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馬琨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中國汽車行業企業需要放下成見,共同打造屬于中國汽車的美好明天。
汽車產業是關乎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不僅產業鏈錯綜復雜,而且規模也十分龐大。如今面對全球新冠疫情反復、芯片供應緊張等嚴峻局勢,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遭受行業變革和新商業模式的雙重沖擊。在此背景下,無論是位于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還是處于下游的經銷商等都在承受巨大壓力。
為緩解外界因素給產業鏈、供應鏈帶來的壓力,工信部特別成立了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保障汽車企業穩定生產工作專班,并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等多種措施,幫助企業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另外,為推動解決關鍵零部件斷點問題,工信部還建立了央地協同機制,全力以赴保障產業鏈及供應鏈的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通過舉辦高端汽車論壇的方式,就汽車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體系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并為當前雙碳、芯片、數據安全等領域的問題建言納策,希望中國汽車行業企業能夠以攜手合作、互利共贏的姿態,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打破行業技術壁壘,推動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與供應商、經銷商的伙伴關系是互利共贏的基礎,而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汽車強國的偉大目標。為此,中國汽車行業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充分融入到了產業鏈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編制《供應商管理手冊》、《供應商行為準則承諾書》等措施,確保社會責任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有效落實,推動供應鏈高效、穩健、可持續發展。
這一方面要求汽車行業企業在推進供應鏈管理時要秉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從供應商準入、評估、培訓、考核等方面搭建起供應鏈管理體系,完善與供應商企業的協同聯動機制。另一方面,在質量、服務、價格基礎上,企業也應注重引導供應商在精益生產、綠色環保等方面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合作共贏。
以廣汽豐田為例。在推動供應商能力提升方面,廣汽豐田成立了改善專職機構,由專人負責供應商能力提高工作,和供應商攜手打造全價值的卓越品質。為激勵供應商,廣汽豐田同時設立了年度供應商表彰活動,獎項包括環境活動優秀獎、安全活動優秀獎、安全特別改善獎等,激勵供應商協同發展,共建責任共同體。
經銷商的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對于汽車行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為此,中國汽車行業也要求企業圍繞以社會責任理念,通過對各經銷商進行綜合考評、督促整改、舉辦交流對話活動等措施,持續深入與經銷商的合作關系,引導經銷商以積極的履責行動應對市場挑戰,實現共同成長,持續發展。
如東風公司召開的經銷商大會、北京現代開展的“逆境突圍”經銷商培訓班、豐田(中國)發布的經銷商守法準則等,這些都是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此外,面對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中國汽車行業企業還為經銷商提供了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培訓和能力建設支持,如比亞迪開展的“鐵軍訓練營”培訓項目、上汽集團開設的CAE數字化音效輔導項目等。這些都有助于實現雙方的長期可持續經營。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如今汽車已經由移動工具擴展為由軟件定義、搭載著電子信息高科技產品的移動智能管理終端。于此同時,傳統汽車產業鏈也在向智能汽車產業鏈方向發生轉變。在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方面,在智能電動車的新賽道,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擁有了趕超世界一流車企的機會;但另一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瓶頸仍制約著國內汽車品牌的發展。為此,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克燃料電池技術瓶頸,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成為了中國汽車企業的下一個攻堅方向。
不過,單一行業、單一化發展的模式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已漸顯乏力,為此,跨界融合成為了新時代鮮艷的底色。尤其是在融合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智能電動車行業,跨界融合所顯現出的優勢互補、整合力量的效應正在凸顯。
正所謂上有國家政策指引,下有企業積極踐行。在2021年12月,中國一汽正式與騰訊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建立“中國一汽-騰訊聯合實驗室”,圍繞自動駕駛開發平臺、汽車云平臺、車聯網應用、數字化營銷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和應用展開研究,探索更高效、敏捷的技術合作落地模式,滿足汽車產業數字化升級新階段的核心技術應用和產業化需要,共創出行新價值。
無獨有偶,去年,賽力斯也與華為達成了戰略合作,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AITO的成立同樣為當下汽車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借鑒。正所謂,孤木難成舟,一人難成眾。面對產業變革的沖擊,中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和支持,還需要企業之間放下成見,共同打造屬于中國汽車的美好明天。