放療前患者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一是要配合醫生進行常規的檢驗檢查,如血尿便常規、肝功能、生化檢查、心電圖等,結果分析無明顯放療禁忌,可安排放療。二是配合醫生做好CT定位。在檢查過程中,需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可有不良情緒或不正確的行為。三是配合醫生制定完善的放療計劃,合理進行放療靶區的勾畫。醫生或技師勾畫的紅色標志線是放療時做定位用的,不可涂抹。如果消失,可以請醫生或技師重新描繪。此期間,醫生能夠按照腫瘤的大小、位置和類型情況等,明確放療的措施和藥物應用劑量。四是配合醫生執行放療計劃。患者或家屬需要為醫生提供病歷報告、所有的影像學檢查、就診卡、出院小結或者一些其他的相關報告等。此外,放療患者也要做好放療的一些準備,建議穿寬松棉質的衣物,不要穿化纖或者帶領不好方便脫卸的衣物;心理上不要懼怕,因為放療的毒副反應比化療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